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镱妮  李翅 《中国园林》2024,40(7):97-103
社区生活圈休闲空间配置效率关乎休闲空间能否满 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 “生活圈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社区 生活圈”,社区生活圈以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空间规划相关规 定日趋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了公共绿地配 套规模和复合利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拓展了休闲 空间范畴、复合利用范围,《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等标准规范 从指标整合、设施设置两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但系列标准规定 对休闲空间系统挖潜整合不深入、利用范围规定不完善、功能 实现措施不到位,导致根据标准规范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选取3个城市近期编制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印证生活圈有关绿地标准规 范解读结果。基于此,提出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中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高质量运用策略的思路,将休 闲空间纳入公园体系,对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以岳阳为例进行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整理资 源构建完整系统、复合利用提升效率品质、精准供给保障规模 覆盖、规划指引控规精准继承”四大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运用 策略,保障休闲空间服务要素高效配置,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念应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社区生活圈层面的体检与更新结合将带动城市基本人居单元的精准优化,推进城市人居品质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指导,提出以“人居特征识别—社区生活圈基础划定—典型社区生活圈选取—社区生活圈体检评估—社区生活圈更新优化”为核心步骤的“体检—更新”联动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选取4个典型社区生活圈展开实践探讨,在体检层面,开展基于物性匹配的空间接触机会评估、基于理性优化的空间承载系统评估;在更新层面,提出重点提升方向与规划意向,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确定重点项目库,并提出围绕人的典型属性、社区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保障手段,为我国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社区生活圈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的典型城市发展区域,正成为当前相关学科领域急需探讨的课题。文章遵循“理念引领—进展梳理—案例分析—问题总结—框架提出”的思路,梳理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研究现状;以36个重点城市社区生活圈评估应用实践为导向,探讨社区生活圈评估的应用模式;从评估指标、评估数据、评估模型、评估标准等4个方面指出当前社区生活圈评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评估框架,即应以社区“设施—政府—居民”为互动主体,协调解决社区时空资源供给能力与居民日常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性评估研究,以期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向以人为本、重视生活品质的方向转型。社区是城乡空间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因其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作为一种规划创新理念,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领城的广泛关注。自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内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概念,近年来很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践。事实上,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清晰的统一认识,在规划实践的理论方法、操作机制、实施手段等方面也未有成熟的体系,甚至出现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或偏差。为此,本刊编辑部拟以“概念·方法·实践: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核心要义辩析”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专家学者从概念内涵、规划方法、实施手段、管理办法等多方面探讨,以期共同厘清对这一重要规划创新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是保障民生、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关键路径。文章通过对新加坡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层级体系设置及设施规划的全面评述,总结其六大规划特点,包括社区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与新镇规划全面结合并充分考虑弹性机制,重视设施功能和布局的高度整合,以高密度多样性的消费群体为支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和协同运营,以生活需求和行为研究作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以及全面鼓励社区参与规划与设施运营。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对我国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社会参与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城市既有社区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的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亟待提升。近年来生活圈理论的提出为社区服务设施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而步行可达性作为生活圈理论的关键要素,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影响指标。本文针对严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优化的需求,选择典型城市哈尔滨的中心城区道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中的OD成本矩阵模型,分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问题,并在可达性优化目标下对严寒地区生活圈重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严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原则,为严寒地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完善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再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生活圈规划理念为视角,结合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对当下城市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伊  刘恺希 《园林》2022,(12):93-98
