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保德矿煤的特性,分析焦炭市场对气煤的需求、原煤可选性、现有生产系统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分选工艺、生产分选气煤产品的方案。该方案重点解决现有系统局限性,实现气煤系统高效稳定生产。基于理论分析,25~0.5 mm末原煤中提取气煤产品的理论产率为11.34%。改造后的气煤系统工艺采用一段出焦二段排矸工艺,系统改造后试运行效果良好,顺利产出质量合格的分选气煤产品。研究表明,入选量为320 t/h时,气煤产率最大为2.5%,改造后年增加经济效益6 538万元,为选煤厂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粗煤泥分选工艺在安家岭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煤性质变化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原有系统的工艺环节是否满足能力提升及工艺改造对选煤厂生产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安家岭选煤厂采用粗煤泥分选工艺进行扩能改造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安家岭选煤厂改造前后的工艺流程,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BS粗煤泥分选提高了系统处理能力,减轻了浓缩机负荷,保证了加压过滤机、浓缩机的稳定生产,提高了主再选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减少了细泥在系统中的积聚,提高了脱介筛的脱介效果、处理能力,改善了末煤离心机的脱水效果,降低了介质损耗;正常生产时,TBS分选密度设定为1.20~1.25 g/cm3,顶水压力设定为95 L/min;选煤厂单系统处理能力由原先的750 t/h增至850 t/h,精煤产率提高了2.92%,每月增加利润700.80万元。  相似文献   

3.
杨昌华 《洁净煤技术》2014,(1):15-17,77
论述了山脚树矿选煤厂原有洗选工艺流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矿井原煤煤质变化大、煤泥含量高、介质消耗大等问题,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原煤脱泥系统和粗煤泥回收系统,改造后洗选工艺流程为:原煤预先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对流干扰沉降分选机(TBS)+浮选联合分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强,设备先进可靠,高效低耗,基本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煤厂生产能力由2.6 Mt/a提高至3.0 Mt/a,提高了18.7%;原煤脱泥筛脱泥效率可提高至75%以上;TBS分选机洗选效率为69.82%,可能偏差E p为0.12;选煤厂介质消耗2.2~2.8 kg/t,比原系统降低50%左右,年节约介质粉约7500 t,节约生产成本550万元/a以上。原煤脱泥筛与TBS的配合使用基本解决了原煤煤质变化对商品煤质量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选煤厂处理能力,增加精煤产率,分析了常村煤矿选煤厂原煤粒度组成及可选性,确定了选煤厂产品结构,以新老系统搭接合理、便捷为原则,制定了选煤方法及工艺流程。原煤属于中高灰、特低硫煤;原煤各粒级分布较为均匀,煤软、矸石硬,矸石不易碎。原煤具有低密度物含量高、灰分低,中间密度物含量低,高密度物含量高、灰分高的特点,有利于重力分选;原煤可分选出低灰精煤产品和纯度很高的矸石。结合选煤厂原煤性质及产品结构,确定选煤工艺为:50 mm原煤选前脱泥(1 mm)跳汰+TBS分选+浮选工艺以及50 mm原煤选前脱泥(1 mm)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TBS分选+浮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精煤产率得以提高,循环水水质明显改善,保证了跳汰选煤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凉水井选煤厂因原煤粒度组成变化,致使块煤系统不能满负荷生产,末煤系统洗选能力明显不足;为了提升系统处理能力,提出了4种改造方案,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采用降低块煤分选粒度下限、增设脱粉环节的工艺改造方案;改造后有效提高了精煤产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庄选煤厂为减少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商品煤产率,在煤矿井下采取煤与矸石分流、分装、分运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提出了选煤厂应采用分级入洗的工艺改造方案,以减少矸石泥化对煤泥水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进入分选系统的煤泥量,减轻煤泥水处理系统的负担,降低介耗和药耗,降低分选成本,保证商品煤质量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金鸡滩选煤厂从未来原煤质量和矿井连续生产需求方面考虑,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在二期工程实施了原煤旁路系统改造。原煤质量较好无需入洗时,原煤经破碎筛分后,直接旁路进仓存储装车。在一期准备车间进行了临时原煤旁路改造,实现了在二期工程安装和调试阶段,原煤可旁路入仓,最大程度降低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改造后系统可快速切换,有效提高了选煤厂生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恒山选煤厂重介工艺改扩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恒山选煤厂目前工艺系统不能满足煤质及市场需求、主要设备陈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重介分选工艺改造的方案;采用大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末煤,充分利用了煤炭资源,适应了原煤煤质变化及市场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了精煤产率及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小鱼沟选煤厂原煤处理能力,对原煤进行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及产品数质量对比,以原煤性质为基础,确定了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并提出具体改扩建措施。结果表明,占原煤质量分数65%的末原煤由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末矸石产率为40%。通过改造原有主厂房部分设备,扩建主厂房并增加末煤分选系统,扩建压滤车间和浓缩车间等措施,选煤厂的原煤处理能力由3.80 Mt/a提升至5.00 Mt/a,系统对原煤中块煤、末煤比例适应性更强,块煤、末煤介质系统完全独立,可以分别设定分选密度,产品灰分和发热量调节更加灵活、可靠。块精煤、末精煤产品水分降低了1%,入选原煤介质损耗量降低了0.20 kg/t,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上海庙一号井原煤可选性特点和选煤厂原水洗工艺存在的问题;多次干选半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干选技术可用于分选该矿末煤含量大、矸石易泥化、可选性为易选的原煤,全粒级干选不仅可以稳定和提高末煤质量,还可以生产合格的块精煤产品;干法分选不产生煤泥,具有精煤产率高,降灰脱硫效果显著的优势;针对一号井煤质特点和产品质量要求,通过分选对比,确定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采用干湿结合并联分选工艺流程,取得了改善分选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尹茂 《洁净煤技术》2013,(6):113-116
