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富V_D酵母的食品安全毒理。依据GB 15193.1—20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28 d经口毒性试验和Ames共3项试验。富V_D酵母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累计3次灌胃剂量为18.0 g/kg BW,在观察期内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MTD值大于18.0 g/kg BW,依据急性毒性分级评价标准规定,属无毒级;大鼠28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0.500、1.225、3.000 g/kg BW剂量(分别相当于推荐日摄入量5mg/kg BW的100.0、244.9、600.0倍)对Wistar大鼠的临床观察,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多样性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富V_D酵母既无毒也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苷M是在甜叶菊中发现的糖苷类物质,已被确定为一种潜在的甜味剂。本研究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对甜叶菊苷M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甜叶菊苷M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MTD值均大于10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将样品以2000、1000和500 mg/kg的设计剂量掺入基础饲料中喂养大鼠28 d后,各剂量组雌雄动物的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样品对雌、雄大鼠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分别为2650和2421 mg/kg·bw t。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苷M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短期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某品牌保健酒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为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对某品牌保健酒进行大鼠、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小鼠急性经口MTD值15000 mg/kg·BW,属无毒级;3个剂量组雌、雄大鼠的每周体重、每周进食量、每周食物利用率、总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值、血液学指标及末期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15%vol基酒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动物自发病变外,受试物高剂量组未引起动物中毒性损伤。某品牌保健酒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显示有急性毒性或亚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鲵低聚糖肽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经口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评价大鲵低聚糖肽的安全性。结果:雌、雄性小鼠急性经口在11764.7 mg/kg BW剂量时, 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等毒性不良反应,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大鲵低聚糖肽属于无毒级;大鲵低聚糖肽无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效应,30天喂养试验未见大鼠的生长发育、生物化学指标、脏器/体质量比值比及病理学变化。结论:毒性试验未见大鲵低聚糖肽产生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动物试验评价参茸酒的食用安全性。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相关方法对参茸酒进行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大鼠、小鼠急性经口MTD值15000 mg/kg·BW,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未见参茸酒致突变作用;30 d喂养试验,3个剂量组雌、雄大鼠的每周体重、每周进食量、每周食物利用率、总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值、血液学指标和末期血生化指标与15%vol基酒对照组比较,雌鼠中剂量组单核细胞、雄鼠3个剂量组总蛋白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大鼠自发病变外未引起脏器组织中毒性损伤。参茸酒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显示有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或亚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天麻和酸枣仁复合胶囊毒理学特性, 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进行小鼠极性经口毒性试验, 采用最大给药量实验法(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然后进行遗传毒性试验, 包括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间隔24 h两次经口灌胃法)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最后进行大鼠30 d喂养试验来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 剂量分别为334、500、667 mg/kg×bw, 观察大鼠体重、增重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以最大给药量(30000 mg/kg)的样品灌胃后, 未见中毒症状, 无动物死亡; 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30 d喂养试验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酸枣仁胶囊在本实验范围内尾无毒、无遗传毒性的产品, 可进一步进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的食品安全性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30 d喂养实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结果:雌、雄小鼠的番茄红素急性经口毒性>2 666.64 mg/kg,属实际无毒级;番茄红素200、433.33、666.67 mg/(kg•d)剂量(以体质量计,下同)在30 d喂养实验中没有对大鼠的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且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呈阴性;以33.33、66.67、200 mg/(kg•d)3 个剂量进行小鼠免疫功能实验,200 mg/(kg•d)剂量组的鸡红细胞吞噬指数、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茄红素食品安全性良好,高剂量番茄红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小型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二十八烷醇微乳液是由二十八烷醇、吐温80、乙醇等配制而成的均一透明液体。通过急性毒性经口试验和28 d经口重复毒性试验,判断二十八烷醇微乳液的食品毒性。在急性毒理学试验中,对昆明小鼠一次性经口灌胃10 g/kg bw二十八烷醇微乳液,观察14 d,无中毒或死亡症状,LD50>10 g/kg bw,属于实际无毒级别。在28 d经口重复毒性试验中,设置二十八烷醇高剂量组(5.00 g/kg bw)、中剂量组(2.50 g/kg bw)、低剂量组(1.25 g/kg bw)和阴性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对比体质量和摄食量变化、进行血液学、血生化及病理学检查得出结论,二十八烷醇微乳液对小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50 g/kg 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综上所述,二十八烷醇微乳液无毒。  相似文献   

9.
