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监督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建立了油用花生的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油用花生品质评价模型中包括粗脂肪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三个指标,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将花生品种进行油用等级划分,筛选出的远杂9102、鲁花9号、徐花14、黑花生、海花1等品种制备的花生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准确判断未知花生品种是否适宜花生油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生不仅是优质的食用油生产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食品生产原料。介绍了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进出口情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花生油产量、加工企业情况以及高油酸花生发展情况。花生已成为我国八大油料之首,我国用于榨油的花生比例(47. 3%)略高于全球用于榨油的花生比例(41. 1%)。高油酸花生已成为全球花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我国已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43个,高油酸花生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十分看好,高油酸花生油也已问世。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同的溶剂、在不同的时间下对花生油进行浸取。其中溶剂选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花生油分别选择未烘烤、150℃烘烤1.5h、170℃烘烤1.5h、200℃烘烤0.5h的油样。试验表明:油品的香味以200℃烘烤0.5h的花生,用石油醚提取的最浓,氧化稳定性则以用氯仿从200℃烘烤0.5h的花生中提取花生油最好。  相似文献   

4.
花生油因能提供独特的风味和多种营养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潜在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顾虑。本文主要评述花生原料和花生油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塑化剂等危害物质,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报道针对花生油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综述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花生油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生蛋白及其产品的功能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资源,也是一种很好的植物蛋白资源。全世界年产花生达2000万吨左右,其中几个主要的生产国家是:印度720万吨、中国620万吨、美国200万吨、非洲250万吨、阿根廷及巴西50万吨,缅甸及印尼150万吨。花生除加工成各种食品,如焙烤或煮花生小吃、奶油花生以及花生糖果以外,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主要还是用来制取花生油,它适宜用作烹饪油或加工成花生色拉油。在提取油脂后将得到富含蛋白质的花生粕,全世界每年约产480万吨。用这些粕生产的食用花生粉、花生缩浓蛋白及花  相似文献   

6.
浓香花生油的香味来源于花生的炒制过程,不同的炒制和压榨工艺对制油设备和操作有着不同的要求.浓香花生油质量最重要的控制指标是气味、滋味、酸值、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280℃加热试验.  相似文献   

7.
花生油加工和相关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花生油传统加工工艺提升、花生油加工新技术、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控制技术、花生油掺假鉴定技术和油脂抗氧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花生油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加工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花生油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以超声波细胞破碎预处理花生根,采用花生油和花生根混合搅拌萃取制备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花生根粒度75 μm(200目)、超声时间15 min、超声功率325 W、花生根与水质量比1∶ 8、花生根与花生油质量比1∶ 6、萃取温度80 ℃、萃取时间1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花生油中白藜芦醇含量从0.12 mg/kg提升至11.98 mg/kg,所制备的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符合GB 1534—2017《花生油》一级压榨成品油的要求,色泽与压榨一级花生油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优化的工艺实现了绿色制备富含白藜芦醇花生油。  相似文献   

