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葡萄蒸馏酒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关系,将6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2%葡萄蒸馏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乙醇组,连续灌胃7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粪便16S rDNA基因,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研究发现,低、中剂量葡萄蒸馏酒能提高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菌群失调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的升高,并增加了肠道有益菌如丁蓖麻球菌、瘤胃球菌、罗氏菌、厌氧棍状菌、梭菌等的相对丰度;葡萄蒸馏酒中剂量组的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乙醇组(P<0.05)。结论:每日摄入52%葡萄蒸馏酒1 mL/kg mb或2 mL/kg mb可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桑枝低聚糖为原料,通过体内实验评价其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功效。通过高脂饲料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低剂量(200.00 mg/(kg·bw))、中剂量(400.00 mg/(kg·bw))、高剂量(800.00 mg/(kg·bw))桑枝低聚糖对模型小鼠灌胃干预。定期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40 d后测定小鼠口服糖耐量、胰岛素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肾脏相关酶、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形态,评估桑枝低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较,桑枝低聚糖延缓了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下降,对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经桑枝低聚糖治疗后,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GSH水平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RE、BUN水平有效降低。通过对糖尿病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分析,发现桑枝低聚糖有效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在门的水平上,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在科的水平上,提高乳杆菌科的比例;在属的水平上,提高乳酸杆菌属的比例,并且降低毛螺菌属的比例。证实桑枝低聚糖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缓解糖尿病小鼠消瘦的状况,修复结肠与肾脏损伤,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在低剂量(200.00 mg/(kg·bw))下就能够发挥较好的降血糖功效,作用效果与剂量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骆驼乳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将雄性C57BL/6N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n=6)、模型组(Et,n=6)、骆驼乳剂量组(EtCM,n=6)和牛乳剂量组(EtNM,n=6);实验期为8周,前4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含对照),后4周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的基础上,灌胃相应的乳或生理盐水。灌胃结束后,按照5 g/kg剂量一次性灌胃31.5%酒精溶液,建立NIAAA模型。检测血清LPS含量,并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结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结构。血清指标结果显示,EtCM组和EtNM组小鼠血清LPS显著降低(P<0.01)。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骆驼乳和牛乳能显著提高ALD小鼠结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更好地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其中骆驼乳较牛乳显示出更好的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副拟杆菌属、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的丰度,降低瘤胃菌科下的未知属RuminococcaceaeUCG-013丰度。其中,骆驼乳的有益菌丰度较牛乳高出9%。结论:骆驼乳通过改变ALD小鼠肠道菌群环境,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可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乳制品,可预防慢性ALD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壳聚糖包覆荷叶碱脂质体(chitosan-coated nuciferine liposomes,CS-LP)并研究其体内降脂作用。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和pH梯度法制备壳聚糖包覆荷叶碱脂质体,对其粒径、电位分布、包封率、微观形态和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对肥胖小鼠的降脂作用。结果:制得的CS-LP为均匀球体结构,粒径大小为253.54±4.25 nm,Zeta电位为32.50±3.44 mV,包封率达83.46%。相比荷叶碱脂质体(nuciferine liposomes,LP),外加壳聚糖涂层可以提高其在模拟消化液中的稳定性。与高脂饮食组相比,CS-LP灌胃11周后,小鼠体重和脂肪组织重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91%和41.03%(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了32.40%和14.49%(P<0.05),血脂水平趋向正常,脂肪细胞体积减小。高通量测序显示,CS-LP显著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P<0.05)。在门水平上,小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上升,弯曲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值与拟杆菌...  相似文献   

5.
