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步行系统是城市中心区各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对 城市中心区人性化品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步行优 先是城市中心区空间营造的重要价值观。为将步行优先的价值 观系统理性地落实到具体空间要求,明确指导城市中心区空间 设计实践,提出基于“价值特征”的设计方法。价值特征是指 设计的价值观及其引领下的空间特征。基于价值特征的设计方 法是指,明确设计的价值观,并建立基于价值观的价值特征体 系,进而落实到具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价值观、空间 特征”2个层次,实现价值观在空间设计中的落实。在步行优先 价值观的引领下,建立包含“目标价值特征、本体价值特征、 支撑价值特征”的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价值特征体系,阐释其 具体价值特征内涵,提出多元价值特征耦合的设计框架,指导 步行优先的城市中心区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社区营造为导向的城市可食地景对解决中国当下城市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社区可食地景案例的分析,从菜地美学设计、长效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归纳总结相关设计管理方法,为将来中国城市社区可食地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承慧  孙世界  阳建强 《规划师》2011,27(4):39-43,51
城市总体特色格局是城市特色营造的空间框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科学理性地进行城市特色营造不可或缺的策略性基础工作.南京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了城市总体特色格局建构的方法,即立足于空间演进研究、资源调查评价、衔接功能定位三方面的基础研究,秉持文化优先、自然优先、整体优先的原则,对特色要素和城市空间结...  相似文献   

4.
王宁 《中外建筑》2013,(6):77-79
以双岛湾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了新区开发生态优先理念的规划方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新区规划全过程:以详实的现状生态资源调查及区域生态本底梳理为前提,以体现生态原则的总体定位为基础,以生态资源导向的功能布局为主体,以重大生态要素专题研究为补充,从而形成生态优先理念的整体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5.
单德启  黄颂华 《规划师》2003,19(4):17-20
以威海市文化路及其沿线地段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如何在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中,保持和发展城市的地域特色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融入地域主义的城市设计为我国许多城市中以经济性和功能性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反省的角度,恢复城市空间环境的地域特色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转型期空间的发展逐步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注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政府和开发商对滨水空间资源利用的不同价值导向,更加集中地反映到项目实施层面.以上海、青岛的滨水区工程项目实践为例,从空间资源分配的角度,对现阶段滨水区项目规划理念、开发模式和技术创新进行初步探讨,为城市滨水地区项目的规划管理和设计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城市建设更加强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突出高品质生活导向,城市更新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结构的一次重新定位和历史重塑。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对城市更新规划策略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步入品质提升阶段,以场景营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激活城市发展潜能的场景营城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街区作为生活空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单元。对城市街区进行公园场景营造不仅是以美好生活为中心的场景营城理念逐渐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美学营造的范式,也是公园城市美学在街区层面的直观表达。以成都望江楼街区场景营造实践为例,从场景融合促进公共空间形态渗透、营造创新服务机制激活街区核心价值、以人文体验赋能业态重塑街区风貌3个方面,提出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治理体系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美学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宜人环境、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郑州银河湾设计是一次以文化为导向的滨水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其特点是突出文化导向在城市滨水地区空间组织布局与功能落实中的联系与纽带作用。本文希望能借助已有的成果总结,对郑州以及其它地区的滨水地区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胡衡华 《城乡建设》2015,(1):55-57,5
品质决定价值.建设品质城市是人们的共同愿景,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未来的城市竞争主要体现为城市品质的竞争.长沙正处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市委实现城乡品质倍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品质城市建设,不断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新城与工业园、开发区等传统产业园区不同,更强调以人为本,以吸引人才为主导,而不是以吸引企业为主导,因此其建设重点要素包括"3T":Technology(科技)、Talent(人才)、Tolerance(包容)。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具有建成产业新城的优越条件,其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产业新城"3T"建设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科技型工业区向产业新城发展转型的设计策略:以Technology为导向,面向目标客户群体需要进行研发场所的设计,积极引导创新行为;以Talent为导向,营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创造新城特色,增加认同感,吸引人才;以Tolerance为导向,提供高品质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产业新城与工业园、开发区等传统产业园区不同,更强调以人为本,以吸引人才为主导,而不是以吸引企业为主导,因此其建设重点要素包括“3T”:Technology(科技)、Talent(人才)、Tolerance(包容).