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卓  肖勇 《规划师》2015,(1):254-259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以来,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事业正以空前的力度不断向前推进。然而,现阶段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选址不合理、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住房保障目标的实现。研究以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保障性住房选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和具体对策,以期为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一个热点,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着集中建设,选址偏远等突出问题,这会导致城市空间分异,激发社会矛盾等,因此有必要慎重对待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本文从保障性住房选址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现状,阐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老城区、新城区以及城市外延区的保障性住房选址时的五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1)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以来,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事业正以空前的力度不断向前推进。然而,现阶段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选址不合理、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住房保障目标的实现。研究以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保障性住房选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和具体对策,以期为保障性住房事业的健康发展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市已建保障性住房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在总结其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低收入人群关注的交通出行、配套设施、工作就业等方面,本文初步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存在的空间分布问题,并从城市规划、社会民生的视角提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策略,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提供指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锦华  雷杰  陈楠 《住宅科技》2011,31(3):54-57
基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现状,归纳概括存在的问题,即政府干预力度不足、选址不合理、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对此文章强调抓住城市空间外扩的机遇,进行不同房屋类型混合建设,注重实际情况调研,提出符合城市长远规划的创新思路,为城市长远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失配"这一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回顾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实施历程,着重从就业机会的提供、就业的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的配套等三个角度对规划选址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要对象的上海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由"空间失配"逐步走向"空间适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选址过于偏远,且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并可能加剧弱势群体的空间聚集,强化居住分异,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必要慎重和科学地对待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问题,以更好地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并促进社会融合。本文将讨论低收入住房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以及国际经验和教训,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所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障房作为解决城市中住房困难问题而出现的保障措施,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区位、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关于保障房选址的研究,总结出选址的特点,提炼出影响住房选址的三个影响因素:区位、景观、再就业。并通过制定评价分析模型对江北新区四个典型保障性住房实例进行分析,对保障性住房选址研究领域提出相关基本原则及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选址是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选址决策不仅事关居住者的生活、工作便利,还关系到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进程入手,概括了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原则,并提出了"土地位置与土地价格的均衡最优"、"轨道交通邻近优先"、"公共配套设施优先"、"产业用地适度结合"、"居住人群多层次混合"等选址策略,最后以江苏省南京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建设的实际操作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已进入大量建设时期时代呼唤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编制方法研究迫在眉睫。以南京六合区“三房”建设规划为例,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和矛盾,在调查、选址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与空间决策相关联的规划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的一般性问题,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探讨物质空间环境对社会行为和生活的影响,认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要实现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到提供便利生活空间的转变。以两个南宁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介绍在区位选址、生活配套、住房结构、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提升保障性住房居住与生活空间质量的具体手段,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从居住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却存在一些问题。以重庆"民心佳园"公租房项目为例,从公租房住区选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保障性住房选址策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选址策略进行排序,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和建设模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需求、开发商的经济诉求和政府对综合效益的平衡,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边缘化集中布局、职住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根本上是源于因为政府主导、开发商偏向和低收入居民话语权缺失而失衡的三方选址博弈机制。最后通过借鉴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激励的经验,提出了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开发商采用制度激励、强化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引导和控制能力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了各个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热点,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纵观每个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从选址一直到建设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引入,思考其对交通便利性、防止居住空间分异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当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以及政府主导因素的影响,在建设方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和普通商品住房不同的特点。本文总结国内大城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布局规律,将其归纳为中心散点型、城市外围集聚型、郊区"大盘"建设型三种建设模式。第一种建设方式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后两种方式将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发展趋势。文章最后针对这三种建设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设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但是如何有效地保证这些保障性住房科学合理的落地建设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其中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是制约因素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的建设,以及沿城际铁路轴向延伸的新城建设战略的提出,城铁新城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以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的贺胜桥站为例,通过对选址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在城铁站点进行保障性住房选址和建设的可行性及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经历了大规模建设、缓慢建设和再建设阶段,最终形成多元主体供给、阶层混合、均衡分布、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社区。相较而言,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大,根据政策要求和制度变化可分为保障房建设起步、保障房建设缺位、保障房建设回归和加大保障房建设4个阶段。研究结合国内外城市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建设演替特征的比较,包括住房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住房类型、保障对象和住区居住环境建设等,总结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比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导我国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关系到被保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其决策因素的分析对保障房选址有着建设性意义。根据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总结概括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影响其选址的决策因素;建立了一个加法模型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判断所建保障房小区选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房建设选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住房问题"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要,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继续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从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转型特点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建立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规划机制为切入点,同时结合对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规划的解析,提出了基于土地储备视角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景观雕塑是城市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的主要展示载体,其选址规划是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的重要部分,为此提出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研究。论述了城市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景观雕塑作用于空间环境,并且受限于空间环境。以某城市为例,根据该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对该城市景观雕塑进行选址规划,通过梳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以及时代特征文化,确定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景观雕塑主题划分为历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山林文化主题、都市人文主题。结合划分的景观雕塑主题,以及城市地域文化特质,划分了城市景观雕塑选址规划8个分区,并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具体选址布局,形成一环、两带、四点城市景观雕塑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