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统筹城市上下游河道防洪工程、泄洪通道和蓄滞场所的防洪能力。综合考虑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并用,提高水利工程引排调控能力。文中主要论述了河道防洪工程、排涝系统布置、防洪排涝监测以及与流域区域防洪体系协调措施这四个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洪排涝措施,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推动力,改善现状城市积水现象,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杭州江北主城区涝灾成因和区域防御总体能力,优化城区排涝格局,提出城市包围方案,为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治理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区域已有的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利专项规划等推荐的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基础上,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建立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水利计...  相似文献   

3.
《水利发展研究》2008,8(11):76-77
一、洞庭旧貌换新颜 (1)全面加固了重点堤防,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长江干堤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1个重点堤垸的防洪能力提高到10~20年一遇;21个重要城镇的堤防得到全面加固,长沙、常德、岳阳、益阳等重要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4.
随着滨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防洪排涝即为其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通过一些典型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成功案例分析,研究其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有效对策措施,适当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排蓄并举、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对潮水补偿调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设施维护管理、建立应急抢险机制等,便可有效地改善我国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民长江》2021,52(11)
重庆市綦江城区是典型的长江上游山区性河岸城市。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沿河扩建挤压行洪空间、防洪工程体系薄弱、河道构筑物阻水等原因,导致洪灾损失巨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开展水文分析计算,明晰了洪水组成及特征,提出了修建控制性水库、拆迁避让及实施河道整治、堤防建设的"三步"防洪策略;并借助于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整治措施的效果,创新地提出了綦江城区"扩-退-挡-蓄-管"综合治理的防洪治理思路。结果表明:提出的防洪治理思路可以使綦江城区达到50 a一遇防洪标准的治理需求。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城市防洪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11,(19):11-11
山东省潍坊市“十二五”时期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应对水旱灾害能力 完成潍河等大型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加固、地质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沿海防潮堤工程.提高防潮标准至50年一遇。加强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7.
90年代末,长江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给人们充分认识长江洪水规律,为进一步做好防洪除涝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既要继续重视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又要十分重视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堤基防渗要从防汛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处理;水阳江等主要支流要编制防洪预案,遇特大洪水,要舍局部保全局;妥善处理蓄洪区蓄与保的矛盾,力求双方收益与社会受益;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次会议就是一个动员会,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大干水利的总动员,苦战3~5年,显著提高全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到2000年的总目标是:工程方面,洞庭湖区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使江湖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保证重点堤境,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1个重点烷防洪标准由现在的5~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24个蓄洪坊人平安全面积达到3m2,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一般城镇达到20~50年一遇。湘资沉渣四水整治,抓紧湘水上游洋天河水库扩建、资水教溪口水库、玩水五强溪电站大坝加高…  相似文献   

9.
防洪排涝设计水位是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参数。合理确定防洪设计洪水位是正确处理各分区蓄泄关系的关键,也是确保城市安全、契合城市发展的有效保障。通过设计暴雨推求,同时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地形特点等因素,综合拟定苏州市姑苏区分片防洪控制水位,对适时调控涝水外排、指导城市排涝调度,对保障城市排涝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工程概况江尖水利枢纽工程是无锡城市防洪大包围八大枢纽之一,位于江尖大桥与黄埠墩之间的古运河上,是一项集城市防洪、排涝、调水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主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4):21-21
2008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指出:“力争到2015年,哈尔滨、长春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其他地级以上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到2025年,松花江流域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干流各主要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规划的实施,“要坚持‘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松花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建设以堤防、控制性水利枢纽和蓄滞洪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体系,结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防洪区管理、防洪工程管理、洪水风险管理等非工程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松花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00—2010年)》运行10年来,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安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该规划在指导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中出现了理念滞后、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支持等问题,根据安阳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现状,提出了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建设,力争使安阳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并开展对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人工湿地。加强对城市水系环境治理,构建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水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内涝是城市水灾害之一,是城市"排水、排涝、防洪"工程关注的重点,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但由于城市"排水、排涝、防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隶属不同行业,三者之间的设计运行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区域防洪排涝安全。在对"排水、排涝、防洪"的概念要点与内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排水、排涝、防洪"工程的和谐关系建设问题,其结论有助于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海河水利》2012,(4):19-19
"降雨量超过城市排涝能力是内涝的直接原因。"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向立云说,"一些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5.
评估现状浙江省太湖流域防洪能力,认为现状总体上仅能达到5~10年一遇,按照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总体要求,提出浙江省太湖流域防洪排涝治理目标为遭遇不同降雨典型50年一遇洪水总体不成灾,探讨了区域治理总体思路,在技术经济合理、防洪风险可控、生态环境优先三大原则指导下,通过方案比较选定区域治理方案,并提出满足治理目标下的规划适宜的防洪控制水位,在该水位下所采取的流域和区域防洪工程体系规模最优和社会综合成本最小。从而指导今后浙江省太湖流域有序开展外排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很多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还很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出台了相关条例和标准,提出了近期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面临的形势,指出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杭州市上塘河流域现状防洪能力,对杭州市上塘河流域骨干河道进行概化,利用MIKE11/S0水工建筑物模块模拟河网内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位置、规模及调度原则,建立上塘河流域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结果表明,上塘河流域内河河网骨干河道现状防洪能力不足20a一遇,上塘河现状防洪能力不足10a一遇,整个上塘河流域现状防洪能力不足10a一遇。MIKE11/SO水工建筑物模块具有灵活性强、调节功能强大等突出优点,为各种水工建筑物模拟提供了一种便捷、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张天明 《人民长江》2002,33(9):40-42
木兰溪流域下游地区莆田市是福建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由于沿河人口多,建筑物密集,防洪堤建设十分困难,使得莆田市成为福建省唯一未完全设防的地级市,目前下游大部分河道两岸基本无堤防防设施,防洪能力不到2a一遇,为了保障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稳固安全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全面论述了木兰溪的防洪体系,建成后,左岸莆田市城区防洪标准将达到50a一遇,右岸乡镇20a一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新的城市防洪排涝理念及防洪排涝模式,基于前人积水计算模型研究及城市洪涝灾害特点分析,在对"内涝点"重点治理的城市防洪排涝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内涝点"的城市防洪排涝模式。以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为试验区域,以太原市某次典型降雨为算例,对所建积水计算模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使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内涝点"积水深度和积水历时均与实测资料符合,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各大城市内涝积水问题日益突出,北京也面临同样挑战。为保障北京市中心城防洪排涝安全,通过系统梳理排水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按照"防、渗、蓄、排"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点面滞蓄、管网收排、河道畅泄、廊道联调"等综合措施,完善现有防洪排水体系,解决城市防洪内涝问题,实现雨洪水"收得进、排得出、流得畅、用得上"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