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学的翻译首先是针对儿童的,译者面临着既保持儿童童趣又要把它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挑战。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包含有文化因素,译者应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来鉴赏和体会原作,与原作“文化对话”,充分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寻求最佳翻译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向目标语儿童传递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各学派翻译理论之后发现,就实质和内涵而言,翻译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源文作者、源文、源语文化为中心的历史阶段;以译者为中心、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历史阶段;以读者、译本、译入语文化等为中心的、方兴未艾的历史阶段,此时读者已经取得了和源文作者、译者至少平等的地位.此翻译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彰显了翻译行为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预设"(presupposition)可被定义为一种语用推理,与发送者假定接受者拥有的且为提取发送者信息所必需的语言和语言外知识相关。文化预设在传达源语篇的文化或社会文化特殊性信息方面必不可少,按照Holz-Mntri的翻译行为理论,翻译被视为有目的并涉及跨文化转换的人类活动。Nord提出,译者应首先比较委托书中确定的源语篇和目的语篇样态(诸如意图达到的语篇功能和受众),以确定两个语篇的差异,分析源语篇以确定翻译策略的功能优先性。Nord提出了源语篇分析的语篇内因素,预设性分析是其中之一。考虑到许多困难源自源语篇读者和目的语篇读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可以认为,译者要给目的语篇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文化预设的作用非同小可。译者为这些读者提供的文化背景多少,取决于要达到的效果,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应用文化预设达到相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使用形式和文化交流手段,其本质是不同思维模式及文化层面的转换.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说明,译者同时拥有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思维模式是顺利将其进行转化的前提条件;指出翻译中不同思维模式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讲授是翻译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预设,特别是文化顸设的复杂性很值得引起注意。对文化预设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译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解读,从而对源语信息采取恰当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9.
由于旅游对外翻译的源文本具有一定的未定性,译者须要运用自己对源语文化的精通了解,对各种源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根据翻译的意图,重新构建原文本.这个过程要求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需要,忠实表达旅游资源蕴舍的文化信息,但不必拘泥于源语文本的形式,以达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尊重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意象翻译中情感错位的翻译策略.认为对于微观层面的情感错位现象,译者可以采取“存异”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向源语文化和原作靠拢;对于宏观层面的情感错位现象,译者应采取“求同”的翻译策略,向译语文化靠拢,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交际活动。翻译实践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建了主 要交际主体和交际时间空间。译者传递跨文化信息过程中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关键在于译者负责领会翻译发起者 意图,分析源语语篇,制定策略,满足译文读者群需求。文章概述并解析影响翻译过程的语篇外部和内部要素。 语篇外部要素包括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篇功能;语篇内部要素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者基于此认知,须 于分析源语语篇之际,结合语篇内外部要素综合考量,运用确定之恰切翻译策略,恰当实现翻译意图,创造出合 适译文,藉此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模式,翻译中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文章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丰乳肥臀》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源语文本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4.
翻译过程是一种解释,在从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转化中,因受历史、文化等客观限制和译者的诸多主观因素影响,诠释必然产生多样性,其结果是呈现出目的语文本的多样性状况.拟从哲学解释学角度分析翻译理解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译者与多样性阐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语文化是开放还是封闭将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目的语文化封闭时,译者应尽量克服文化差异;目的语文化开放时,译者应着重表现文化差异.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全球化的世界,译者要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促进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翻译理论的文化学派认为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等因素操控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改写。从诗学的角度对林纾的《黑奴吁天录》译本进行了个案分析,探讨了中国晚清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社会诗学和林纾的个人诗学观对其翻译行为的制约,进而分析了林纾的这一译作对晚睛社会诗学产生的影响。以上研究进一步表明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碰撞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结果。本文从杨宪益夫妇和Hawkes翻译的《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对原文的选择、理解,译入语的文化意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新闻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方式,担负着国际间信息与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的使命.译者要尽可能多的储存文化背景知识并充分激活内化在大脑中的文化图式,来加深对源语的解读.将文化图式理论运用于新闻翻译实践之中,从文化图式相符、文化图式相异和文化图式缺省三个角度来分析英汉新闻文化图式的异同,并结合大量实例来探讨文化图式视域下新闻翻译的策略,达到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例着重探讨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三种常用方法,即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和增译法。无论是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更确切地将源语的文字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在实践中,译者不仅要培养双语能力,而且更要注重双文化能力,以更好地发挥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born equal在汉译的过程中,受到多重文化语境的制约和挤压,由超验价值转化为经验意义的“生而平等”.而格义式译法“本性平等”虽能保留原文的超越意义,却无法移植源语文化“自然状态”的神性意味,同时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被接受.在源语文本、文化和译语文本、文化相互纠缠的张力中,卢梭平等观的译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翻译的绝对忠实难以在经验世界实现,但作为译者追求的超越价值,仍有不可动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