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奇亚籽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干燥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微胶囊性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比(酪蛋白酸钠∶D-乳糖-水合物)1.1∶1(质量比)、固形物浓度31.32%、壁芯比2.34∶1(质量比),包埋率达到90.65%。所得微胶囊产品含有芯材、壁材的特征峰,表明形成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结构。制得的奇亚籽油微胶囊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紧凑的结构,大小均匀,流动性较好,粉末表面光滑,黏度小,稳定性良好,可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为奇亚籽油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保留青金桔籽油中营养活性成分及特殊风味物质,并方便应用于食品中,对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青金桔籽油微胶囊进行了研究。在筛选出的包埋效果及乳液稳定性均佳的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为复合壁材基础上,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青金桔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水溶液质量浓度19.23 g/mL、芯壁比1∶2.5、单甘酯与蔗糖酯按质量比3∶7组成的乳化剂总添加量占乳液质量的1.0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84.33%;制备的青金桔籽油微胶囊为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表面光滑且结构紧密,包埋效果好,水分含量为2.47%,平均粒径为238.56 nm,分散系数为0.26,休止角为32.81°,堆积密度为0.33 g/mL。综上,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可制备包埋效果和性质良好的青金桔籽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造粒技术,以紫苏籽油为芯材,吐温-80和司盘-80为复配乳化剂,固体玉米糖浆为填充剂,测定乳化液粘度、粒径和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探究不同壁材、固形物含量、蠕动泵转速对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酪蛋白酸钠为壁材,质量分数7.5%,芯壁比3:1,以固体玉米糖浆为填充剂,质量分数30%,造粒转速1200r/min时得到的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97.85%。并对此产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元宝枫籽油为芯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在温度170℃的条件下,考察了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对微胶囊化元宝枫籽油粉末油脂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4∶1(g/g)、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配比为3∶...  相似文献   

6.
元宝枫籽油富含神经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了保持其油脂体中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及功能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处理元宝枫籽油,并对微胶囊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元宝枫微胶囊的包埋率受壁芯比、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浓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1,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4∶1,壁材质量与水体积比为1∶7...  相似文献   

7.
以鹅油甘油二酯为材料,探索鹅油甘油二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以便减少鹅油甘油二酯氧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以酪蛋白酸钠和β-环糊精为壁材,鹅油甘油二酯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乳化剂,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鹅油甘油二酯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鹅油甘油二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壁材:芯材为2.4:1,酪蛋白酸钠:β-环糊精为1:1.2,固形物含量为23%,乳化剂用量为0.7%时,鹅油甘油二酯包埋率达到93.7%。  相似文献   

8.
冷冻干燥法制备甜杏仁油微胶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酪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甜杏仁油为芯材,优化确定最佳微胶囊化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甜杏仁油微胶囊。结果表明,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甜杏仁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芯材含量22%、乳化剂含量2.2%、酪蛋白含量5%、均质时间7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甜杏仁油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包埋率85.83%。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元宝枫籽油进行包埋,并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制备工艺为:麦芽糊精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54∶1、壁材质量分数为28.1%、壁芯比为2.5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5.7%;大豆分离蛋白与阿拉伯糖质量比为5∶1、壁材质量分数为7.5%、壁芯比为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9.09%...  相似文献   

10.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1、包埋时间90 min、包埋温度3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74. 52%,产率为79. 33%;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无结块现象,流动性良好,经微胶囊化处理的猕猴桃籽油过氧化值上升幅度缓慢,贮藏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乳糖等为壁材,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旋转曲面法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壁材配比为:脱油大豆卵磷脂添加量为壳聚糖的13%(w/w),复配壁材乳糖与基础壁材壳聚糖比例为1.42:1.0(w/w),芯材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与总壁材质量比0.52:1.0(w/w),此时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3.31%,效果达到最佳;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经微胶囊化后流动性良好,且壁材有效阻隔芯材过氧化,货架期可延长至8个月;模拟胃肠液实验中,被壁材包裹的不饱和脂肪酸在胃液中受到保护缓慢释放,在肠液中可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3,料液质量分数为25%;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3.
蜂胶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了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超临界蜂胶紫苏籽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为15%,稳定剂添加量5g/L;混合微胶囊粉末制备的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min;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粉质细腻,包埋率达到67·63%。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玉米肽为壁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配比1∶2(质量比),固形物浓度(质量分数) 15%,喷雾干燥温度160℃,高速乳化剪切转速6 0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4. 06%。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牡丹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牡丹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3.28∶1、芯材与壁材比1∶6、均质压力42.09 MPa、进风温度213.82℃、进料速度8.89 m 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在90.93%;且微胶囊产品气味纯正,颗粒表面平整光滑,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流散性,牡丹籽油含量为13.52%,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本研究以山桐子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山桐子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山桐子油喷雾干燥制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在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4.8:1,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壁材复配质量比为 2.6:1,水与壁材体积质量比为6.8:1的条件下,山桐子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4.22 % 。在运用氧化稳定性指数法(OSI)氧化稳定性测试中,山桐子微胶囊在常温条件下,保持30d 后,油脂的 OSI 值与初始值无显著变化,验证了山桐子微胶囊的稳定性;通过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胶囊具有较规则球形微观结构,囊壁比较完整,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24.55%、明胶质量分数为4.86%、芯壁质量比为0.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45.60%,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79%。微胶囊水分含量2.31%±0.12%,吸湿性强,灰分含量为2.04% ± 0.14%,微胶囊粒径集中在14.8~26.7 μm。响应面法预测各因素对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芯壁质量比>明胶>酪蛋白酸钠。机械强度试验表明,在不同的pH环境和离心时间条件下,微胶囊中南极磷虾油释放率小于0.3%,微胶囊结构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8.
沙棘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容易氧化变质。本文将添加天然抗氧化剂与微胶囊制备技术相结合,改善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货架期。首先测定了沙棘籽油的组成成分,然后以沙棘籽油为芯材,添加经过筛选的天然抗氧化剂L-AP,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酪蛋白酸钠及麦芽糊精等为壁材制备沙棘油微胶囊,并通过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80.6%±2.10%;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酪蛋白酸钠5%、麦芽糊精5%、抗性糊精30%、甘蔗浓缩汁10%、沙棘籽油30%、异麦芽酮糖5%,并添加3 g/L三聚磷酸钠,包埋率高达91.8%±1.59%;65 ℃烘箱加速保藏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并制备微胶囊能有效提高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柚子籽油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壁材间质量比1∶0.5、壁材质量分数30%、芯壁比1∶1、乳化剂1.5%、进口温度170℃。由此得到柚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9±2.1)%,包埋效果良好。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基本性质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稳定性,基本满足一般食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大黄鱼鱼卵油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复配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大黄鱼鱼卵油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性、堆积密度、休止角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复配比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5、进风温度为80℃时,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97.87%;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1.1%、溶解性为47.56%、堆积密度为0.718 g/cm3、休止角为32.47°,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其颗粒细小均匀、近球形、表面致密、无裂缝。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鱼卵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