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液传质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马友光  白鹏 《化学工程》1996,24(6):7-11
文内对气液传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本校已开出的教学实验及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开发出以Na2SO3水溶液吸收氧的气液反应与传质学的研究型与综合型教学实验。整个实验较好地反映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及分离工程这三门化学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的有关重要理论与原理,可对多数同学开出一级与二级气液反应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的实验,对能力较强、兴趣浓厚的同学可继续进行填料塔等气液传质设备的液相传质系数与相际接触界面积测定的研究型与综合型实验,对学生的综合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颇有益处。在本实验装置上,还可进行新型的气液传质设备与新型填料性能的测试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对喷射式气、液反应器中复杂的流动行为进行简化和假定的基础上,导得了传质模型,并以空气-水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用光电毛细管法测定喷射管内气泡平均直径 d_(32)和比表面积 a,用氮气解吸水中溶解氧的方法获得体积传质系数 k_La,以确定传质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实验获得如下结果:α=9.18×10~2β~(0.74)e~(0.372),k_Lα=0.7206β~(0.88)e~(0.492)。其结果与理论分析较接近,可作为喷射式气、液反应器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微量醇及电解质强化气液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考察了微量醇类物质(乙醇、叔丁醇、季戊四醇)及电解质(CaCl2)对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和气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空气-水体系中添加微量醇类物质可以明显改善气液传质性能,同时醇类物质强化气-液传质存在一极限浓度,超过此浓度后,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略有降低;当表观气速增加时,去离子水体系和含醇体系的气含率都增加,但醇体系的气含率明显高于去离子水体系。此外,添加电解质CaCl2也会使氧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有所提高,并从离子强度的角度对其抑制气泡聚并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付强  张晓东  许海朋  华栋梁  张杰 《化工进展》2014,33(4):803-810,823
分别简述了磁场、电场、电磁场、超声场和超重力场5种物理场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这些物理场在强化蒸发、精馏和气体吸收等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的热力学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物理场强化气液传质在化工、环保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机理和各种因素对强化效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指出今后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继续探索物理场强化传质的作用机理,拓展其应用领域,并对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实验和热力学研究两种方法对不同种类物理场强化传质效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各种物理场的适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有关浆态鼓泡床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成果。详细地阐述了主要影响因素如系统压力、温度、气体表观气速、液体性质,固体浓度及其物性等对传质特性的影响,并对浆态鼓泡床传质模型进行了归纳介绍,最后对反应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偏氟乙烯聚合反应器气液传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纯氧物理吸收法在直径为300mm的有机玻璃釜中测定气液容积传质系数KLa。研究了桨型、装料高度、桨叶位置及桨叶直径对KL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深的增加或桨叶安装位置的提高,KLa值下降;而桨径增加,KLa值增加。  相似文献   

8.
多相机械搅拌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的气液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空气水玻璃珠(ρ=2630kg/m3,dp=25μm)构成三相体系,在内置机械搅拌桨的内循环反应器中进行实验。实验条件:表观气速Ug0.5~19.0cm/s,固含量εs1%、2%、4%(质量分数),搅拌桨速度为0~1200r/min。结果表明总体积传质系数KLa随气体表观气速和搅拌速度增加而增加。总能量耗散速率同时受通气能量耗散速率与搅拌机械能量耗散速率的影响。搅拌转速一定时,搅拌机械能量耗散速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下降。从能量角度考虑,表观气速和搅拌速度的选择应有一个良好的匹配。存在固体颗粒时,传质系数KLa与传质界面面积a均得到改进。对于25μm玻璃珠体系,KLa值随固含率变化,其最大值的产生在2%固含率左右,固含率继续增加,则KLa降低。最后对KLa固含率及能量耗散速率作了关联。  相似文献   

9.
选取CO2-K2CO3/KHCO3为吸收体系,次氯酸钠为催化剂,甲苯、异戊醇为第2液相,应用Danckwerts图来同时确定液侧传质系数KL和界面面积a,通过实验研究了分散第2液相的加入对气液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相体积分数φ(1%—10%)的增大,或分散相形成的液滴直径的减小,以及传质组分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中溶解度的比值m(即传质组分在实验体系的分配系数)增加,或在二相间的相对扩散系数增加时,可显著增强气液传质,为气液液三相体系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高粘性介质中气-液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径为100mm,高3000mm 并有内径为2mm 单喷嘴的气升式外循环生物反应器内,以藻酸钠溶液为高粘度模拟介质,在较广泛的操作条件下,实验测定了反应器内液体的循环时间、平均气含率、局部气含率及氧的体积传质系数随介质粘度、表观气体速度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经验关联。  相似文献   

11.
变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换催化剂拥有近90a的工业应用历史。介绍了变换反应动力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述了变换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硅酸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的概述,着重介绍了目前硅酸锆粉体制备中应用较多的固相法、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非水解溶胶-凝胶法等几种方法,简要地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在硅酸锆粉体制备中的优缺点,指出了非水解溶胶-凝胶法是现阶段低温合成硅酸锆粉体最具潜力的一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杰 《广州化工》2014,(16):17-19
Fenton反应是一种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氧化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传统的Fenton反应具有许多缺点,而类Fenton反应应用pH值范围广,处理效率高,避免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成为近年来Fenton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介绍Fenton反应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元丽 《广西化工》2012,(9):21-23
对传统的传统甲酚生产工艺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传统工艺设备腐蚀严重,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此外,对甲酚绿色催化合成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苯酚甲醇烷基化及甲苯羟基化绿色合成工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Suzuki偶联反应是在零价钯配合物催化剂的催化下,芳基硼酸与卤代芳烃进行的交叉偶联反应,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构建C-C键.钯配合物催化剂对Suzuki偶联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研究Suzuki偶联反应的关键.对含有膦配体、N-卡宾配体、亚胺配体、胺配体和其它配体的钯配合物催化剂催化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萌  司秀娟 《广州化工》2010,38(1):51-53,67
综述了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按照固相、气相和液相分类法叙述了纳米氧化锌生产及研究进展。对上述各种氧化锌生产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述。并对纳米氧化锌的几种应用、生产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的磺化碱熔法生产工艺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传统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产物结晶分离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以及污水处理.绿色化合成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丙烯萘烷基化氧化工艺,氯萘和萘胺水解工艺,萘直接选择氧化工艺,其中双氧水直接氧化工艺是一种绿色合成工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冯海柯  何美峰 《广州化工》2011,39(12):30-31,43
对木质地板用环氧树脂粉末涂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研究方向即UV固化环氧粉末涂料、双重固化体系和对传统环氧树脂粉末涂料及其固化剂的改性,对木质地板用环氧粉末涂料低温固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超细镍粉的制备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牛明勤  吴介达 《精细化工》2003,20(12):715-717
超细镍粉是良好的电、磁热敏材料,在催化剂、磁性材料、烧结活化剂、导电浆料、电池材料、硬质合金粘结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新颖功能材料开发的热点之一。文章简介了超细镍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并介绍了超细镍粉的几类较成熟的制备方法如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和电化学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制备纳米镍粉的一种新思路。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20.
王平尧 《化肥设计》2007,45(3):17-21,58
介绍了国外ICI,Lurgi,MRF,Topsφe,Lidne等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技术参数、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论述了国外甲醇反应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改进和研发进程;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甲醇合成反应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