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20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城市发展和社会政治状况入手,整理PaulDavidoff的倡导性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理论渊源,介绍其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这一理论做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Davidoff的倡导性城市规划理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从分析20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城市发展和社会政治状况入手,整理PaulDavidoff的倡导性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理论渊源,介绍其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这一理论做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5.
6.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城镇空间同步出现的是半城市化地区,这些地区在空间资源利用方面体现出极强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性和柔性集聚特征,空间结构的破碎问题和系统性矛盾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汕头市澄海区的规划实践,探索以构建创新空间系统功能结构体系为核心的空间优化路径,力求在新常态下为我国广大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反规划”理论在西部地区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规划工作者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应转换思维角度,以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本文选取西部地区一个乡村为例,针对西部地区的乡村特点,对如何利用该理论在西部地区进行新农村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市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文试图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方法,以及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并以浙江金华市金东新区居住新区设计为例,介绍了新城市主义方法在中国城镇居住区规划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不少乡村地区发展水平得以提升,乡村如何连片振兴的问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跨域示范区等乡村连片振兴地区的概念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作为指导乡村连片振兴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乡村连片振兴地区规划需要从宏观规划、空间设计和建设指引3个层面进行详细谋划,以优化乡村连片振兴地区的整体布局结构、空间风貌特色体系和重要节点空间设计,为其提供具体的规划和建设指引。同时,作为乡村振兴类型的实施性规划,乡村连片振兴地区规划还需要谋划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的衔接,建立行动项目清单库,统筹长效帮扶、跨界协同、生态治理、人才吸引、基层治理、资金支持、规划实施等政策保障,为规划落地提供支撑。文章以《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对乡村连片振兴地区规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完善乡村振兴规划理论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地区半城市化现象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城市化地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由制造业发展驱动而形成的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且变化迅速的过渡性地域类型。研究表明,常熟半城市化地区具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加大、以工业为主的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各类用地分布交错混杂等特征,存在村镇企业分散分布、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土地控制、整合工业用地、整合居民点等措施,引导半城市化地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概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人们对全球生态危机反思后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能力与发展是无限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某些手段(资源)的长期可用性,使人与自然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转型经济中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城市化是转型经济背景下外来投资、乡村工业化进程和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其规划建设长期以来未受到规划界的足够重视。在吸纳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同时,其面临的土地问题、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等日益突出。分析了转型经济中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并以广东顺德为例说明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分析了未来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现有的村庄居民点在未来将面临保留、合并或动迁的可能。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其未来村庄的发展模式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传统和农民生活,还关系到村庄特色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因此保留村庄的规划编制对于探讨未来村庄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对保留村庄的概念、内涵与确定原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围绕江苏省昆山市保留村庄规划的实践进展,探讨了保留村庄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昆山市保留村庄规划从自然、产业、文化、空间和生活等方面出发,引导村庄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半城市化地区工业强区的再城市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选择我国三大区域: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个百强县:京津唐的顺义区、长三角的江阴市和珠三角的顺德区为案例,首先分析了三者所处区域的发展模式差异,之后对其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部分景观生态学等指标,对其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比较,剖析其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