介绍了新庄选煤厂工艺改造后,重介分选系统工艺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2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在结合现有工艺特点、厂房设备布置、原煤可选性多样化、改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选择了预先脱泥无压给料分选工艺解决方案,并且通过从分选精度、数量效率、产品带介、脱泥效果、经济效益方面的比较,表明预先脱泥无压给料分选工艺在新庄选煤厂应用效果显著,每年可多创利润780多万元,也为其他选煤厂新建、改扩建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田庄选煤厂因入选原煤煤质变差,导致末中煤煤质变差,通过改造末原煤分选工艺,由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改为三产品旋流器,有效改善了末中煤煤质,提高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贺西煤矿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改造前工艺流程及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重介质浅槽分选工艺的应用现状,阐述了采用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取代动筛跳汰机的改造工艺流程;可行性研究表明,重介质浅槽分选工艺可有效提高分选效率,降低矸石带煤率,提高主洗系统的入洗能力,减少稀有煤炭资源的浪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粗煤泥系统采用干扰床分选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选煤厂因原煤可选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末精煤质量难以控制;选用TBS干扰床分选机对粗煤泥分选系统进行改造后,降低了粗精煤灰分,解决了选煤厂末精煤质量问题以及影响生产的诸多瓶颈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上湾选煤厂系统制约瓶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原煤煤质及商品煤质量变化情况,梳理生产系统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对原煤分级、破碎、分选、商品煤降水等环节的优化,降低块煤分选下限、产品水分、系统故障率及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达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的目的。改造后原煤分级效率由75%提升至92%,生产连续性增强,生产效率提高约2%,入选率提高约2.5%,产品质量提升0.3 MJ左右,全年可节约生产成本36万元,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两段粗煤泥分选旋流器在曙光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分析了曙光选煤厂粗煤泥性质,说明原煤中粗粒级含量较高,+0.250 mm产率达到52.25%,应选择适宜的粗煤泥分选设备对其分选回收;当精煤灰分≤11.0%时,曙光选煤厂粗煤泥属中等可选煤。针对曙光选煤厂重介旋流器分选精度低,介耗偏高等问题,以新型两段粗煤泥分选旋流器为核心设备,构建了粗煤泥分选体系,形成预先脱泥、粗煤泥单独分选与常规重介、浮选相衔接的工艺流程,完善了分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原煤处理量由235 t/h提至285t/h,年处理原煤能力由120万t提至150万t;介耗由改造前的2.4 kg/t降至2.0 kg/t。每年增加精煤销售额1.14亿元,节省介质费用75万元,节省电费11.25万元。改造后曙光选煤厂工艺流程更加合理,生产调节更具灵活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降低介耗,增加原煤处理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杏花矿选煤厂2006年采用重介质分选工艺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但改造后生产能力仍不能满足原煤入洗要求,为此,该厂又采取了更换旋流器、弧形筛、脱介筛、粗煤泥回收装置,安装密度控制系统等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介休选煤厂目前工艺系统不能满足煤质及市场变化、主要设备已经老化等问题,提出了采用重介分选工艺对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案;改造后的选煤工艺可充分适应原煤煤质变化及市场产品质量需求,可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大大提高精煤产率;并增加了工艺的灵活性,对不同可选性的原煤可采用相应的洗选系统,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各庄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各庄矿选煤厂原煤、煤泥筛分试验表明:原煤由难选煤转化为极难选煤,原煤煤泥中细粒级含量较大,细粒级煤泥灰分较高。针对选煤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低、精煤产率低、介耗超标和工艺系统复杂等问题,采用了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不脱泥不分级选煤工艺替换原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分选工艺。从受煤系统及原煤准备,分选、脱介及脱水作业,煤泥重介分选,介质回收,粗煤泥回收和煤泥水处理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选煤厂技术改造措施。最后对选煤厂技术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后,赵各庄矿选煤厂简化了煤泥水系统,解决了选煤厂洗水浓度高的问题;选煤系统最大处理能力由300 t/h提高到450 t/h,节省吨煤加工费928.8万元/a,利润可达4500多万元/a。  相似文献   

20.
针对格里坪选煤厂大直径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粒级过宽,末煤分选效果较差,粗精煤泥灰分高,主洗精煤为之"背灰"的问题,结合入洗原煤煤质变差的状况,对原粗精煤煤泥回收系统进行工艺改造,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论述了小直径旋流器组在粗精煤泥回收工艺系统中的技术参数设定和应用情况;改造后生产运行效果良好,降低了粗精煤泥灰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