抗性糊精(resistant dextrin, RD)可调节肠道健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影响较大。该研究探讨了RD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的保护作用。雄性7周龄C57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饮无菌水,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饮3%DSS水,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和抗性糊精组(饮3%DSS水,3.25 g/kg RD灌胃),持续7 d,记录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结肠黏蛋白2(mucin 2, MUC2)、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肠道菌群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抗性糊精可显著逆转UC小鼠体重降低、DAI评分升高、结肠缩短、脾脏肿大、血清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和结肠组织炎性浸润(P<0.05),可部分恢复肠道屏障完整性;抗性糊精可降低急性UC小鼠肠道Turicibacter、Oscillospira和Akkermansia菌属的丰度,升高Lactoba...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乳双歧杆菌V9对头孢曲松钠作用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头孢曲松钠连续灌胃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乳双歧杆菌V9溶液,另设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3 d。灌胃结束后,采集小鼠的粪便进行活菌计数和16S rDNA测序,检测粪便中微生物组成及分布,测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以及IL-2的含量,测定小肠及肝脏组织中SOD、MDA、GSH、GSH-Px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灌胃乳双歧杆菌V9溶液后,中、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及IL-2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73、17.04、12.57及31.71 pg/mL;高剂量组小肠及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SOD、GSH及GSH-Px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乳双歧杆菌V9使得头孢曲松钠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明显改善,粪便活菌计数显示高剂量组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0.34 lg cfu/g,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0.40 lg cfu/g和0.26 lg cfu/g。拟普雷沃菌属和魏斯氏菌丰度显著降低(p<0.01)。说明乳双歧杆菌V9对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调节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给予小鼠不同剂量鲜槟榔水提液(fresh areca nut water extract,FANE),记录每组小鼠体重增长、分析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 (interleukin 1,IL-1)、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IgA)、IgG与IgM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结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变化,以探究槟榔灌胃小鼠免疫指标变化与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FANE可显著提高小鼠IL-1的浓度,并降低其IgA和IgG的水平。高剂量FANE造成了小鼠TNF-α的显著降低以及IL-1浓度的显著增加,减少了血清IgA、IgG并提高了其IgM水平。这说明高剂量FANE可能造成了小鼠免疫功能的紊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低剂量组(A1)与对照组(F)具有较相似的肠道菌群结构与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而高剂量组(A2)相较其它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较低。具体分析,A2组其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明显增加,这可能与食物中能量利用率的改变相关。属水平上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Enterorhabdus菌与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显著增加可能反映了肠道炎症与感染的发生以及Zn的缺乏。此外,该组小鼠的长期腹泻也可能促进了上述结果的出现。这些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显著变化可能在小鼠免疫指标与功能改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长双歧杆菌BB536和乳双歧杆菌HN019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头孢曲松钠(2 mg/g)连续灌胃小鼠5 d,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复合制剂低剂量组(2×105 CFU/g)、中剂量组(4×105 CFU/g)、高剂量组(1.2×106 CFU/g),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第6 d起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灌胃结束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对肠道菌群计数,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的多样性以及结构,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测定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结果:给药头孢曲松钠后,血清中IL-2、IL-6、IL-1β和TNF-α水平有上升趋势,空肠中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T-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高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干预下,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和TNF-α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空肠和肝脏中的MDA水平均明显下降、T-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GSH-PX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中GSH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在肠道微生物方面,抗生素造损后再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与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前相比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降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生物丰富度有所恢复,且中、高剂量组预测的肠道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接近。结论:益生菌复合制剂可以促进抗氧化物质产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改善了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9.
