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善低阶煤制水煤浆品质差的现状,实现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40)作为分散剂制备低阶煤水煤浆,并进行水煤浆成浆性能及成浆机理研究。神东煤(SDC)低阶煤水煤浆试验表明,水煤浆表观黏度η100随NPEO-40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NPEO-40用量增加到1.0%,η100基本保持不变。添加剂用量为1%、水煤浆浓度为60%~68%时,浆体呈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最大成浆浓度C1000=67.5%;水煤浆浓度为60%~68%时,浆体稳定性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等温吸附研究表明,NPEO-40在低阶煤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吉布斯自由能ΔGa0ds=-29.27 kJ/mol,说明反应自发进行。浸润试验表明,1.0%的NPEO-40适于SDC在溶液中的浸润。对吸附前后的煤进行XPS C1s窄程扫描,C—C/C—H官能团含量由78.79%下降到70.12%。含氧官能团C—O,C■O和O■C—O总含量由21.21%增加至29.88%,说明吸附NPEO-40后,其疏水官能团与煤表面的C—C/C—H官能团结合,使含氧官能团暴露在外侧,从而使煤表面C—C/C—H官能团含量减少,含氧官能团比例增大,亲水性增强,利于形成水化膜,通过水化膜将煤粉颗粒彼此分开,进而减少了煤粉颗粒间的流动阻力,从而对水煤浆起到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粉末做载体采用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Pd、Cu质量分数分别为5%、1.25%的Pd-Cu/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还原实际废水中硝酸盐的反应。考察了实际废水中共存离子和所含杂质对去除硝酸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备的催化剂能实现实际废水中硝酸盐的有效去除,反应结束时NO_3~--N的去除率为71.9%。实际废水中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的存在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Cl~-、SO_4~(2-)的存在几乎不会对硝酸盐的去除产生影响,而HCO_3~-的存在会造成硝酸盐去除率降低18.5%,副产物NH_4~+-N的质量浓度升高4.2 mg/L;常见阳离子对硝酸盐还原速率的影响按K~+Na~+Ca~(2+)Mg~(2+)Al~(3+)的顺序逐渐增大,生成副产物NH_4~+-N的含量按Al~(3+)M~(2+)Ca~(2+)Na~+K~+顺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传统浮选药剂分选效果较差的难题,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浮选促进剂开展了低阶煤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适宜的柴油和SDBS用量分别为6~9 kg/t和800~1 500 g/t,仲辛醇与柴油用量比为1∶10~1∶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柴油、仲辛醇和SDBS的用量进行优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仲辛醇、SDBS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主效应关系为:SDBS柴油仲辛醇,并获得了以浮选完善度为响应值的二阶回归方程,确定了柴油、仲辛醇、SDBS的最佳用量分别为8. 57 kg/t、1. 28 kg/t、1 307 g/t,此时浮选完善度的理论值为24. 16%,在最优药剂用量条件下开展了浮选验证试验,获得的浮选完善度为23. 98%,与响应面法得到的理论值基本相符,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药剂制度准确可行。XPS宽程扫描检测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的氧碳比为1. 40%,吸附SDBS、柴油和柴油+SDBS后,氧碳比分别降至1. 26%、1. 12%和1. 01%; XPS C1s分析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的C—C/C—H基团含量为66. 47%,吸附SDBS、柴油和柴油+SDBS后,分别提高到72. 60%、75. 13%和77. 12%;吸附前后,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均明显降低,C—O基团含量由吸附前的16. 59%分别降低至15. 71%、14. 66%和12. 71%,C O基团由10. 09%分别降低至7. 70%、4. 23%和5. 64%,O C—O基团由6. 85%分别降低至3. 99%、5. 98%和4. 54%。XPS检测结果表明,将柴油和SDBS复配使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柴油和SDBS。SDBS作为促进剂时,低阶煤表面C—C/C—H基团含量的增加以及含氧官能团含量的降低,表明SDBS与低阶煤表面发生了以氢键吸附为主的物理吸附,实现了对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有效覆盖,同时,SDBS中的C—C/C—H基团暴露在低阶煤表面,增强了低阶煤表面的疏水性,有利于改善低阶煤泥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交换性阳离子对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以及蒙脱石晶格电荷对粘粒腐殖酸综合的影响,复合物事先经过干燥。测定了复合物中水不能浸提的胡敏酸(HA)的量(定义为“固定态”的胡敏酸)。蒙脱石固定HA的顺序是:Li~+相似文献   

5.
