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生成技术,特别是AI画作生成技术,将其应用于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以八破图艺术风格为例,研究个性化的AI画作生成算法,挖掘AI画作与文化创意产品载体的结合点,实现个性化文创产品设计。首先,构建八破图图像库,研究八破图艺术风格的量化描述,提取构图、拼接边缘特征等人工特征和基于VGG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层语义特征。然后,提出八破图艺术风格的图像拼接算法。最后,基于所生成的图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基于纸工程的"集珍博物馆"立体书设计。结果个性化AI画作与文化创意产品载体之间自然结合点的挖掘,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例如AI图像生成,应用于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为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文强  臧欣慈 《包装工程》2024,(10):116-126
目的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 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解码,指导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最终的设计实践分为三部分,即基于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引入AIGC编码而成的产品;赋、比、兴描述手法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负面描述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在此基础上将三次设计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了AIGC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拓宽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较高人与AI“交流”频率的文创产品也更符合用户需求,而多种“人机”方案的呈现、设计、比较,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人机价值共创。三次设计实践也从理论层面优化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 目前AIGC对文创产品的生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创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有助于沈阳故宫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学者研究AIGC和文创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吴晶晶  耿畅远 《包装工程》2023,44(18):341-350
目的 结合数字孪生原理来辅助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借由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发散更多艺术创意,从而减少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内耗,提升设计效率,并从数字孪生角度审视文创产品效果,辅助产品的孵化。方法 在数字孪生原理的指导下,以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文化特征,丰富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并从中选取畲族设计元素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批量化图像生成,最后在keyshot中对概念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数字图像的UV映射,以构建文创产品的仿真造型效果。结果 获取畲族文化图像孪生数据,组成畲族纹样文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孪生辅助的畲族文创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数字孪生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借助了多种人工智能和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文创中的图像设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产出作用。为文创与科技融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文创+农业"跨界融合下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探讨中式美学对文创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内涵和功能的影响。从农产品与文化资源的整合、农产品包装与中式美学的融合、农产品与品牌故事的融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美学思路,了解中式审美对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及对农产品包装价值的提升。将中式美学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要通过文化创意对所设计产品的精准定位,输出品牌理念,升级产品价值,实现文化价值认同、设计价值认同和品牌价值认同,最终引发情感共鸣,达到产品实现更高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加  张景 《包装工程》2024,45(4):485-490
目的 世代相传的蜀绣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基于“美育”的视角结合AIGC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蜀绣的传承与发展。以人工智能的设计融合蜀绣的文化特色来开发文创产品及周边,使美育融入现代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这既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也在传承创新中保护了非遗蜀绣的原真性。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研究梳理蜀绣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蜀绣的传承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目前蜀绣的纹样技艺、创新传播等情况并进行系统梳理。使用AIGC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创新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研发,最后进行数字化推广。结果 通过AIGC为蜀绣带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再灵活运用以线带面、绣画结合的方式,使人工智能美学助力非遗传承。结论 AIGC融合蜀绣的创新设计提升了文创产品的科技精神与内涵,赋予了蜀绣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时代革新意义,数字化推广也使蜀绣的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向敏  武月琴 《包装工程》2023,44(6):392-400
目的 基于现有文创产品特征,探索成语在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与外形体现,融合语言学理论,建立一种能够表现成语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在“认知联想”中介入原型范畴理论,以此为基础建立认知分级雪花模型,分析目标成语。根据其物象与意象,收集各形式作品后,简化作品图像并抽取内部形状的关键线条,同时,提取目标类别产品的外形特征轮廓。经矢量处理后形成设计元素形状参考库和产品形态素材库,再选取线条形状元素与目标产品外形,按形状文法规则进行组合并生成创新成语文创。结果 成语经过语言学的认知分析与设计学的创意转换及图像表现,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创表达方法。结论 归纳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推动成语内涵在产品外观设计与文化象征两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静 《包装工程》2021,42(2):252-257
目的以中国春节文化为核心,提取、构建具有识别性的主题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实现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视觉化转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方法分析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论述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化创意、文化情感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得出国内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对春节文化的思考,运用感知分析法对春节文化进行符号的提取,通过递进法将春节符号进行图形与颜色的可视化设计,形成一组反映春节文化的系列创意图形,依据春节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功能落位从而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得出设计实践。结论基于春节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对春节文化的元素提取与设计为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了国内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双重意义,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是使得人工智能具备人类学习能力的重要技术,随着数字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取得巨大突破,多模态AIGC引起了艺术从业者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的转换与融合技术应用于AIGC对动画生产方式的影响。本文运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跨学科思维将AIGC引入动画创作分析,归纳多模态AIGC的技术模型,分析多模态AIGC动画生成的模式类型,以模型模拟结果总结归纳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多模态AIGC用于动画内容生产的技术、内容、市场、伦理各层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其所承载的内涵来源于我国的文化、哲学、美学并以它独特的形式语言显现出中国的人文艺术,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应突破各种常规,注重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民族风格的发展,古为今用,将水墨画充分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在实现文化的发展中展现出现代中国人丰富的思想深度与人文水平,从而使现代的水墨艺术努力走出中国人自己应有的艺术之路,成为时代文化的先锋。  相似文献   

10.