探讨膳食菊粉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法建立IBD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饮用蒸馏水;模型组(IBD)饮用含2.5% DSS的蒸馏水;菊粉干预模型组(INU)在DSS诱导的同时摄入2 g/kg菊粉;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粘稠度及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研究结果显示,菊粉摄入能够明显提高IBD小鼠的体重(p<0.05),缓解其腹泻、便血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疾病活动指数(p<0.05)。测序结果表明:菊粉干预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较IBD组分别显著升高至28.70%和0.06%(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较IBD组显著降低至0.66%(p<0.05)。本研究表明菊粉通过选择性促进益生菌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生长,抑制Proteobacteria生长,改变了IBD小鼠肠道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LC01对肠道的益生功能,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干酪乳杆菌LC01小鼠肠道菌群及转运的影响。基于MiSeq高通量平台进行扩增子测序,比较LC01菌对正常小鼠、青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并利用墨汁推进率评价LC01菌对便秘小鼠肠道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LC01菌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属和Bacteroides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条件性致病菌Prevotella属、Helic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模型组,菌群失调小鼠灌胃LC01菌两周后,能够显著增加拟杆菌属、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丰度,并可改善肠道转运速率,且600亿活菌效果均优于300亿活菌。综上表明,干酪乳杆菌LC01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对肠道转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说明LC01菌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该研究以m/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ON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毛菊苣醇提物低剂量组(CGL组)、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CGH组)。灌胃给药8周,对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可调节db/db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显著降低db/db小鼠TC、TG水平(P<0.05);测序结果显示CON组、MOD组、CGH组三组小鼠肠道菌群情况存在差异,毛菊苣醇提物给药可改善db/db 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上调db/db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Rombouts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菌群相对丰度。研究证明了毛菊苣醇提物给药能调节db/db小鼠肠道菌群,通过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调节糖脂代谢,可为新疆地产毛菊苣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果桑茶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收集不同组别小鼠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的产生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其部分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升高。与之相比,果桑茶茶粉剂量组(GDm组)和果桑茶水提物剂量组(GDh组)显著增加了Muribaculaceaeunclassified、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等有益菌群的丰度,丰富了菌群多样性,其中GDm组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最接近,调节效果最为显著。该研究证明了果桑茶能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促进肠道菌群良性发展,为果桑降糖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卡拉胶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人们对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提出了疑问。以低、中、高剂量(1.7、8.3、41.7mg/kg)的λ-卡拉胶持续灌胃小鼠 C57BL/6 12周,通过检测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16S rDNA序列,探究λ-卡拉胶对小鼠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借助粪菌移植技术验证肠道菌群在λ-卡拉胶影响小鼠糖代谢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摄入不同剂量的λ-卡拉胶均可使小鼠出现体质量增长率减少、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症状。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λ-卡拉胶可使肠道菌群丰度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在门水平,摄入λ-卡拉胶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的丰度上升,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菌群的丰度下降;在属水平,摄入λ-卡拉胶使调控血糖的Bacteroidales_S24-7_group_norank丰度降低、与脂代谢及体质量降低有关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毛螺菌属(Lachnospira)丰度升高、与肠道黏液层降解相关的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的丰度显著升高。粪菌移植的结果显示,移植灌胃λ-卡拉胶小鼠粪菌同样使小鼠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研究结果表明,摄入λ-卡拉胶尤其是高剂量λ-卡拉胶可扰乱肠道菌群结构,从而诱导小鼠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研究添加剂柠檬酸钠对小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添加量0.65%)、中剂量组(添加量2.6%)和高剂量组(添加量5.2%),分别连续膳食干预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小鼠粪便样品并记录体重、采食量等数据;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组小鼠体重均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P0.05)。柠檬酸钠的添加影响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使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柠檬酸钠高剂量组检测出了棒状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说明摄食高剂量的柠檬酸钠会对小鼠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霉变红鱼干中黄曲霉B1(AFB1)和T-2毒素(T-2)污染的潜在危害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性,采用灌胃法对小鼠染毒,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化,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小鼠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采用酶标法测定小鼠2种肝功能酶活(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这些潜在危害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FB1能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普雷沃氏菌科、鼠杆菌科、厚壁菌门的梭菌科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乳杆菌科与变形菌门的产碱杆菌科的相对丰度;而T-2显著增加厚壁菌门的乳杆菌科丰度,显著降低鼠杆菌科、产碱杆菌科丰度,这些菌群的丰度变化均被证实与肝炎、血液与免疫疾病相关联。