低阶煤中有机质与矿物质润湿性的差异决定了浮选作业的效果,为提高低阶煤的浮选效率,采用先后吸附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C_(12)EO_(15)),再用超声波脱附C_(12)EO_(15)的方法处理低阶煤泥。结果表明,钙离子会促进C_(12)EO_(15)吸附在有机质表面,吸附量由7.14 mg/g提升至7.39 mg/g。当脱附处理60 s后,C_(12)EO_(15)会从有机质表面脱附下来,但会进一步吸附在矿物质表面。脱附处理后有机质表面疏水官能团与亲水官能团的含量同时增加,润湿热值由31.79 J/g提升至32.93 J/g。随脱附时间的增加,浮选精煤的产率与精煤灰分也随之上升,脱附处理30 s时,可以得到较优浮选效果,精煤产率为72.01%,精煤灰分为30.85%。  相似文献   

6.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150-151
为了解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无机离子含量对盐碱土壤的响应,模拟3组不同盐碱梯度土壤胁迫,测定了羊草叶片中K~+、Na~+、Ca~(2+)、Mg~(2+)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碱梯度的增加,叶片中Na~+含量显著增加,K~+、Ca~(2+)、Mg~(2+)含量显著减小。盐碱胁迫增加,土壤渗透势下降,使离子失衡。  相似文献   

7.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运行过程中对于高价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阳离子交换吸附顺序看出 Fe~(+3)>Al~(+3)>Ca~(+2)>Mg~(+2)>K~+>Na~+>H~+。在软水处理过程中水中 Fe~(+3)的含量比 Al~(+3)。的含量高的多,Fe~(+3)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次水中含有的,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研究Na~+、K~+、Ca~(2+)、Ba~(2+)和Mg~(2+)五种金属离子对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2+)、Na~+对天冬氨酸酶的活性起促进作用,Ba~(2+)、Ca~(2+)对天冬氨酸酶活性起抑制作用,K~+对酶的活性未有明显变化,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5×10~(2-)mol/L的Mg~(2+)催化作用最好,Ba~(2+)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且Ba~(2+)和Ca~(2+)离子浓度在5×10~(-3)mol/L~35×10~(-3)mol/L的范围内,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C80微量热仪和微电泳仪等仪器考察了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AEO-15)在低阶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表面的吸附特性,并在浮选作业前对吸附于低阶煤泥上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超声条件下的选择性脱除,以提高浮选低阶精煤品质。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减小低阶煤泥颗粒的粒径,降低颗粒表面的负电性,增加低阶煤表面的疏水性;超声波选择性脱除表面活性剂90s后的浮选结果,同未超声脱附的浮选结果相比,精煤产率变化不大,灰分降低了1.24%(质量分数,下同),浮选完善度由34.27%增加到36.93%。处理120s的低阶煤润湿热达到最大(1.69J/g),超声脱附120s后,矸石上浮率降低了10.24%。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7,(10):1959-1962
以蚕茧为原料,运用不同的交联法对其进行改性,然后低温炭化制备出3种炭材料,分别为CJ200、CJ200-UF和C200J,并用3种炭材料分别对几种重金属离子Cu~(2+)、Al~(3+)、Fe~(3+)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200J吸附性能最好,对Cu~(2+)吸附量明显增大,对Fe2+、Al~(3+)基本不吸附,其比表面积较小,吸附主要靠表面的含氮官能团,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在25℃时,最大吸附量为23.78 mg/g,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p H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使用新鲜向日葵提取液、硫酸亚铁、多壁碳纳米管(MWCNT)等3种原料制备碳纳米管-绿色纳米铁复合材料(N-Fe/CNT),研究pH、不同浓度阴阳离子及反应时间对N-Fe/CNT吸附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6时,吸附效果最佳为94.7%;Ca~(2+)、Mg~(2+)、SO~(2-)_4和CO~(2-)_3对实验均有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影响反应。等温吸附方程Freundlich能更好描述N-Fe/CNT对Pb(Ⅱ)的吸附过程,吸附容量Q_(max)=15.02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焓变ΔH0,熵变ΔS0,吉布斯自由能ΔG0,可得N-Fe/CNT对Pb(Ⅱ)的吸附是放热、自发且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Elovich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N-Fe/CNT对Pb(Ⅱ)的吸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化学增强玻璃用KNO_3熔盐中常遇到的杂质离子Na~+、Ca~(2+)、Mg~(2+)对离子交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离子中Ca~(2+)的影响最大,虽然含量很少,也会强烈削弱增强效应。Mg~(2+)的影响逊于Ca~(2+)。而Na~+比上述二价离子的浓度大几倍到十几倍,才明显地削弱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前言纯碱生产过程中各种母液成分较复杂,主要成分为Na~+、Cl~-、NH_3、CO_2,另有Fe~(3+)、Al~(3+)、Ca~(2+)、Mg~(2+)、SO_4~(2-)等杂质存在,用EDTA容量法测定SO_4~(2-)时,受到NH_3、CO_2、Fe~(3+),Al~(3+)的干扰。在分析中,NH_3和CO_2好处理,Fe~(3+)和Al~(3+)较难处理,尤其是联碱母液。当处理不当,就会影响SO_4~(2-)的测定,经常出现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有时还出现无终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14.
