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分析车轮多边形对轮轨静态匹配的影响,设定车轮半径在圆周上具有周期性变化,并且考虑车轮横向磨耗的改变,建立多边形车轮空间模型。由于迹线法不适用于多边形车轮,在空间车轮模型上搜索与钢轨距离最小点,得到轮轨接触位置和几何参数。采用Hertz接触理论和Polach蠕滑力模型计算轮轨法向应力和蠕滑力,分析多边形车轮对轮轨接触静力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考虑横向磨耗时,多边形车轮的相位对轮轨静态匹配影响比较微弱,周向磨耗会引起轮轨接触斑和法向应力的周期性变化,影响程度随阶次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某和谐型电力机车车轮运营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多边形磨耗,对机车的零部件失效、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为研究车轮多边形态下机车轮轨动态响应规律,基于SIMPACK软件建立了考虑机车牵引行为和轮对、钢轨等部件柔性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机车振动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了典型车轮多边形阶次、幅值和运行速度等对轮轨力和振动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机车牵引行为对轮轨蠕滑率/力和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等级为70 km/h时,车轮18阶多边形态下激发了轮对一阶弯曲共振,出现了轮轨力波动大和机车异常振动的现象;机车牵引状态下显著增大了纵向蠕滑率的波动幅值,并提高了纵向蠕滑力,导致轮轨磨耗指数相比无牵引工况下大幅增加,加剧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CONTACT程序和有限元法,针对LMa车轮踏面与CN60钢轨匹配问题,通过仿真分析不同轮径和轴重的车轮对轮轨蠕滑力、轮轨接触应力和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轮对横移量和轮径条件下,轴重每增加1t,轮轨蠕滑力平均增加7%~8%,接触斑面积、接触压力和等效应力平均增加2%~3%;在相同轮对横移量和轴重条件下,轮轨接触斑面积随轮径增加而增加,轮轨接触压力、等效应力随轮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均较小。计算结果可为车辆轮径和轴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间蠕滑特性的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轮轨关系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实测车轮谐波磨耗为依据,对比分析了4种模型的轮轨振动特性,得到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轮轨关系模型.基于柔性轮轨分析车轮谐波磨耗对轮轨蠕滑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谐波磨耗下扣件刚度和速度对蠕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对某地铁线路轮轨磨耗进行测试,分析实测型面与CN60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对轮轨接触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U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某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轮轨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线路车轮踏面磨耗较均匀,存在明显轮缘磨耗现象。不同运行里程下实测车轮踏面外形基本相似,导致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接触力学特性及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动力学性能略有下降。随着运行里程增大磨耗指数变化不大,表明车轮磨耗稳定。车轮磨耗后表面疲劳指数大于标准型面,出现滚动接触疲劳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6.
赵腾  张军  孙传喜 《工程力学》2012,29(10):308-312
针对机车运行中出现轮缘磨耗严重这一问题, 统计苏家屯机务段电力机车轮对检修记录, 将轮缘磨耗过程可以分为3 个阶段:初期磨耗阶段、磨耗稳定阶段和后期磨耗阶段。建立不同磨耗时期的轮轨弹塑性接触模型, 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轮轮缘厚度从32mm磨耗到27mm这个过程, 轮缘上的接触等效应力相对较小, 轮缘磨耗速度在整个磨耗过程中最低;机车车轮镟修或换轮后在磨耗后线路上运行, 标准车轮与磨耗钢轨的型面匹配状况不佳, 接触等效应力集中在车轮轮缘上, 运行初期轮缘磨耗较快。得出的结论有助于设计出更好的轮轨型面来降低轮缘磨耗。  相似文献   

7.
既有车轮多边形问题研究中,通常将同一轮对两侧车轮圆周视为相同轮廓,然而现场实测发现,同一轮对两侧车轮圆周在整个镟修周期内常处于相异状态。结合实测数据对轮对两侧车轮圆周状态进行归类划分;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轮对两侧车轮圆周状态对轮轨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依据实测数据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理论上将轮对两侧车轮圆周状态分为同阶同幅、同阶异幅、异阶同幅、异阶异幅和单侧非圆;轮对两侧车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轮轨接触特性影响微弱,对轮轨蠕滑特性影响较为明显,对轮轨磨耗的影响显著;同阶状态导致车轮圆周磨耗以整倍阶次发展,异阶状态导致车轮圆周磨耗出现多个显著阶次,包括自身阶次、另一侧车轮阶次、两侧车轮阶次之和以及高阶次的整倍数阶次。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形成机理的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轮轨之间的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论文建立了车辆稳态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由轮对-钢轨-轨枕组成的轮轨系统有限元弹性振动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用ABAQUS软件对该模型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轮轨摩擦系数和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轮轨摩擦系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有重要影响,当控制摩擦系数 时可以消除钢轨磨耗型波磨,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钢轨波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清林  陶功权  王鹏  李伟  温泽峰 《工程力学》2019,36(10):229-237
对某线路上运行的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将实测车轮踏面分别与CHN60轨和60 N轨匹配,分析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轮磨耗过程中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随运行里程呈线性增加趋势,动车和拖车平均磨耗速率分别为0.0434 mm/万千米和0.0398 mm/万千米,且几乎没有轮缘磨耗。等效锥度随运行里程呈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平缓的非线性特性,且与CHN60匹配时等效锥度明显高于与60 N轨匹配。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力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均略有下降,车辆与60 N轨匹配时体现出更好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重载货车在实际的生产及服役条件下,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各种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影响,也会受到车轮状态变化的激励作用。