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粉煤灰模拟硫酸浸出液中的镓在聚苯乙烯树脂(LX-92)上吸附分离的可能性,采用固定床吸附装置考察了树脂动态吸附?脱附镓的行为,利用Thomas, Yoon-Nelson和Adam-Bohart经验模型对动态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降低流速(F)、增加床层高度(Z)、减小镓(Ш)初始浓度(C0)有助于提高固定床吸附效率和平衡吸附容量;在C0为260 mg/L, Fad为5.0 mL/min、吸附温度为55℃的条件下,树脂的最大动态平衡吸附容量为56.65 mg/g;用3.0 mol/L H2SO4在1.0 mL/min流速的最佳洗脱条件下,洗脱率达到94.40%;树脂在硫酸体系中对低浓度镓离子的吸附?脱附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经过吸附?脱附镓离子可富集10倍以上;树脂吸附镓的动态行为满足Yoon-Nelson动态吸附模型,建立了动态吸附速率常数KYN和半穿透时间τ值常数与初始离子浓度、流速、床层高度的对应方程,为低浓度镓离子的吸附法提取工程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D403树脂为吸附剂,采用氟铝配位离子交换的思路对氟化钠废水进行处理。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403树脂吸附氟铝配合物的最优pH为2.2~6.6。当平衡氟离子浓度为202 mg/L时,树脂对氟的吸附容量达到40.0 mg/g。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氟离子浓度为90 mg/L时,树脂对氟的吸附容量达到7.7 mg/g,出水氟离子浓度稳定低于6 mg/L,满足GB31573—2015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树脂投放量、吸附温度、pH值对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Cu2+离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对溶液中重金属Cu2+的吸附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温度为80℃时吸附容量可达101.51mg/g;随着树脂投放量的增加,树脂对金属Cu2+的吸附容量呈下降趋势;高吸水树脂对溶液中Cu2+的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pH为5左右。  相似文献   

4.
硫酸铀酰印迹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稀溶液中铀的浓缩,以硫酸铀酰为模板、二乙基烯丙基胺为功能单体,在水中采用自组装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硫酸铀酰印迹离子交换树脂.对树脂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4的等温吸附与吸附动力学、柱内吸附与淋洗曲线等树脂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印迹树脂对硫酸铀酰的吸附性能比非印迹树脂好,可以在pH=1~6范围内应用,并在pH为2左右时吸附能力最强.MIPs-4树脂的吸附等温线为"优吸"型,吸附在约3h达到平衡.当C0=0.125mg·mL-1时,Kd=0.249L·g-1.吸附液ρ(U)=1.0 mg·mL-1、接触时间4min进行的柱内试验得出MIPs-4的穿透体积、穿透容量和饱和容量分别为柱内树脂的床体积(BV)的22倍、21.6 mg·mL-1和36.2 mg·mL-1.以0.05 mol·L-1 H2SO4 1.0 mol·L-1 NaCl为淋洗液时,淋洗体积仅4BV,流出液中最大铀浓度达到17.6 mg·mL-1.印迹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好,可应用于低浓度铀的浓缩及含铀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LSC-500螯合树脂脱除钙离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LSC-500、D152、D401、D418、001×7、001×14.5型6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效果,得出LSC-500螯合树脂对钙离子的吸附量最高,故选用LSC-500螯合树脂对富钾液中的钙离子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LSC-500树脂对钙离子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3.42 mg/g;实验得出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80 min、反应温度为65 ℃,在此条件下树脂对钙离子的脱除率达到92.86%。通过动力学实验,得出了树脂吸附钙离子的动力学曲线,并用液膜扩散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动力学实验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液膜扩散是LSC-500树脂吸附钙离子的主要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6.
钟静  陆旗玮  林森  于建国 《化工进展》2021,40(8):4638-4646
锂铝层状氢氧化物对Li+具有高吸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从高镁锂比(质量比)盐湖卤水中进行锂资源提取,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等特点。本文使用球形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作为吸附柱填充物,系统研究了流速、温度和Li+初始浓度对铝盐锂吸附剂盐湖提锂工艺中冲洗、解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快速冲洗能有效降低冲洗过程中的Li+损失率。当冲洗液中Li+的浓度为200mg/L,冲洗液以12.0BV/h的速度在0℃下通入吸附柱时,Li+损失率可降低到17.8%。在解吸过程中,高温、低速和低初始Li+浓度的条件有利于Li+从吸附剂中脱出。但鉴于吸附剂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初始Li+浓度为300mg/L的解吸液以2BV/h的流速在40℃下对吸附柱进行解吸,3BV时停止解吸,此时锂解吸量可达3.76mg/g,解吸液中Li+的平均浓度为590.83mg/L,Mg/Li比仅为0.13,可有效实现镁锂分离和锂元素集浓。循环30个周期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没有明显下降,表明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木屑纤维素为基体,采用球磨法,制备负载铝氧化物的纤维素(C-Al),研究其对水中砷离子(As)的吸附行为。探讨不同吸附条件对C-Al的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l对As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溶液的pH为3~7,投加量为2 g/L,反应温度为25℃,As初始浓度为200 mg/L,C-Al对As的吸附容量高达62 mg/g。  相似文献   