李然  刘维尚 《包装工程》2023,44(18):364-375
目的 研究传统意境美学思想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为文创产品意境化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整理归纳宗白华的意境美学思想;运用归纳演绎法,分析宗白华意境理论与设计学思维的共通点,演绎意境理论指导下的设计思维方法;将意境美学设计思维融入云冈石窟文创设计中,构建文创产品意境设计方法,形成云冈石窟文创意境设计流程。结果 得出意境创构理论可以融入云冈文创构建全流程,最终生成富有意境的文创产品。结论 通过活用宗白华意境理论,创新云冈文创设计思维模式,促进了石窟类文创产品的意境化系统开发,深化了云冈石窟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意境美学在设计领域实现了新的价值,也为石窟类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玉泉 《包装工程》2024,(8):337-345
目的 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发展、进化和应用进行梳理,通过实际案例找到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方法,验证目前AIGC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流程的程度。方法 使用AIGC技术优化后的工业设计流程对“礼堂椅”家具设计项目进行的设计开发,通过该项目设计落地制造的全流程运作,分析案例中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流程上的应用。结果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AIGC技术应用在工业设计流程上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分析探索AIGC优化后工业设计流程的特点。结论 提出AIGC技术在工业设计应用上的优点与不足;验证了AIGC技术能优化工业设计流程;证实了AIGC技术能够有效节省设计的时间成本、提高设计效率、节省经费;提出目前工业设计流程中AIGC技术无法解决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志鹏 《包装工程》2020,41(8):286-289
目的分析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实现的审美构建。方法从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与设计现状分析谈起,总结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与审美表现的现实需求,提出将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进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构建方向,接着从传统文化元素中较有代表性的水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角度展开深入探究,为构建具有传统文化审美特质的茶叶包装设计理论提供参考与借鉴。结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打破传统格局和设计思想的束缚,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加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文明,提高视觉的冲击力与审美特质,如此才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呈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与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申晟  许雅柯 《包装工程》2019,40(2):236-239
目的探究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方法基于多维度视角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内涵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利用。选取剪纸、回纹符号等传统文化元素,就其在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技巧进行论述。结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产生的力的博弈与转化是现代创意产品设计需寻求的"变化"之道的根本。在深入挖掘传统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借用文化意蕴、混搭文化张力、中式审美、现代化工艺技巧及意象化处理等"变化之道"设计手法能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符合社会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能够设计出富有民族特色且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为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卢位安 《包装工程》2023,44(14):291-296, 326
目的 以先秦文字为研究对象,挖掘探究以其为灵感来源的标志设计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元素做好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 从符号学角度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先秦文字的符号特征、功能以及审美。结合先秦文字标志设计实例,分析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阐述标志设计的文化语境以及基于先秦文字文化基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结果 证明中国先秦文字承载着强大的视觉化设计基因,其“观物取象”“应物象形”及“以形表意”等创造思想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先秦文字属于符号学意义上的视觉艺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基因,中国的设计需要在中国文化背景语境下本体化回归。在设计全球化的当下,探究以先秦文字为元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新意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韦尧  张毅  王显颖 《包装工程》2022,43(18):302-310
目的 中国古书画装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探寻其装裱纹样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发掘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东方文化魅力。方法 采用文献与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的方法,对古书画装裱绫纹样的实物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装裱绫纹样中的典型纹样进行一定的筛选、提取,并依据形状文法的推演规则,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再设计,以丰富其纹样的表现形式。结合艺术设计学理论与形式美法则,将创新设计的纹样运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装裱绫纹样进行创新,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装裱绫纹样,在创新设计的方法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装裱绫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开发,拓宽了装裱绫纹样的宣传方式,为传统装饰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周嘉骏  万然 《包装工程》2022,43(8):280-288
目的 研究中国宫廷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宫廷美学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结合,在提升文创设计美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方法 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器物和民间艺术,以及每个时代的造物哲学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材料、工艺、造型、哲学文化,以及隐含的内在联系,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资源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文化复兴。结论 中国宫廷艺术作为皇权美学的核心,其造物思想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宫廷艺术真正融入了民间,从上层精英的欣赏品转变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极致的造物工艺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对器型、颜色、材料、美学思想的整理,使其融入现代科技产品中,为大众审美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7.
赵卫东  胡伟专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2024,45(4):362-370, 457
目的 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 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 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相似文献   

18.
郑家义  胡昊琪  侯佳  刘博敏 《包装工程》2023,44(18):404-410
目的 通过探索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将其转译到现代文创设计中,提升文创产品的中国文化魅力,增强传统美术的当代价值。方法 首先,用文献分析研究法,深入剖析传统美术的内涵特征,积极挑选有启发性的美术形态进行分解研究;其次,运用重新建构法和案例分析法,将前期分解的美术元素按一定的设计法则凝练出以人为本、淳朴简练、审美意境的设计理念;再运用线条、纹样、形状、色彩等形式加以重新表现;最后,尝试将其运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融入传统美术的文创设计,不仅有助于激发传统美术内涵的现代转型,也可提高文创产品的形式美感、人文精神、审美意境等整体品质,促进传承和创新的双向融合,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范瑞芳 《包装工程》2021,42(8):280-283
目的 探索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水墨元素特点及应用策略.方法 以水墨元素的概念为中心,围绕其中的突出特点展开多样化的分析.运用水墨元素从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质量,到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水墨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方面的必要性.接着从四个方面,选取更加具体的水墨色彩、造型、构图和意蕴,通过深入分析,总结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代表性设计思路与方向.并辅以部分有着极强应用效果的设计案例,对论点展开更加深入的论证和探讨.结论 水墨色彩的简约、造型的写实与写意兼具、构图的留白和特有的意蕴被不断重视并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创作出了众多带有水墨色彩和风格的佳作,既实现了设计质量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在当代文创设计中打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用价值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