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振山  杜晓宇 《住区》2021,(3):113-11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很少关注基于不同标准层形态的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户热舒适度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对重庆市近5年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宅标准层形式进了行总结,然后以不同形式标准层为研究对象,以住户满意度为核心,对采光通风情况、夏季遮阳情况和室...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13,(Z1):9-11
针对高层住区不当的建筑布局形式导致的恶性气流问题,进行户外空间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布局形势下气流的流动特点,并用图示语言阐释减弱不良风效应影响的优化策略。最后,对案例住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分析风速实测数据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的结果,探索改善高层住区风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曦 《新建筑》2014,(4):98-101
目前中国大多数住区空间只具有景观上的美化作用,忽视了城市的多样性与人的交往需求。开放性住区的探讨虽指明了理论上的发展方向,但其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仍存在着差距,致使中国现有的住区无法找到合适的开放住区空间模型来指导实践。通过建立一个适用于苏南地区的高层住区空间模型,尝试在开放’隆住区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衔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保量”向“提质”转型,存量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随之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于老旧住区的户外空间更新,发现老旧住区改造中存在老旧住区类型多样、空间资源极其有限、常规旧改方法失利等诸多难点。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文章提出一种自下而上、以居民为导向的认知方法,即“需求-功能”转译路径及“行为-空间”生成路径,用以协调空间资源不足与居民需求多样之间的矛盾,寻求最高效的老旧住区户外空间更新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邱航  王侃 《四川建筑》2012,32(5):94-95,98
人居环境的质量历来为人所重视,经过突飞猛进的住宅建设后,中国住房在面积上毫无疑问已经取得了量的突破,然而在质上却表现不足。而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宽泛和模糊的概念,一般而言,在城市空间沿着紧缩城市(compact city)路线发展的今天,城市住区居住质量的高低就体现在如何应对人口密度的提高和不同功能的重叠上。而对于城市中心区大量既存的旧住区,推到性拆除的方式已经遭到各方面的诟病,当务之急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让城市中的老旧住区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上海当前高层住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高层建设热潮进行深刻的反思,最后提出上海高层住区环境的若干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内涝、污染等问题频发,雨洪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居住区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选取杭州市内的27个居住区为研究对象,从渗透收集、净化输送、雨洪调蓄及相关要素等四个方面调查了杭州市居住区雨洪设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更新雨洪处理方式、加强雨洪管理系统建设、优化雨洪设施景观化设计、增加公众认识度等四项优化策略,为城市住区雨洪设施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住区景观与人们的日常居住与生活感受密切相关,现阶段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状态下对住区绿地的感知偏好将作为指引住区户外空间绿化设计的重要参照之一,亟须探讨不同俯视高度下人群感知偏好特征与住区户外空间绿化形态间的联系。[方法]以南京市3个典型高层住区为例,借助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扫描、三维视觉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及数学决策手段厘清人群处于不同高度下的俯视感知偏好特征与俯视绿化形态特征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户外空间中绿化复杂度及绿化三维可视体积大小显著影响人群俯视感知及偏好,其中宁静度、自然度是反映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偏好的关键感知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塑造符合人群全方位感知偏好的高品质住区户外空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住区户外空间承载着居民日常的锻炼健身、休闲娱乐、交往交流等活动,对促进居民健康起着关键作用。针对城市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供需矛盾的问题,通过对湖北省9个市54个住区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城市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现存问题及主要原因。基于共享理念,从基础、核心、方法、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更新策略,并结合居民行为特征构建城市住区户外空间三级共享体系,来应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不足的问题,以期为城市住区户外空间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茜 《山西建筑》2011,37(28):9-10
从社会维度这一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设计理论,重点对人对邻里空间的需求、邻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邻里空间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指出维系邻里居民交流与情感的相接,是满足居住于高层住宅的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人居是我国城市建设与人居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高层住区户外空间及其环境行为与心理的优化研究尚待深入。从空间密度和社会邻里相互关联的层面介入讨论环境认知关系,并分析当前环境营造的问题所在,最后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探讨多样化的空间优化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层住区在住宅群体组合、停车场布置和风环境优化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采用了以日照分析为主导的多层住区规划手法,缺乏对住宅建筑体量增大后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流动、停车模式等变化的研究.在住宅群体组合方面,高层住宅规划设计应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开放空间渗透性:在停车场布置方面,应控制地下掏空率,提倡多方式停车;在风...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提出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和当前我国即将进入二胎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城市住区的郊区化蔓延与高度机动化的影响下,规划建设儿童友好型的户外活动空间成为城市住区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大连某一边缘住区为案例,首先,基于实证研究获取该住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日常游戏场所选择、游戏出行方式、时间和频率等活动行为特征;然后,对住区内现有公共空间的布局结构、服务范围和可达性等进行调研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获取家长与儿童对其住区公共空间的认知评价;最后,探讨现有边缘住区的公共空间布局规划在儿童适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利于儿童活动的相应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提出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包括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选址定位、提供适当的气候防护、创造四季皆宜的景观、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小品等,旨在通过这些设计对策提升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强住区冬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的紧缩,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将由过去的拆建扩张转变为既有居住建筑更新与户外环境品质的提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已有一定政策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住区户外环境却因较少受到关注,缺乏系统的改造方法与理论研究,日渐无法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居住品质的差异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而空间分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居住空间品质的劣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对既有住区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现象及本质进行研究,探索户外环境劣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关系,探讨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机制,分析既有住区外环境有价值的保留点,提出相应策略、展望,推动和促进既有住区户外环境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现状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文中引入环境可供性这一基于人-环境交互关系分析的创新性理论。通过解析环境可供性的内涵,阐明了将环境可供性应用于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前使用现状评价的必要性,并在对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可供性评价的基本逻辑框架,最后综合以上研究进一步指出了老工业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可供性评价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涛  焦胜  乐地 《华中建筑》2012,(7):81-83
运用流体模拟计算软件Fluent对长沙地区典型的围合式高层住区实例进行风环境模拟,得出各住区总平面上通风现状中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围舍式住区中各空间布局模式的通风潜力及可优化因素,首先从总平面开口方向着手调整实例一后进行二次对比模拟,验证得出较优化的住区开口方向,再从住区空间布局方面做实例二的比较模拟,得出较优化的空间布局方式,以期为长沙地区高层住区的绿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卫 《建筑学报》2008,(4):22-24
在回顾我国既往历史性住区更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武汉汉口汉润里历史性住区的更新设计为例,探讨在一种微调式柔性介入的再设计策略之下,通过弱化历史性住区内固有的等级空间,达到改善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