8.
基于在酸性溶液中镓可形成酸根阴离子并可和复杂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性质,研究了以聚氨酯泡沫塑料(PU)为吸附材料,在盐酸介质中吸附富集镓的性能和条件。结果表明,在6 mol/L的HCl溶液中,PU对镓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含镓10 mg/L,液固比50 mL/g下,吸附率可达98%以上,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46.7 mg/g-PU。实验证实,除Fe3+外,溶液常见共存离子对吸附无影响;获得了一种新的有应用价值的从粉煤灰中吸附回收镓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9.
姜科  潘希贤  周惠 《广州化工》2020,48(12):61-62
针对传统树脂吸附除氟选择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向废水中投加铝离子进行氟铝配位,再利用螯合树脂吸附氟铝配合物的新方法。为了考察水溶液中的氟离子转型为氟铝配合物的可行性,对H~+-F~--Al~(3+)-H_2O体系中F/Al摩尔比和平衡pH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F/Al摩尔比=1、平衡pH=1~8时,水中游离氟离子全部转型为氟铝配合物,有助于螯合树脂对氟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6):995-999
采用活性炭/粉煤灰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投加量、质量比、活性炭、粉煤灰粒径、铜离子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粉煤灰的吸附效果较差,但100目的粉煤灰与100目的活性炭混合,其吸附效果接近于纯活性炭。活性炭/粉煤灰处理100 m L、30 mg/L模拟含铜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3 h,pH 6,吸附温度45℃,活性炭/粉煤灰(质量比1∶1)投加量2.5 g,活性炭和粉煤灰粒径均为100目。在此条件下,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7.33%,处理后水中铜离子浓度(0.811 4 mg/L)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1.0 mg/L)。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化工》2015,(6):995-999
采用活性炭/粉煤灰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投加量、质量比、活性炭、粉煤灰粒径、铜离子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粉煤灰的吸附效果较差,但100目的粉煤灰与100目的活性炭混合,其吸附效果接近于纯活性炭。活性炭/粉煤灰处理100 m L、30 mg/L模拟含铜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3 h,pH 6,吸附温度45℃,活性炭/粉煤灰(质量比1∶1)投加量2.5 g,活性炭和粉煤灰粒径均为100目。在此条件下,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7.33%,处理后水中铜离子浓度(0.811 4 mg/L)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1.0 mg/L)。  相似文献   

12.
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粉煤灰进行改性,研究其对模拟含酚废水中苯酚去除效果.探讨了pH、吸附时间、投加量、吸附温度及水样中苯酚初始浓度对粉煤灰去除苯酚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选用碱改性的粉煤灰,投加15g/L处理苯酚质量浓度30.0 mg/L的模拟含酚废水,当吸附时间为30 min,pH为6~7时,对苯酚去除率达98%,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给水厂含铝污泥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污泥投加量、p H、磷初始浓度、污泥粒径、吸附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投加量为15 g/L,p H为2~10,磷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污泥粒径为0.15~0.3 mm,吸附100 min时,除磷效果最好,磷去除率为90.93%,吸附量为0.60 mg/g。磷吸附量与磷初始浓度成线性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给水厂含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数据与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得出的计算值吻合很好,且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钟鑫  周雷  袁花  王永明  彭志远 《精细化工》2021,38(4):838-845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单宁基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还原吸附,铬主要以Cr(Ⅲ)的形式吸附到树脂上;在温度为318 K、pH为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时间420 min时,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64.46 mg/g;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单宁基酚胺型树脂对铬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树脂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11):2828-283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处理高铅含量废水,考察了铅离子初始浓度、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2 h时基本达到平衡,其吸附容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最佳吸附条件(C_0=100 mg/L、pH=5、50℃、2 h)下,吸附容量达137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模型。这种吸附剂为处理高铅含量废水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静电纺丝法应用到污水处理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单宁基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性能,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主要为还原吸附,铬主要以Cr(III)的形式吸附到树脂上;在温度为318 K、pH为2.0、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64.46 mg/g;当Cr(VI)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树脂对铬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VI)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树脂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植酸掺杂苯胺共聚物,并将其应用于铅离子水溶液的吸附。研究了铅离子初始浓度、p H值和吸附时间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对铅离子吸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植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 H值=5时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121.2 mg/g),30 min铅离子吸附趋于平衡,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容量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当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大于500 mg/L时,铅离子吸附容量增幅趋缓。植酸掺杂聚苯胺铅离子吸附等温线吻合Langmuir方程,铅离子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TIR结果表明植酸掺杂聚苯胺具有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镓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主要生产流程中设置取样点,对镓的富集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铝粉煤灰中的镓有75%进入成品氢氧化铝,碳循环母液中镓的富集浓度最高,达到46.0 m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DTA螯合树脂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能力,测试不同的p 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镉离子的溶液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EDTA螯合树脂溶胀度。结果表明:EDTA螯合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随p H的增大先增强后降低;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然后趋于平缓;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初始镉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EDTA螯合树脂的溶胀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对苯二甲酰基硫脲螯合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帅  钟宏  王仲南  李立清 《应用化工》2011,40(2):191-194
以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脂与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对苯二甲酰基硫脲螯合树脂(BTCR),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树脂对Cu(Ⅱ)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在Cu(Ⅱ)初始浓度为0.05 mol/L,吸附时间为16 h,pH为4.5,吸附温度为45℃的条件下,树脂的吸附容量为0.725 mmol/g,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过程,吸附数据符合Langmu 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