AFB1毒素组显著降低小鼠白细胞数量(P0.05),而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变化不显著(P0.05),说明AFB1具有免疫毒性;T-2引起小鼠3项血液指标全部显著降低(P0.05),说明T-2具有较强的免疫毒性与血液毒性。AFB1毒素组的小鼠肝脏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大于1,表现明显的肝炎症状;而T-2毒素组小鼠肝脏的AST/ALT比值小于1,肝损伤不明显。红鱼干中AFB1和T-2毒素引起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与其表现出的肝炎、血液毒性与免疫毒性相关,说明鱼干中AFB1与T-2残留危害还可能与诱变肠道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1~A5),分别灌胃新疆焉耆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麓、吐哈盆地葡萄酒、蒸馏水8周后,收集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探讨不同产区葡萄酒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A1~A4组中主要优势菌门和菌属的相对丰度之和均比A5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A2组升高幅度最大,其有害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有益菌属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艾克蔓菌属(Akkermansia)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合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A2组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的富集最具差异性(P<0.05)。说明适量摄入伊犁河谷干红葡萄酒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即以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造模成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同时,连续9周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重及血脂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和模型对照组相比,灌胃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均可抑制大鼠体重增长(p < 0.05)与Lee's指数(p < 0.01),降低其脂肪重量(p < 0.01或p < 0.05),使其血清内TC、HDL-C、LDL-C、TG含量以及AI指数下降(p < 0.05或p < 0.01),能起到抑制大鼠肥胖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能够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肠道内容物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降低。且从其肠道菌群结构上看,各组大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得以增加,F/B比值显著降低(p < 0.05)。此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还使各组大鼠肠道内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相对丰度下降,而乳杆菌、Akkermansia菌和毛螺菌相对丰度存在不同程度回升。即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究泡菜直投菌对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修复效果。将36只四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抗生素组(Abx)、泡菜直投菌组(PC)(n=12)。第 1周 Abx组、PC 组分别用头孢曲松(40 mg/d)和同剂量头孢曲松+泡菜直投菌(109CFU/d)灌胃;第2至4周PC组仅等量泡菜直投菌灌胃,Abx组改为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trl组全程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4周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二代测序分析粪便菌群,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道病理。结果显示:PC组和Abx组体重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Ctrl组(P<0.01),其后分别自第18天、第21天与Ctrl组无差异(P>0.05)。第1周PC组和Abx组粪便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trl组(P<0.01),Ctrl组粪便菌落组成中拟杆菌门较多,其余两组厚壁菌门占优势;第4周PC组和Abx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较多,PC组更接近Ctrl组。3组肠道病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抗生素会影响小鼠体重、肠道菌落总数及构成,泡菜直投菌有助于抗生素诱导的小鼠体重降低和肠道菌群失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无佐剂条件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BALB/c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挖掘与OVA过敏关联的特征肠道菌群。构建OVA致敏小鼠模型,采用过敏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检测及结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估小鼠过敏反应。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包括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OVA致敏组过敏症状评分、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及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均出现显著变化,表明模型构建成功。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致敏组菌科水平的Pseudomonadaceae丰度显著上升,Lachnospirales-Lachnospiraceae与Desulfovibrionales-Desulfovibrionaceae丰度显著下降;菌属水平的Pseudomonas丰度显著上升,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丰度显著下降,推测Bacteroidales可作为OVA过敏的特征菌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岩藻多糖(FUC)作为功能食品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用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每天灌胃给予干预组高、低剂量的岩藻多糖,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检测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结果: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小鼠脾脏组织和肠道组织损伤严重;经FUC干预后,小鼠脾脏组织、回肠组织形态破坏得到明显改善,脏器指数、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明显提高(P<0.05)。菌群分析表明,属水平上,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罗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FUC干预后,免疫低下小鼠肠道中失调的菌群得到良好的恢复;FUC干预的各组小鼠,肠道中菌群结构与正常组趋近。结论:FUC可有效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肠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UC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