从车轮运行状态的角度研究重载货车轮轨间相互作用,分别以车轮磨耗前后踏面形状、车轮多边形化、车轮质量偏心和轮对结构变形四种车轮运行状态来模拟分析车轮各状态参数与轮轨垂向作用力的关系,并总结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车轮踏面形状主要影响轮轨接触斑面积以及接触应力分布,磨耗后车轮比新轮的接触应力分布范围更广泛;在不同速度下,车轮多边形化的波深、相位差及谐波阶数对轮轨垂向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车轮质量偏心对轮轨产生周期性垂向冲击,但振动幅度并不大;轮对挠度的动态变化对轮轨动态接触载荷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轮对结构弯曲振动加剧了轮轨垂向动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B级轿车车内噪声品质的主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B级轿车在不同车速下匀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对B级轿车的噪声品质偏好性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噪声偏好性主观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匀速工况下B级车的噪声品质偏好性主要受响度和尖锐度两个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某车车门关闭声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门声品质是汽车声品质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对所采集的车门关闭声音样本进行主观评价实验,并运用Bradley-Terry模型对声音样本偏好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Head Artemis软件进行时频域分析、滤波分析和计算响度、尖锐度等心理声学参数对声音样本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内噪声主观烦恼度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品质是地铁车内乘坐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以地铁列车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探讨声品质的主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上海地铁9号线为例,考虑地铁运行的三种工况、两种乘客乘坐姿态,分别测取车内不同位置的噪声信号,采用分组成对比较法对测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实验和模糊综合,计算得出地铁整车的烦恼度评价综合值,可用以实施不同列车的声品质比较和评判。所提出的方法对地铁声学设计和提高乘坐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祎平  赵兵 《声学技术》2019,38(6):657-664
为了考察中国游客对森林声景的喜好特征,对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设计与发放Likert量表与语义细分量表,结合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就中国游客对于森林环境中单一声源与整体声环境的偏好特征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发现,在森林环境中,自然声的整体喜好度最高,交通声最低,但针对具体的声源有不同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此外,选取20组语义评价指标对森林声环境进行7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森林声环境喜好的4个主要因子为休闲娱乐、空间特性、声音的音质与动态以及环境知觉。所提取的主导因子对全部指标参量的覆盖率为61.054%,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需突出游客评价值较高的声源,同时重点关注对森林声环境主观感知评价起主导作用的因子,进而实现降维和简化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快速地了解湿地公园客观声环境对人主观喜好度的影响,运用声漫步实验获取如意湖湿地公园区域内声压级数据以及声景喜好度主观评分,以测点主导音为声景类型的划分依据,选择11类函数进行声压级与声景喜好度评分拟合,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检验模型的精度,叠加各类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构建湿地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Soundscape 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Wetland Park, ESPWP)模型,同时通过拟合优度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声压级与三类声景的喜好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物声与地球声的喜好度评分均值显著高于人工声,人工声声压级显著高于地球声和生物声(P<0.05);各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中,地球声、生物声均相对倾向于二次曲线函数模型、人工声倾向于逆函数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0、0.81、0.87;地球声、生物声声压级的阈值为43~45 dB(A),人工声随着声压级增大,喜好度评分降低。ESP-WP模型的模型精度检测值R2=0.73为高性能模型,可以便捷、快速地将声压级转化为人对于声景喜好度主观评价值,为湿地公园声景观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雨刮-风窗系统摩擦噪声对车内声品质的影响,文章采集了某新能源汽车雨刮-风窗系统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噪声并进行分析。基于声品质客观参数,计算该系统摩擦噪声响度、尖锐度等客观评价指标;采用语义细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实验得到主观评价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该系统摩擦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雨刮-风窗系统刮片反转过程产生的噪声是影响车内声品质的主要因素;声品质预测模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雨刮-风窗系统摩擦噪声的声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声学参数的车内声品质偏好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等间隔直接单尺度评分法对所采集的20个车内噪声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实验,并使用Artemis软件计算了其主要的心理声学参数.偏好性评价结果与各心理声学参数间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尖锐度和响度是影响匀速工况下车内声品质偏好性的两个主要心理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以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声品质的主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标准设计噪声采集方案,对平稳和非平稳车内噪声进行了数据采集、信号预处理,建立噪声样本数据库。采用参考语义细分法对四款汽车车内噪声的综合烦躁度进行主观评价试验研究,基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和模糊综合算法,建立了综合烦躁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出整车噪声综合烦躁度总值。结果表明不同车型有其自身的声品质特征。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实施不同车辆的声品质比较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噪声异常压缩机的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声品质评价方法分析了噪声异常转子压缩机试验样机,并计算出A声级、响度、粗糙度和尖锐度作为声品质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压缩机相比,该噪声异常压缩机具有较差的声品质。声阵列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复杂形状的目标声源,与传统采用声级计测试相比,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声场信息。为了诊断出压缩机的异常噪声,通过声阵列技术在全频段对该异常压缩机进行了声源识别定位分析,找到了影响压缩机噪声的关键频率点及相应的噪声源,从而为压缩机噪声的改善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0.
车门关闭声品质偏好性评价与客观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3辆不同的常见家用轿车在驾驶员双耳位置处采集到的左前门车门关闭声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成对比较法对声音样本进行主观偏好性评价,对具有较高偏好性的车门声的特点进行研究和总结;计算各声音样本的主要客观参量,分析车门声的客观声学参量与主观偏好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