郭艳  林黎 《食品与发酵科技》2021,(2):115-118,165
研究鱼油姜黄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为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对鱼油姜黄提取物进行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小鼠急性经口MTD值>15000mg/kg·BW,属无毒级;3个剂量组雌、雄大鼠的每周体重、每周进食量、每周食物利用率、总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值、血液学指标及末期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值介于2.33~3.16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观察到受试物引起致突变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发现,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以及血液学指标、末期血生化指标(不含血糖)、脏体比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正常,各剂量组均未见引起大鼠中毒性损伤改变。结论:酶促合成茶黄素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黄芪茎叶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黄芪茎叶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对黄芪茎叶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及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发现雌雄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250.00 g/kg 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90 d经口毒性试验显示,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未见中毒表现和体征,大鼠眼部检查、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及血生化、尿常规、脏器重量及脏体比等指标均未见损害性影响,解剖及组织学观察也未见明显与试验因素有关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15.00 g/kg BW。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在本条件剂量下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DL-丙氨酸的急性经口毒性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研究,初步判断DL-丙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方法分别按照国标的GB 15193.3-2014和GB 15193.22-2014方法来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然后将大鼠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无毒作用表现,雌雄大鼠的经口LD5010000 mg/(kg BW)。28 d经口试验中大鼠一般状况正常,期末体重增长、进食量、食物利用率等指标未发现明显的改变;血常规、凝血、血生化及尿常规等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雄性高剂量组肾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他未见异常情况;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 DL-丙氨酸在本研究中未见毒性作用,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食叶草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依据现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采用国标或其他相关方法对食叶草开展成分分析(营养成分、可能存在的天然有毒物质)、卫生学检验(重金属、农药残留)、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 d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结合食用人群、食用历史和不良反应调查结果,综合评估食叶草作为新食品原料,在成人(孕妇、乳母除外)每日推荐摄入量50 g情况下的食用安全性。结果 食叶草富含蛋白质和钾元素(均值分别为3.42 g/100 g和0.489 g/100 g),其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粗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8.9 mg/100 g和40.67 mg/100 g。蒽醌含量为1.29 mg/100 g,按成人体重60 kg、每日食叶草推荐摄入量50.0 g计算,经食叶草摄入的蒽醌量为0.011 mg/kg BW,远小于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31.3 mg/kg BW);而草酸含量与菠菜等蔬菜相比含量较低(0.32 g/100 g)。植物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叶草(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该物质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0 g/kg BW,致畸实验结果显示试验剂量下食叶草(粉)对SD大鼠无致畸作用。对食用食叶草及其制品的人群调查结果中未见不良反应的报告。结论 评估认为,食叶草作为新食品原料,按照我国成年人(除孕妇、乳母外)每日摄入不超过50.0 g,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元宝枫油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大鼠90天喂养)对元宝枫油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元宝枫油对雌、雄性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54 000 mg/kg BW,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以10 800、5 400、2 700 mg/kg BW 3个剂量的样品液连续给大鼠灌胃90 d,实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元宝枫油在本实验条件下为无毒物,未显示有急性、亚慢性毒性及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朱文学  李欣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食品科学》2010,31(11):248-251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 LD50 大于15g/kg 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d 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该产品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 5.0g/kg 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 150 倍)。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依据GB 15193—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罂粟籽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饲养试验,评价了罂粟籽油的食品安全性毒理。结果表明,罂粟籽油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累计3次灌胃总量为52.8 g/kg bw,连续观察2周,动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3.5、7.0和14.0 g/kg bw剂量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30 d,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生化学、脏器质量和脏/体比值以及病理组织多样指标无明显影响,统计学分析检验P0.05。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罂粟籽油既无毒也无任何副作用,可进一步开展其保健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Borojo果酶解浓缩粉的食用安全性。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大鼠30天喂养试验对Borojoa果酶解浓缩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雌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21.5g/kg·bw,根据急陛毒性分级,受试物Borojo果酶解浓缩粉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大鼠30d喂养试验表明各剂量组动物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液学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主要脏器未见明显中毒性病理改变,说明Borojo果酶解浓缩粉属于安全性食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保健食品藏悠游胶囊的食用安全性和提高缺氧耐受力的功能。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通过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其遗传毒性;采用大鼠30 d喂养试验评价其亚急性毒性;小鼠连续灌胃30 d 0.27,0.54,1.62 g/kg BW(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的5,10,30倍)藏悠游胶囊,检测其对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急性缺血性缺氧喘气时间的影响。结果受试物小鼠经口MTD20 g/kg BW;5000,1000,200,40,8μg/皿剂量组Ames试验阴性;2.5,5,10 g/kg BW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1.35,2.7,5.4 g/kg BW剂量喂养30 d未见明显与受试物相关的异常改变;0.27,0.54,1.62 g/kg BW剂量组均能延长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和急性缺血性缺氧喘气时间,0.54 g/kg BW剂量组能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结论藏悠游胶囊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且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的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及其食用安全性。该研究分别将低、中、高剂量(1.00、0.67、0.34 g/kg BW)以及溶剂对照组(蒸馏水)的复合益生菌粉每天经口灌胃给小鼠,连续30 d,观测脏器/体重比值、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等指标,以此评价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此外,采用大鼠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进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抗体细胞生成(PFC)、血清溶血素水平、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等指标均有显著提升(P<0.05),中剂量组小鼠碳廓清吞噬指数也有显著提升(P<0.05),但低剂量组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此外,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三项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试验剂量在0.84~3.34 g/kg BW范围内,大鼠的生长发育良好,各指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鼠李糖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复合益生菌粉能够增强小鼠免疫力且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评价了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Anthocyanins extract of Lycium ruthenicum,AEL)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采用固定剂量法一次灌胃AEL 8 000 mg/kg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毒性反应,记录14 d内一般状态。选取SD大鼠进行30 d喂养试验,记录大鼠体质量和体征变化,实验结束时进行尿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并观察脏器形态变化,计算脏体系数和脏脑系数。研究发现: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无不良反应,体质量正常增长,解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连续灌胃30 d后,各组大鼠体质量正常增长,未见明显中毒反应;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单核细胞百分比(M%)显著升高(P<0.05),AST/ALT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Cl-、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其余尿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体系数和脏脑系数无明显异常。结果表明:小鼠对AEL的单次灌胃最大耐受剂量不低于8 000 mg/kg;连续灌胃30 d,大鼠未见明显中毒反应,AEL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急性、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