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对调水河流下游干旱河谷区气候、河道生态需水、水生生境、河岸生态系统等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水后对该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调水后水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位下降对农田取水口取水、河岸带高处亲水植物的生存,河道形态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依赖于周期性淹没的河谷湿地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包括季节性调整调水量、对农田灌溉取水口进行改造、大力发展优势植物、保护河流天然形态、建立河谷湿地榆水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社会评价法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产生的影响与效益,调水区社会环境对西线工程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及调水区受益的持续性,总体上认为调水区不存在制约西线工程建设的重大因素,西线工程的建设还将有效地改善调水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调水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7条河流调水80亿m3,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根据雅砻江、大渡河现有水文站网收集的水文资料,主要从径流、水位两方面研究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下游河流的影响。参照国际惯例和现行规范标准,将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为3类研究区。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时段主要为连续枯水年和每年的丰水期,调水使得一类研究区水文过程均一化,小流量常态化。调水对水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类水文情势研究分区的近坝河段。  相似文献   

4.
范可旭  贾建伟  张晶 《人民长江》2008,39(17):109-11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7条河流调水80亿m3,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根据雅砻江、大渡河现有水文站网收集的水文资料,主要从径流、水位两方面研究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下游河流的影响.参照国际惯例和现行规范标准,将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为3类研究区.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时段主要为连续枯水年和每年的丰水期,调水使得一类研究区水文过程均一化,小流量常态化.调水对水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类水文情势研究分区的近坝河段.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调水河流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工程建设将对调水河流及当地自然生态、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西线一期工程对河流调水比例、河流生态、自然保护区及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为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目前研究成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可调水量为190~200亿m3,其中从雅砻江调水40~50亿m3,大渡河调水50亿m3,通天河调水100亿m3。西线调水以后,减少了原河道的径流量,改变了当地径流分配,可能对调水区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各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线调水对调水区影响最大的是水力发电,但其影响是有限的;调水对雅砻江、大渡河局部河段的漂木有一定影响,可采用水运改陆运或其他措施予以补偿;调水对调水区的工农业用水、航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水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建伟  范可旭  张晶 《人民长江》2008,39(17):106-108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性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以缓解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紧迫形势.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两流域上游调水80亿m3,根据调水区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调水流域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项目区人口稀少,人为开发扰动程度较轻,属高寒脆弱生态系统。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该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敏感区域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影响;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干旱河谷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做保障;对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不会导致植物种类之间的演替变化和某些珍稀植物种类的灭绝;不会导致干旱河谷区区域气候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及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规模约170亿m^3,其中第一期调水40亿m^3,第二期调水50亿m^3,第三期调水80亿m^3。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情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谈英武  刘新 《人民黄河》1999,21(2):19-2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多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了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沈泰 《人民长江》2003,34(1):1-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也是维护人类环境的极为重要的保证.长江流域地跨华东、华中、西南3大经济区,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多年平均径流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5%,人口占全国总数的3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牵动着半壁河山.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将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量平衡原理在分析计算流域耗水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耗水量的计算对合理配置水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采用的耗水系数法因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使其计算成果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应用水量平衡原理 ,提出了计算流域耗水量的两种水量平衡方程式 ,并进行了实例举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对长江河口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长江河口区水文水资源勘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区水流变化、盐水入侵的现状及其基本规律.认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丰水年与常水年对长江河口水资源无明显影响;枯水年的枯水期,即使限制抽江流量,对河口淡水量也会有一定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潮流界将上移约3 km,盐水入侵长度有所增加,其增加幅度小于潮流量上移幅度,即小于3 km.为此,应尽早进行系统监测、研究,在进一步弄清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优化调度的工程和非工程对策与措施,以趋利避患.  相似文献   

15.
白涛  许佳  邓铭江  慕鹏飞  李永兵  赵星 《水利学报》2021,52(8):989-1000
为提高干旱地区灌溉效率,保障河谷林草的正常生长,本文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了漓漫灌溉理论,提出了漓漫灌溉主要技术。据此分析计算了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量,制定了河谷林草的漓漫灌溉制度,相比传统的农业灌溉,更注重于考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计算结果表明:(1)河谷林草的生态需水集中在4—9月,且缺水量最大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漓漫灌溉生态调度起始时间的界定奠定了技术支撑;(2)生态工程布置和漓漫灌溉分区确定的生态工程与灌区一一对应的靶区漓漫灌溉模式有助于改善河道外植被的供水条件,保证河谷林草最大程度地吸纳水分;(3)制定的漓漫灌溉制度可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依据。在实施漓漫灌溉后,通过生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了河谷林草的生态保护目标,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研究成果对促进流域河谷林草、湿地等生态目标的改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确保流域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相对均衡、保护与修复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山区河流两峡之间的宽谷河段受水流进出上下游峡谷以及航道弯曲、两岸及河床极其不规则的影响,往往形成连续的长河段滩险群。为了改善嘉陵江温塘峡至观音峡之间的宽谷河段通航条件,分析了两峡之间宽谷河段的滩险特性、碍航原因。按照Ⅲ级航道标准,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验证了整治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采取整治措施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Ⅲ级航道标准的要求。总结了山区河流两峡之间宽谷河段的航道整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内陆干旱区河谷林的需水情况。首先简要评述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3,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百色水库对右江水质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右江水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地产加右江干流枯水期流量,提高河流的稀释能力,改善河流水质质量,改善下游南宁市饮用水源地-邕江的水质。  相似文献   

19.
省水船闸具有降低工作水头、降低船闸耗水量的特点,很适合我国内河河流渠化中高水头、枯水季节缺水的实际情况。省水船闸应用在高落差的河流中优点突出,可成倍降低阀门工作水头并且能有效解决在水源贫乏河段农业、发电、航运三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汉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