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联动发展,更是文化、思想、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走出去"。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因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外语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尤其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结合外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及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大学思政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平台。两者有机结合,对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从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发挥高校育人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地方文化宣传工作等方面,探索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制度自信教育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思政课开展制度自信教育,可以运用多种视角,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优越性和创新性等特征。结合制度自信的生成阶段,从“知情意行”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即让学生感受发展成就,融入情感体验,加强学理阐释,促进参与。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特点,其在新时代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思想的重要源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自信.着眼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探求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其不仅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底蕴,更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动力源泉。当代研究生作为学习教育的高端层次,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将其作为指引自我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三观的理想信念。本文以本校研究生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探讨分析文化自信视角下研究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大环境中,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本土文化自信教育应引起高度警觉和充分重视。通过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本土文化自信缺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本土文化自信的几条路径,即加强党的领导;正确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组织思政教学;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形态的永恒价值,其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仰和革命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价值追求、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纪律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和价值内核。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原本性政治文化资源、本源性价值导向、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增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体现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生动鲜活史实,打牢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着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牢记革命初心使命和心路历程,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渗透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一致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高校可通过对课程协同、载体协同、育人主体协同和育人环境协同达成"艺术+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加强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是高职院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的难点,针对性地提出融合路径:目标引领,统一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思想;内容延展,推进思政要素与创新创业元素的融通;队伍融合,加强思政教师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交流合作;制度创新,促进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关注思政元素的选择和隐性融入方法。基于电气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从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优选思政元素和合理评价体系3个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电路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2门专业课程为例,从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实现价值引领、如何结合课程本身坚定理想信念、如何结合所授知识树立文化自信和如何结合内外资源传授职业规范4个层面,分享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隐性融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目前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需寻求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探求其解决路径。必须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是高职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自觉把文化建设过程和文化育人过程有机结合,在师生文化自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自觉机制建设,丰富高职文化内涵,形成高职教育自有特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在这个大背景下,对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传承,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文章从高等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涵入手,阐述了研究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对当前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培育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经,我国体育健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深为人们所喜爱,它对增强人们的终身体育观念,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体育应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公德健康、道德品质健康为发展方向,立足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析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现状入手,提出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当代青年的主流文化意识总体呈现积极的、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时代发展要求的良好形态。但在文化认知、文化价值追求、文化安全意识等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培育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需要国家社会、学校、青年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构筑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改革 ,为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创造性绝不只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校园物质环境以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学校规章制度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人格和冒险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精神,这些对学生创造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给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专业自信心的需要,专业启蒙的需要,以及大学生学业规划的需要等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给我们地方普通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这对地方普通院校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