基于社区生活圈视域明晰公园绿地规划完善的方向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立足社区寻找公园绿地均衡公平布局和增效提质路径的理论需求。辨析社区生活圈空间属性并以此为视域对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和方法进行评述,得出以下结论 :(1)社区生活圈协同关联的物质、社会和行为空间属性是其区别其他基本单元的亮点所在;(2)当前公园绿地规划基本能够衔接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但有待给出物质、社会与行为空间属性协同优化的解决方案;(3)必须正视公园绿地的需求及供需匹配关系,它们是现阶段完善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及方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旨在为公园绿地规划提供适应社区生活圈构建及存量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面对老龄人口数量大,高龄、纯老家庭和独居多的巨大压力,200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模式,继而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5年上海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然而却也面临“坚”“难”掣肘,一是老有所养需求强劲与供给空间紧缩的矛盾,二是存量用地和闲置空间盘活与“僵化”规范“围城”的冲突。依托上海丰富的医疗和社区服务资源,文章梳理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社区宜养“破局”的三大策略,即精细化理念下的因地制宜、一区(社区)一策,全要素清单式的强长板、补短板,以及全过程、全周期多元参与下的共建共治和长效共管,同时强调全面评估和制定精准灵活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爆发后,适应公共卫生防疫导向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平疫多阶段转换发展需求,以构建平疫多阶段的弹性社区生活圈为导向,重点聚焦公共卫生防疫视角下的小区出入口调节管控问题。以天津市和平区小区出入口为实证研究对象,解析了平疫多阶段出入口管控与社区生活圈弹性间的变化规律,测度了疫期、常态化时期不同导向需求下的出入口最优开放点位。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建构了平疫全周期多类型小区出入口管控模式,从出入口场地管理、弹性空间利用等方面对未来弹性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安全事件中,社区作为城乡基层生活单元显现出公共服务与治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通过研究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社区特征的演变及近期国内从住区向社区生活圈转变的规划实践趋势,归纳系统性、便捷性、包容性、成长性与参与性等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新特征。结合正在编制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从韧性提升角度探讨生活圈规划的应对策略,提出推进公共资源下沉、落实差异管控思路、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加强社区治理效能等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村庄规划是村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落实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传统村庄规划较少考虑居民行为方式及活动空间特征,实用性不足。基于此,文章将乡村社区生活圈理论引入实用性村庄规划,尝试构建“三级四类五目标”的规划框架:首先,在行政村空间范围内,依照居民行为方式将活动空间划分为基础生活圈、便捷配套生活圈、外延生活圈;其次,在3个圈层内对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四类要素进行梳理,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为目标确立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将此框架引入新岐社区的规划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向社区生活圈转型,虽然已由过去片段化的概念提出到现阶段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框架,但研究指导实践转化还有待提升。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梳理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探索可推广的社区生活圈精准识别方法,寻找与城市规划管控边界的拟合方式;关注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多类型设施供给的匹配关系,提升社区生活圈的便利性;注重设施的可获得性需求,形成高链接度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构建刚性约束与弹性鼓励的管控方法,实现共性发展与特性维护的差异化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区服务和资源投放重心日益向基层下沉,各地大力推进社区生活圈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既有研究和实践主要聚焦于规划编制、指标研究和硬件建设,导致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运营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社区综合体作为社区生活圈的重要内容,面临多项社区服务从"图文性整合"到"实施性整合"的重大挑战。以社区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踏勘、专题座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多个社区综合体案例展开调查研究,结合社区生活圈和整体治理等理念,总结社区综合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碎片化困境和主要挑战,进而从规建管一体化角度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包括优化精细化设计管控标准、构建多部门全周期统筹机制、完善多元共治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社区生活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 元,从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出发进行生活圈规划设 计,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居民生 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以主体建模、空间设计 相关理论为基础,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活圈及 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数据 获取、模型构建、模拟分析、结果应用四方面, 阐释基于居民步行活动模拟的社区生活圈研究 框架。提出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圈步行活动模 拟模型构建、多场景居民步行活动模式挖掘、居 民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生活圈空间设施精准规 划与动态规划四大关键议题,为实现以人为本 的生活圈规划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里 《城市住宅》2022,29(2):176-178
社区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单位.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生活圈已成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的生命周期,优化公共空间,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社区的自我更新.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社区生活圈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影响因素,从公共设施、交通路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徽省目前片区划分标准不一、成片改造不够系统全面、实施路径不明晰等现状问题,文章从建构社区生活圈与老旧小区成片改造关系的视角,以社区生活圈划分为基础,提出老旧小区成片改造技术路径。基于社区生活圈构建基本改造单元和小区改造单元两级改造体系以统一片区划分标准,从目标愿景、现状调查与评估、构建分级改造体系基础上编制老旧片区单元改造规划、制定成片改造方案等层面。形成成片改造技术路线,依托生活圈设施配套标准完善基本改造单元配套设施体系,以期有利于系统推动老旧小区成片改造工作,为城市更新和宜居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对于建设美好乡村社区、完善城乡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内涵、研究进展为出发点,从居住、交通、工作、公共服务、休闲、公共安全等六方面对白竹村社区生活圈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