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谭浩  李薇  韩丽红 《包装工程》2018,39(24):146-151
目的 设计活动的多样性赋予了设计思维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定性,在工业设计研究范畴的不断延展中,经济、科技、商业的快速应用发展让用户的需求从功能层面向体验层面迅速过渡,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方法 将设计思维作为研究对象,把用户参与式设计下的设计生成作为研究载体,分别从设计师、用户的设计思维出发,对用户参与式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设计过程及互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建立了用户参与式设计生成过程中设计师和用户互动思维模型并形成观点优化机制。结论 形成了用户参与式设计思维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应用以开发出汽车造型与交互设计的用户参与式生成工具,以实现用户在设计过程中的“沉浸式”参与并对设计生成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谭征宇  刘磊  江阳晨 《包装工程》2019,40(6):165-172
目的通过研究设计团队面对感知冲突的团队行为风格,探究不同类型的团队行为风格的应用意义,促进设计团队产生更优秀的设计决策。方法以湖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交互产品,即"多角色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系统"为背景,采用参与式设计方法引入用户参与,以交互手势为切入点,探究设计团队应对感知冲突的行为风格对方案进程和设计输出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在应对感知冲突时,合作型团队能够满足用户在可用层和易用层上的需求,竞争型团队能够在此基础上延伸到体验层的用户需求。结论研究在多角色设计团队和感知冲突之间发现了合作型与竞争型团队行为风格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实验结果提出了合作型和竞争型团队行为风格适用的设计阶段,在实际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可视化产物中受众与设计师对其思维认知与视觉设计方法表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包装作为受众购买环节的重要视觉媒介,其思维认知将参与交互式和情感化设计引入到实践研究,探讨了受众与设计师对云计算可视化产物与包装思维认知设计的差异性,通过层级分类分析了其视觉思维表达的异同。提出受众角色交互参与式设计、层级情感化解析分类及思维可视化设计,来加强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对云计算产物及包装形象进行有效地可视化思维认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智能服装通过可穿戴计算和量化自我的方式收集个体小数据,物联网(Io T)和万联网(Io E)将小数据和大数据相连接,将用户体验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向用户参与式设计(UPD)转化,形成绿色IT的可持续设计。方法采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方法,利用嵌入在智能服装中的传感器收集穿衣者的身体量化自我的个人小数据,并进行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设计。通过情境感知、意识感知和情感感知,建立信息架构和敏捷交互模型,提出以意义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映射心智模型,发掘利益相关者和交互逻辑动线。通过敏捷交互和直觉交互的实时高保真原型进行迭代式的可用性测试。结论人工智能能够应用于交互设计,将情境角色设计转变为"为真实的用户做真实的设计",提出了基于小数据量化自我的绿色IT可持续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参与式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研究游戏性在交互设计体验中的主体存在方式及构建发展路径,不断发展设计与游戏性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法通过追溯游戏概念在艺术学领域的历史性研究,挖掘出其在设计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在对交互设计体验的游戏主体的特质的研究中,进一步推演出交互设计体验的游戏性构建路径。结论就交互设计体验的本质来说,是一种游戏,其是在游戏状态的使用者和游戏思维的设计者的游戏主体的互动关系作用下,通过沉浸——视觉形态的想象满足;秩序——过程引导的自由条件;趣味——微妙细节的情感唤醒;互动——操作体验的深度参与,四个层面进行游戏性路径的构建,以实现游戏性对交互设计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过程繁琐、身体感受不良、交互体验不佳等舒适性因素,提出一种舒适性分析评估方法和设计提升方案,为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Jack人因模拟软件为分析工具,模拟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使用过程,从人体模型构建、负载状态模拟、可达区域分析、视野区域分析、静态受力分析等角度,对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一款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原型机的不舒适因素,对机械匹配尺寸、设备自重分布、绑缚结构设计、交互体验设计等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模拟验证.结论 可以通过人因模拟的方式,对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舒适性提升设计,改进后的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舒适性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谭浩  徐迪 《包装工程》2018,39(22):12-16
目的 探讨设计师在情境作用下的系统性思维过程,旨在构建基于情境的产品交互设计思维模型,为设计师如何设计出用户体验较好的产品提供思路。方法 以设计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将设计过程置于情境分析中,采用理论框架构建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基于“5W1H”方法构建情境组织模型,以分析设计过程中的情境作用。结论 通过实验及分析进一步提出基于情境作用的产品交互设计思维模型,在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促进设计师开展产品交互设计活动,完善其设计方案,以提升产品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8.
李喆  刘天宇 《包装工程》2021,42(22):257-264
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研究背景,以服务设计为生活方式品牌寻找提升策略.方法 运用认知心理学和精神交互思维的研究框架对服务设计应用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生活方式品牌中的服务设计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厘清服务设计流程中品牌与消费者产生交互的各个接触点,解决生活方式品牌中服务设计存在的痛点与盲点,从而实现提升品牌价值的研究路径.结论 基于服务设计的生活方式品牌价值提升的模型框架提出以产品个性化定制策略满足消费需求,以情景化场景提升服务体验,以满足潜在需求挖掘潜在用户的策略建议.生活方式品牌价值的提升依赖于服务设计,从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反应,并合理利用服务设计的相关策略是提升生活方式品牌价值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AI介入产品带给人机交互方式的转变,从被动交互到强迫式主动交互以及主动交互,对比智能产品交互形式及其差异,剖析智能产品主动性的研究,提出家庭智能产品主动交互形式及设计注意要点,以及智能体DNA双螺旋四联体主动交互设计模型。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结合智能产品潜在的大量用户,即老年群体为例,提升智能产品的使用效率。方法 对智能产品交互形式进行文献研究与对比研究,采用问卷分析法、用户访谈法及非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结论 智能产品交互系统分为被动交互、强迫式主动交互和主动交互,且在人机交互起点、主动权、数据驱动与AI决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家庭智能产品功能与内容的主动性服务,能够提高人机沟通的连贯性,有效帮助老年用户提升使用效率与体验。  相似文献   

10.
