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火棘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总还原力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火棘果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火棘果挥发油中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1.97%,以萜类和烷烃类成分为主;火棘果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样品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火棘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以总还原力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火棘果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火棘果挥发油中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1.97%,以萜类和烷烃类成分为主;火棘果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样品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油橄榄果提取物体外降脂活性物质基础,并初步探讨活性成分在体内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17个油橄榄果提取物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叠加图谱,以牛磺胆酸钠结合能力评价各样品的降脂活性,通过建立样品共有峰与降脂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潜在的降脂活性成分;并应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预测靶蛋白,结合分子对接预测其作用靶点,初步研究其降脂机制。结果 17个油橄榄果提取物样品均具有不同程度降脂能力,峰P6、P10、P13、P14、P15、P17、P19和P20为潜在的降脂活性成分,其中P6和P13鉴定为羟基酪醇和断氧化马钱子苷,二者分别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脂氧合酶ALOX15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的残基存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存在结合机制。结论 油橄榄果提取物中活性成分不仅与牛磺胆酸钠结合,而且与靶蛋白结合发挥降脂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不同产地菊苣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指纹图谱,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来评价菊苣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应用皮尔逊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研究菊苣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探寻菊苣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该研究从建立的21批不同产地的菊苣指纹图谱中,指认出13个酚类化学成分。菊苣提取物的最高总酚含量达30.76 mg GAE/g,其峰面积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系数大于0.92,“谱-效”关系研究表明对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的有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表明其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该研究建立的HPLC-ECD的菊苣指纹图谱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谱-效”,既体现样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又可直接反映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该方法简单、可靠,为菊苣的质量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彭祖寿柑优株果皮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探究抗氧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DAD-ESI-MS/MS)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表征彭祖寿柑优株果皮的化学成分;采用DPPH法、ABTS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脂质过氧化(TBARS)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抗氧化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彭祖寿柑优株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HPLC-DAD-ESI-MS/MS解析出32个化合物,GC-MS解析出33个挥发性成分。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彭祖寿柑优株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能力。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柚皮素等黄酮类成分与TP53、MAPK3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初步探究了彭祖寿柑优株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抗氧化的潜在机制,为将彭祖寿柑优株果皮开发为功能性食品或功能性饲料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研究,寻找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不同产地景天三七的HPLC-ECD(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景天三七的HPLC-ECD指纹图谱,样品间的相似度较高,共标定17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别出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色氨酸、没食子酸甲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鸢尾酚酮、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等12种成分;谱效关系表明,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VIP值均大于1;其中没食子酸、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关联度接近于0.8。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的Libdock Score较高。因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杨梅苷、异槲皮苷、迷迭香酸和槲皮苷等化合物为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的关键成分。结论: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确定了景天三七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可为景天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地评价火棘果粗分体系抗氧化活性,同时探究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75%乙醇冷浸提取火棘果,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分为四个不同极性部位,然后测定了各部位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且测定了总还原力、FRAP值和总多酚含量,同时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火棘果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各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含量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水部位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0.76±0.03)mg/m L和(1.71±0.10)mg/m L;乙酸乙酯部位FRAP值最大,为(382.20±4.72)μmol Fe2+/g干样;正丁醇部位总酚含量最高,为(2763±3.91)mg GAE/100g干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地评价火棘果粗分体系抗氧化活性,同时探究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75%乙醇冷浸提取火棘果,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分为四个不同极性部位,然后测定了各部位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且测定了总还原力、FRAP值和总多酚含量,同时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火棘果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各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含量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水部位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0.76±0.03)mg/m L和(1.71±0.10)mg/m L;乙酸乙酯部位FRAP值最大,为(382.20±4.72)μmol Fe2+/g干样;正丁醇部位总酚含量最高,为(2763±3.91)mg GAE/100g干样。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人工蝉花不同部位之间的抑菌、抗氧化关系并筛选其有效成分。建立人工蝉花不同部位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对蝉花孢子粉和孢子梗部位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抗氧化试验。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将药效学数据与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关联,建立谱效关系。蝉花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中蝉花孢子粉提取物的治疗效果更好。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蝉花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征峰为峰23、峰2、鸟苷和腺苷(关联度>0.85),对药效贡献较大。通过建立人工蝉花不同部位间的初步谱效学关系,筛选并鉴定了一些蝉花中对药效贡献较大的特征峰,为进一步研究蝉花的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乌药有效作用成分与分子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抗氧化和抑菌相关靶点与交集靶点,将STRING数据库构建的交集靶点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8.0中,筛选出乌药抗氧化和抗菌作用的核心靶点,利用Auto Dock Vina对共同核心靶点与乌药活性成分中重要物质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乌药中9个有效作用成分、179个相关作用靶点,得到抗氧化相关靶点551个、抗菌相关靶点441个;通过交集筛选并得到乌药与抗氧化的交集靶点为99个、与抑菌的交集靶点为40个;以Betweenness、Degree和Closeness算法依次取前50%筛选出乌药抑菌和抗氧化作用的核心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核心靶点4个,分别为TNF、CASP3、IL6和AKT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药功能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形成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复合物。