9.
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花生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主要从事花生的深层开发研究与生产应用,公司独家研发的“低温制取花生蛋白同步提取原生花生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浓香花生油的感官属性与呈香前体物质之间的关系,以高油酸花生仁和普通花生仁为原料,经炒籽—压榨—水化脱胶制备浓香花生油,测定了高油酸花生仁(山东、安徽和河北产)和普通花生仁(山东产)的理化指标、炒籽前后氨基酸及糖含量的变化和浓香花生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了浓香花生油的感官属性以及浓香花生油呈香前体物质(氨基酸和蔗糖)变化量与感官属性强度的相关性,同时对浓香花生油的风味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徽和河北高油酸花生仁比普通花生仁脂肪含量高;炒籽后高油酸花生仁的氨基酸损失更多,安徽和河北高油酸花生仁的蔗糖损失更多;高油酸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达到77.28%~81.35%,其氧化诱导期是普通花生油的5.7~11.7倍;高油酸花生油的熟坚果味、花生酱味、焦香味和煳味强度均高于普通花生油,甜香味和生花生味强度则弱于普通花生油;浓香花生油呈香前体物质变化量与感官属性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高油酸花生油中杂环类、酚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普通花生油。综上,炒籽前后高油酸花生仁和普通花生仁中呈香前体物质变化的不同,使高油酸花生油和普通花生油中风味化合物含量和感官评价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生油及花生油香精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剔除共有成分后,对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花生油香精中69个特征挥发性成分分为两类。通过对掺伪不同比例花生油香精的花生油样品分析,归为第一类的14种特征物质能很好地区分掺伪花生油香精,其检出限低至0.01%(占花生油体积分数),可为鉴别花生油掺伪花生油香精和评价花生油的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13.
实时荧光PCR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覃文  董洁  邓鸿铃 《中国油脂》2006,31(10):73-76
为鉴别鉴定花生油在食用油脂中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研究了定性定量检测花生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生花生需加热处理后再提取DNA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食用油脂中可提取出用于定性定量PCR的DNA,花生的Arah1基因是具有花生种属特异性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Arah1基因片段可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  相似文献   

14.
花生水剂法提油过程中容易形成大量乳状液导致花生清油提取率降低,这可能与其原料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探究了花生种类、花生浆储藏条件和花生红衣对花生清油提取率的影响。首先比较了四种不同种类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并通过制备花生蛋白模拟乳状液比较其乳化性质。将花生浆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2、4、6、8 d,进一步以0.5%吐温20溶液(水作为参照)提取花生油脂。结果表明,大白沙(陈)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最高,蛋白乳化性质较好。采用纯水或0.5%吐温20溶液提取,花生浆合适的储藏时间(2~6 d)和储藏温度(室温或37℃)能促进油脂相互聚集并最终提高花生清油提取率;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吐温辅助破乳的效果有所降低。经过烘烤脱红衣处理后,花生清油提取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花生油,处于激发态的等离子体可能会引起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以花生油中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等作为检测指标,来评估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去除黄曲霉毒素过程中对其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100 W、200 W和300 W的等离子体处理花生油10 min后,花生油的酸价从0.87mg KOH/g分别减少到0.28、0.25和0.26,差异显著(p0.05)。碘价在10 min范围内的变化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所处理的范围内,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均未超出6 mmol/k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离子体对花生油中的维生素E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小。说明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降解花生油中的AFB1的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也不会影响花生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以对苯甲酚为内标物,对花生油在真空脱水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脱水可以有效脱除花生油中的水分,真空脱水5 min即能脱去花生油中约50%的水分;真空脱水15 min之内,花生油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但继续延长脱水时间,花生油所保有的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损失将增大;绝大部分挥发性物质在15 min的真空脱水时间内变化不大,但具有甜香味风味特征的苯乙醛、麦芽酚等挥发性物质含量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呈近似线性的下降趋势。综合来看,真空脱水能够在保护花生油挥发性物质的前提下起到有效脱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影响浓香花生油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浓香花生油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原料、制取工艺和精炼工艺对浓香花生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左青 《中国油脂》2021,46(9):137-140
对浓香花生油生产技术实践进行了介绍,包括炒籽压榨制油、蒸炒压榨制油工艺及低温水化脱胶、低温无水脱胶工艺,并对浓香花生油调香、黄曲霉毒素的脱除、劣质花生及花生油的处理及花生油中矿物油含量的控制等问题进行讨论,为工业化生产安全优质的浓香花生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花生油的水化脱胶工艺,考察离心转速、加水量、电解质、恒温时间、恒温温度等因素对花生油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脱胶花生油磷脂含量,通过对磷脂含量的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花生油水化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75℃,按每100g油加入1mL浓度为8%的柠檬酸溶液,搅拌时间5min,恒温温度80℃,恒温时间20min,4200r/min的转速离心20min。用柠檬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花生油进行脱胶处理,可得到符合脱胶要求的脱胶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