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堂启 《广西轻工业》2014,(12):100-101
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的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结晶,通过分析风水文化对传统家具产品设计理念、造型、功能、色彩的影响,理解传统家具产品设计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由来,以期获得一个新的家具设计观念和表达方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胜杰  胡增艳  吕九芳 《家具》2022,(5):94-99+83
探寻和发掘汉语系佛教对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积极和有利的影响,发挥其在新时代下服务现代家具设计,促进中国家具产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收集汉语系佛教和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相关文献、图像、遗址及出土实物等资料,梳理其中影响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汉语系佛教因素,探寻其间的发展脉络及传承关系。得出了佛教以其精深的哲学思想,严密的思想体系和丰硕的艺术成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系佛教自传入汉地以来就对中国古代家具的材料、装饰、结构、形制和起居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汉语系佛教对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的影响始终是与其自身在中国的发展状态密切相关的,并且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教旨。从"天人合一"导出了三纲五常理论,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而中国民俗文化则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古代城市文明所孕育。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的物化。中国传统家具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在广阔的空间里变化的。多民族的冲突和融合,佛教的东传和道教在民众中的传播,中国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审美人生的追求,都对中国传统家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响多表现在宫廷和权贵的府邸的家具之中,中国民俗文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响在民宅中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家具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体系,它的文化内核隐含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之中,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人民经历了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起居方式的重大变革,促成这一变革的因素值得考究。本文针对中国起居方式的变革及家具形体的发展变化,从佛教文化输入角度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法、举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多方面的论证,简要分析了佛教及佛教家具在中国起居方式变革和家具多元化形式发展中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尤江  朱婧怡  刘文佳  冯际龙  吕九芳 《家具》2023,(1):101-105+94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张力,白族传统家具同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不可缺少且珍贵的一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式,分别从礼制教化、美学原则、文化融合以及宗教思想等方面探究白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对于其传统家具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见白族传统家具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与白族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分不开,白族人民将各种文化的长处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并将其表现于家具艺术中。研究白族文化艺术对家具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展现白族传统家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社会民族团结有一定的作用,为白族家具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传统家具,拥有者总希望自己的收藏物有所值,物超所值。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都希望自家的家具是稀罕宝物、传世之作。其实,用上等木料制作的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久用弥珍并非少见。孜孜以求;多少工匠煞费苦心、奉献毕生;当然,更有那些收藏家倾其囊中所有而苦苦求索,穷其心智四处寻觅,才使得那些中国家具中的精品,那些传世之作得以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7.
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起居方式。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特征本身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十个方面指明中国传统家具的特征,指出传统家具内在的造物观念、设计意趣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影响;外在所呈现出的线性特征、结构特点与书画、建筑密切关联;使用行为、装饰图案受生活方式和幸福观念影响。细致梳理中国传统家具特征对于家具文化系统性架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濮安国 《家具》1998,(6):37-39
我国古代传统家具之所以始终以木材为主要用材,除其能制成体质坚实的家具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与我国古代建筑在文化渊源上有着密切关系。文章阐述了优质硬木家具的文化精神,红木家具文化的时代性,榉木家具对家具文化的开拓等。  相似文献   

9.
竹家具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支.本文对竹家具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提出竹家具对传统硬术家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期为现代创意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提升竹家具的价值和内涵,使传统竹家具的传承,成为具有独特性的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追求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中,其中住是人们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所以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应运而生。而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文化传统给我们当今的生活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很多方面的设计都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家具生产在我国家具行业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其特殊性就在于传统家具生产本来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这个民族生产制作家具延续了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基本形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生产制作方式在一段历史时期内被割裂了。等到机会来临,传统家具生产再次恢复的时候,这个“国粹”在整个家具生产中已不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以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家具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基本结构原则、接合方式以及细部结构与装饰构件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国传统木建筑梁柱框架结构对传统家具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具与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家具与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结束了前朝三百五十余年的割据局面,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兴旺,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据文献记载,当时与唐朝有联系的国家多达300个。其首都长安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国际交往中心,长期居住着数以千计的外国人。其中不仅有各国的使节、官员,还有学者、僧侣、艺术家和商人。唐朝的使节、商人和僧侣也频繁往来于东亚、  相似文献   

14.
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四大要素“衣食住行”中“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人从山地、丛林来到平原,自人从席地而坐风俗向矮足坐、垂足坐过渡,乃至延续至今,一直与人相伴而行。综观中国家具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家具的发展不仅与其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统思想、宗法观念、礼仪制度、道德准则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同步于人们的生活习俗、功能需求、审美情趣,及其它社会文化表现形态。且让我们打开这本厚厚的家具史卷,作一次徜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散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间家具对现代民族特色家具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功能、造型、装饰、结构、材料等设计要素上分析中国传统民间家具的和谐性特征,阐述民间家具的和谐文化底蕴,并讨论其对当代民族特色家具设计的重要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传统家具的欣赏是一个很特殊的题目,因为只有艺术品谈得上"欣赏"二字。家具是一种实用品,是生活居家日常用的什物。现代家具在设计上也非常讲究美观,然而当你使用的时候,它的实用性往往就会掩盖它的装饰性,使用得当的要求会使你忽略它的艺术性一面。但是中国传统家具很特殊,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可以这样说,这在世界家具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到明代中期,已趋完备,因此,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代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我们还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 什么叫”明式家具”呢。《江苏工艺美术》99年10月第6期对明式家具的定义是:“明式家具指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家具由于具有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有独特的制造工艺和审美表现,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因此表现了一定的秩序而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家具部分回答了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对我们未来的居家生活提供了睿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家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儿童家具的理论与市场现状入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具上的表现形式,推测出传统儿童家具的发展趋势,并且为达到促进儿童家具发展的目的提出创新儿童家具的方法。儿童家具作为儿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引导儿童肩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企业和品牌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儿童家具的理念与设计创新,能更好促进传统儿童家具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