黄昊  曹恩国  甄智椋  赖玲江 《包装工程》2015,36(24):132-136
目的 将交互设计系统方法引入时钟设计。方法 整合交互设计中从心理认知图、 角色分析、 全面情景法到心智模型、 情感语意, 再到情景验证的整体系统方法, 并将此系统方法应用到时钟设计的过程中 (从概念提出到样机制作的过程)。结论 交互设计的方法应根据产品的设计流程进行整合, 得出完整的交互设计系统方法; 通过交互设计系统方法推导出基于时间压力感知的时钟设计, 为相关交互产品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闵晓蕾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8):54-59
目的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性复杂问题,以文化间性理论研究为基础,探究地域性的"差异性"转化为融入全球价值的"关联性"的动态路径和方法,参与式地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认同。方法对文化间性理论进行基础研究,总结和挖掘其内在特性及问题,从而提出参与式设计对话模型,并以"新通道"项目中针对藏文化的设计及社会创新实践为实证案例,通过设计团队与当地文化持有者的设计对话和协同共创,完善并验证参与式设计对话的工作方法。结论在新时代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间性跨越了文化的边界,具有差异性、平等性、互动性和共创性的内在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设计对话模型和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设计的参与性与协同性,促进本土知识的全球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增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袁晓芳  周大涛  吴瑜 《包装工程》2022,43(24):57-66, 134
目的 为全面剖析中国服务机器人交互领域的研究态势,探究人-服务机器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的研究创新方向。方法 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309篇(2001-2020年)与“服务机器人+交互”主题有关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展开CiteSpace时区演化图谱、VOSviewer密度热点图谱和BibExcel战略坐标图谱等知识图谱的绘制。结果 从研究演化、研究热点和研究质量三个角度揭示了中国HRI研究的状态和趋势。结论 结果表明,在新的角色属性和深层交互需求产生和发展的趋势背景下,相较于在定位、规划、识别等“计算智能”层面上进行的HRI研究和应用,中国现阶段的HRI研究缺少对用户体验、多模态自然交互和社会交互等“人本智能”的设计考量,成为制约服务机器人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问题点。可以说,考虑人本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及应该如何塑造HRI变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阴耀耀 《包装工程》2018,39(20):328-330
目的 探究互动式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以探究广告设计中的互动式创意方式及应用策略主线,从广告设计中融入互动式创意的理念出发,分析互动式广告设计的特征与基本原则,结合感官式互动、情景式互动、参与式互动、游戏式互动的理论及实例,探讨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效果。结论 互动式创意能够赋予广告设计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刺激受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与受众的更进一步交流,增强广告设计的宣传效果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季铁  闵晓蕾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19,40(14):45-57
目的 面向2035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析文化科技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预测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参与、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思路与技术路径。方法 根据“文化生态—科技支撑—服务创新—设计参与”的研究目标,以文化产业生态研究为基础,按照“内容—工具—场景—资本”的框架,分析、整理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模式,提出“人—产品—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过程中的设计参与方法。结论 在“文化经济4.0”的语境下,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关联越来越紧密,面临着泛在生存、万物互联、脑机融合、跨业融合等大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设计的参与应该在“人、社会、文化、科技、服务、产业”六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中,驱动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动理念的老年公寓景观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书芳  赵静静 《包装工程》2016,37(10):85-89
目的从互动理念出发,研究老年公寓景观设施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改善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环境,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方法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提出老年人与景观设施的3种互动方式,即感官认知互动、情感体验互动和行为参与互动,并通过实践案例来展示遵循互动理念进行的老年公寓景观设施设计的3种方法,即感官刺激法、情感共鸣法和参与改变法。结论将互动理念引人老年公寓景观设施设计中,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感知能力,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鼓励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而且能让景观设施更具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元宇宙时代下的数字内容设计(“元”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展望。方法 以“元”设计的概念为基础,从“元”设计的特点、价值、内容、关键技术及未来的研究前景等方面,对“元”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 总结了“元”设计为设计工具迭代、商业模式发展、行业融合趋势等带来的影响。结论 在梳理“元”设计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元”设计的本质并探索了“元”设计的发展方向;“元”设计新思维利用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让数字内容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元”设计的发展将加强虚实场景的融合,促进基础设施的升级并推动商业模式的迭代。  相似文献   

17.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嘉嘉  周剑  朱轶灵 《包装工程》2017,38(10):48-54
目的在促进社会福祉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服务设计思维导入服务机器人之后产生的新思路。方法采用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法获取设计方向,确认设计方向之后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二次调研。在二次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服务设计的方法及工具推导出服务系统设计定位及产品功能定位。结论服务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构建一个由"事"与"物"构成的系统,在该系统中,"物"存在的价值是为了达成某件"事"。在此认知之下,将服务设计思维导入服务机器人的设计开发之中,不仅将"物"的设计上升为系统设计,而且通过打造不同的"事",以满足都市老年人进行广场舞活动时在社交、娱乐、健身方面的需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社会福祉的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助行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设计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评述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以人机交互设计方法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等对助行康复机器人的分类、人机交互控制策略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进行综述。结论指明了按功能、人机运动关联、步态训练区域和结构等助行康复机器人的分类方式与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三种助行康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包括基于人体测量信号的控制策略、基于交互力测量的控制策略和基于机器人测量信号的控制策略;对比研究了助行康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硬件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并预测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