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具有建成产业新城的优越条件,其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产业新城“3T”建设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科技型工业区向产业新城发展转型的设计策略:以Technology为导向,面向目标客户群体需要进行研发场所的设计,积极引导创新行为;以Talent为导向,营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创造新城特色,增加认同感,吸引人才;以Tolerance为导向,提供高品质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化模 式,促使了步行交通的复兴,与此同时,宜步 行性已成为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的衡量标准之 一。现有的宜步行性理论呈现交通与规划领 域结合度弱和实施度低的困境,本文通过行 人服务水平理论(PLOS)的演进分析,借助 城市设计的5D理论和步行衰减规律,提出品 质型行人服务水平(Q-PLOS)的概念。利 用因子分析法,从吸引性、可达性、安全性、 舒适性四个方面,构建品质型行人服务水平 的评价体系。以上海轨道交通站点为例,通 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比场所导向和交通导 向的宜步行性特征,详细阐述Q-PLOS理论 的应用路径,并认为高品质的步行环境和 城市设计将显著提高轨道交通站点的宜步 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改善城市市容面貌,提升城市自然环境质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建设城市公路绿化工程。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广州黄埔马拉松公路赛绿化设计方案,以赛道沿线景观绿化存在问题为导向,对城市公路绿化设计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营造高品质公路景观空间展开了研究讨论。研究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公路绿化设计原则,并将公路绿化划分成路侧绿化、边坡绿化两大类型。最终得出:公路绿化外观方面需要高低有致,富有层次;内涵上应具备当地人文、科技等设计元素,内外兼修的景观绿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城市竞争力中最主要的是运用城市公用建设项目的提升。城市竞争力就是吸引资源以通过配置这些资源达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能力。因此,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及行政成本就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最实际的选择。城市公用项目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它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叶宇  黄鎔  张灵珠 《风景园林》2021,28(1):39-45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后半程,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营造日益受到关注,城市绿道也在此背景下作为空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受到重视。但当前绿道规划更多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分析框架中未有效纳入人本尺度的各类空间与行为要素。针对这一情况,整合经典设计理论、多源城市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以苏州河两岸片区为案例探索新数据环境下的精准分析框架,为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绿道“在哪做”和“怎么做”提供科学化的分析路径。通过街景数据、位置服务数据、兴趣点数据、结构化网页数据、精细化建成环境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实现了高品质建成环境五要素理论(5D)中划定的密度、多样性、设计、目的地可达性与交通设施距离这5个人本尺度关键要素的系统性测度,结合现有街道的可建设性,进一步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选线潜力评估,并绘制各路段特征画像,为绿道选线和断面设计提供精准支持。这一新分析框架是将人本尺度的诸多要素与城市尺度分析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绿道规划设计在分析技术上的有效拓展。经典理论与新数据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可为人本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嘉慧 《城市建筑》2022,(24):177-1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可行方式,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产业营城”向“场景营城”转变的新理念,其中依托公园城市理念营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场景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绿地空间建设的案例,对城市宏观(市域尺度)、中观(城市—片区尺度)、微观(生活圈—街道尺度)三个尺度层面的绿地空间分别提出各自的场景营造类型,并提出“保护绿地空间本体—确定价值转换思路—设计场景实现路径—场景实施营造及实施后评价”四步法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空间场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素  夏晟 《建筑技艺》2021,27(3):30-34
当前城市更新中的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凸显,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提升、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回顾城市空间立体化的相关研究,以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公共空间和绿化空间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指出集约紧凑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模式是以营造弹性和地方特色空间体系为目的,采用城市设计手段与精明开发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案例聚焦空间立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阐释集约紧凑的空间立体化模式,最终为高强度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注重空间品质提升的阶段,新时期的城市设计工作需要创新思路,回应时代要求,城市设计要更加关注人的体验,回归人的需求.本文以怀柔科学城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深入研究核心人群的行为方式与感知体验,并在空间特色价值、功能资源配置、场所环境营造、实施路径整合等维度思考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探索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城市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的内涵表达,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理论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查君 《城市建筑》2011,(10):111-113
城市活力代表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