香蕉茎秆经过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后于600℃缓慢热解制得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p 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判断吸附类型。结果表明:与未处理香蕉茎秆生物炭对比发现,氧化预处理生物炭表面覆盖有MnO_x微粒,且含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团,拥有更大的表面积。其对铜离子的去除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包括表面MnO_x颗粒和含氧官能团,对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实验中最大吸附容量为81.36mg/g,吸附效果明显好于未预处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描述,热力学参数ΔH00,ΔG0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发环保型表面活性剂以替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并将其应用到农药配方中,本文合成了不同环氧乙烷(EO)数的漆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QF)及其磷酸酯,测试其基本物理化学指标,并将其应用于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和水乳配方中。结果表明,在10%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配方中,QF-11和异癸醇聚氧乙烯醚(5EO,U5)协同后,在乳化和润湿性能上与NP-10比较接近。而由QF-11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制备的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液滴的平均粒径较小,热贮实验后粒径变化不大,是一个稳定性比较好的乳液体系。QF-11和U5协同后,可以成为NP-10替代品,而由QF-11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制备的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在乳化剂用量为6%时,其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在pH=5.4的Na Ac-HAc缓冲介质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下,Al~(3+)与铬天青S(CAS)形成络合物,其在367 nm处出现一个强的共振散射(RS)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l~(3+)浓度C在0.02~0.60 mg/L范围内,共振散射光强度ΔIRS与Al~(3+)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ΔIRS=200.63C+1.1638,R2=0.9921,检出限为0.01 mg/L。用于自来水中Al~(3+)含量的测定,其平均回收率为99.1%。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存在严重粘度损失的问题,研究了污水中阴阳离子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对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的是阳离子,其顺序是:Fe~(2+)Fe3~+Mg~(2+)(Ca~(2+))Na~+(K~+)。配置要求是Na~+、K~+含量3 000 mg·L-1,最好控制在1 000 mg·L-1以下;Ca~(2+)的含量200 mg·L-1,Mg~(2+)含量100 mg·L-1。Fe~(2+)、Fe~(3+)的影响严重,需严格控制含量;而阴离子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镁离子为该区块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利用腐植酸钠吸附法去除溶液中的钙镁离子,经离子吸附处理后溶液增粘14.2 m Pa·s。腐殖酸钠混合液用量为8.0 m L时对钙离子的吸附率达到77.50%,腐植酸钠混合液用量为6.0 m L时对镁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3.60%,说明可以用腐殖酸钠对钙、镁离子进行处理,且增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CaSO_4·2H_2O为原料,Al_2(SO_4)_3·18H_2O作为添加剂,在水热温度130℃,搅拌速率60 r·min~(-1),反应时间90min的条件下制备α-CaSO_4·0.5H_2O晶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Al~(3+)浓度增大,晶须直径和长径比分布均有下降,且相关晶面间距逐渐减小。XRD和XPS表征结果显示Al~(3+)可能会掺入晶格间隙,而非取代晶格中Ca~(2+)。SEM和EDS证实Al~(3+)主要以聚集态形式吸附于晶须表面,优先吸附于(001)和(002)晶面,减小晶须长径比。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乙烷加成数接近9的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为研究对象,比较性研究了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仲醇聚氧乙烯醚(9)以及十二醇聚氧乙烯醚(9)五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几种日用化学品用油及其混合物的乳化力。实验结果表明,支链化疏水基更有利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油的乳化,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9)具备替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在日用化学品中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单因素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研究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和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60%时,单因素Na~+含量达到350 mg/L,单因素Ca~(2+)或Mg~(2+)含量达到100 mg/L左右,单因素S~(2-)含量达到6.5mg/L,单因素Fe~(2+)含量达到0.5 mg/L,确定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顺序是Fe~(2+)>S~(2-)>Ca~(2+)≈Mg~(2+)>Na~+,一方面,少量的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含量较高,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