同时结合乌药蜜饮体外抗氧化与抑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乌药的活性成分具备联合抗氧化和抑菌能力,本研究为乌药在药膳食疗联合抗氧化与抑菌方面的作用机制探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综合利用渝产全缘火棘果,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渝产全缘火棘果油,然后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来检测该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将该油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该果油的成分。结果:全缘火棘果油的产率为1.1%,并且发现该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和亚铁还原能力。从甲酯化的全缘火棘果油中鉴定出了30个化合物,占该油总提取物的89.0%,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0.3%)、亚油酸甲酯(18.7%)、亚麻酸甲酯(22.8%)和硬脂酸甲酯(4.6%),由此说明全缘火棘果油含有丰富的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并且亚麻酸的含量高于目前市场上其他常见食用油脂,因此全缘火棘果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综合利用渝产全缘火棘果,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渝产全缘火棘果油,然后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来检测该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将该油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该果油的成分。结果:全缘火棘果油的产率为1.1%,并且发现该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和亚铁还原能力。从甲酯化的全缘火棘果油中鉴定出了30个化合物,占该油总提取物的89.0%,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0.3%)、亚油酸甲酯(18.7%)、亚麻酸甲酯(22.8%)和硬脂酸甲酯(4.6%),由此说明全缘火棘果油含有丰富的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并且亚麻酸的含量高于目前市场上其他常见食用油脂,因此全缘火棘果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白果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白果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对抗氧化靶点进行收集;利用STRING数据平台对药物和疾病靶标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得到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白果活性成分15个,对应靶点142个,疾病靶点11 255个,共有靶点139个。经过蛋白互作及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3个,核心靶点涉及139个基因功能条目和71条通路(P<0.05)。将“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共筛选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β-胡萝卜素、山柰酚、芒柄花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和(+)-儿茶素共8个核心成分,以及CASP3、CCND1、MYC、CTNN...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取28℃密闭条件下自然发酵90 d,检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TSS)、酒精度、总酸、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SOD等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进行主要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其还原糖、TSS、总酸、花色苷含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酒精度持续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SOD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总多酚、总黄酮和SOD酶活力最高值分别达到4.99 mg/mL、269.68 mg/L和5151.80 U/mL。发酵后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峰型变化,较未发酵样品显著升高(P<0.05),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大值分别为65.78%、85.06%、94.22%、750.48 U/mL和1.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酒精度、总多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关系,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多酚、黄酮等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活性成分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水提物中多糖含量最高,正丁醇提取物中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最高。5种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有所差异。体外抗氧化能力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分级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且与黄酮和原花青素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HPLC方法,检测10个不同地区的洋葱总花青素的指纹图谱,确定其共有峰;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PCA)及灰色关联度(GRA)分析探索谱—效关系,即共有峰与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批次的洋葱花青素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及相对保留时间的特点,建立了洋葱花青素提取物的特征图谱,10个不同地区的洋葱花青素提取物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86~0.997,均0.9;确定了6个共有峰为特征吸收峰,其中1号峰为花青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PCA、GRA分别显示6个共有峰都与含量、抗氧化活性、AChE抑制活性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较强的关联性,均协同作用于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模拟,探究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胃肠消化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口腔消化液、胃消化液、肠消化液、肠透析液以及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溶液5 种样品中总黄酮、多酚、花青素、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5 种样品对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33.86±3.46)mg/g,其次是多酚,花青素含量最少。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花青素含量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肠消化液次之,胃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较少;原花青素在口腔消化液中最多,胃消化液中减少,肠消化液和肠透析液中消失。多酚在肠消化液中含量最高,口腔和胃消化液中差距不大,肠透析液中明显减少。模拟消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的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口腔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值为71 μL,强于维生素C,清除DPPH 自由基IC50 值为13.7 μL,弱于维生素C),肠消化液抗氧化能力最弱,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结果略有不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黑果腺肋花楸果提取物消化产物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相关活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与油脂》2016,(2):30-32
对金荞麦叶茶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对每种成分建立了体外抗氧化模型追踪生物活性成分。用聚酰胺层析柱分离金荞麦叶茶水提取物,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得到5种初步分离提取物。并对5种提取物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来评价其清除的能力。5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金荞麦叶茶提取物的初步分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荞麦叶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索式法、超声波法、水酶法、水代法、回流法制备新疆沙漠果油,使用GC-MS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沙漠果油样本中脂肪酸和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并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分别对样本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漠果油有很好的抗氧化的能力,通过比较其IC50值,水酶法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明显;同时将检测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PCA分析与差值系数分析,初步确定清除自由基的关键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周梅 《食品科学》2013,34(3):1-6
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0、3000D超滤膜对碱性蛋白酶水解米糠蛋白的水解液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子质量(Mw)的米糠多肽混合物组分,以6种抗氧化活性指标对米糠多肽混合物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糠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密切相关。Mw>10kD的米糠多肽对.OH的清除能力最强,属于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的抗氧化机制;Mw3~10kD的米糠多肽对Fe3+螯合能力最强,属于金属离子螯合的抗氧化机制;Mw<3kD的米糠多肽对O-2.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最强,属于电子转移(SET)的抗氧化机制。不同分子质量的米糠多肽抗氧化活性随多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