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月 《市政技术》2019,(2):86-91
考虑风速对涵洞温度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深季节冻土区涵洞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对类似地区涵洞防冻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涵洞侧壁土体温度场以涵洞中心为轴线呈"倒钟"形分布,涵洞中心附近土体温度变化较剧烈;涵顶路基处填土温度沿涵顶到路基顶面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沿洞口向路基中心方向逐渐增大;风速对涵洞中心一定范围内土体的温度场影响较为显著;通过改变保温板布设位置和厚度得出不同条件下涵洞周围土体的温度分布规律,对比分析认为,保温板可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保温板铺设位置、保温板厚度是分别影响涵顶、涵侧路基土体温度场的重要因素;保温板外置铺设改善了涵顶路基土体的双向冻结效应,8 cm厚保温板外置铺设的保温效果与10 cm厚保温板内置铺设的保温效果相差不大,建议深季节冻土区涵洞温度场保温设计采用8 cm厚保温板外置铺设方法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预制盖板涵的二维有限差分模型,对涵洞的安装和路堤的填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采用涵顶铺设柔性填料和地基处理的方法对涵洞进行减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柔性填料厚度的增加,涵顶最大土压力系数、涵顶土压力和基底土压力非线性减小;地基处理对涵顶土压力影响并不明显;涵洞基底压力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地基处理后,基底外侧地基土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依据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填路基盖板涵外界面受力状态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涵洞顶面压力大于上覆填土自重,呈非均匀分布形式,涵洞侧墙顶相对于顶板中部承受更大的压力,侧墙主要承担了来自两侧填土的附加压力;涵洞侧墙外水平压力远小于按土柱高度换算的静止土压力,涵洞地基的不均一地质条件导致涵洞单侧承受相对较大的水平力;涵土差异沉降导致涵洞体承担了大于上覆填土自重的压力,基底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涵顶压力向一侧集中,侧墙外压力和基底压力非对称分布。实测涵顶压力约为填土自重应力的1.56~3.02倍,使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设计高填方盖板涵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4.
沟埋式涵洞非线性土压力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线性土压力理论未能准确反映沟埋式涵洞涵顶垂直土压力变化规律,土压力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涵洞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涵顶填土内部的土拱效应,分析了涵顶平面土压力及不均匀沉降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沟埋式涵洞涵顶垂直土压力都小于按线性土压力理论计算结果,它与填土高度、沟谷宽度、沟谷坡角、涵洞几何尺寸、填料性质及地基刚度等因素有关,涵顶垂直土压力随各影响因素呈非线性变化。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涵顶填土内部产生土拱效应,该效应能够缓解涵顶应力集中现象,但其具有不稳定性。沟埋式涵洞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涵洞受力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路堤涵洞纵向不均匀沉降所带来的病害问题,基于纵向沉降控制的高路堤涵洞调荷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涵洞填土与地基土特性以及不同EPS板参数对涵顶垂直土压力和涵底土体沉降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探讨涵洞纵向铺设EPS板对高路堤及涵洞的沉降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EPS板模量、铺设范围、厚度以及地基处理范围对高路堤涵洞纵向沉降差减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填土模量与泊松比对涵顶垂直土压力及涵底土体沉降的影响不显著;②随着地基土模量与泊松比的增加,涵底土体纵向沉降趋于均匀分布;③数值仿真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得出,沿涵洞纵向分层铺设EPS板时,涵洞纵向调荷效果最佳;④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基于纵向沉降控制的高路堤涵洞调荷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松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动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松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级配碎石并掺水泥处理方法的适宜性,采用弦式和电阻式土压力计测试过渡段在施工期及联调联试期CFG桩顶和桩间静土压力、基床底层表面及该位置以下50cm处的动土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离涵洞中心不同位置的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施工荷载的变化而变化,且桩顶土压力对加载变化更加敏感;过渡段的动应力在纵向上表现为"W"形,其最大值出现在距涵洞中心10m位置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填方涵洞顶部土压力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拱效应,依据相似原理设计了宽坦沟谷沟心设涵边界条件的涵洞室内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填土高的涵洞顶部土压力和涵台外侧土压力;选取图们—珲春高速公路桩号为RK392+640处高填方涵洞作为试验涵洞,在涵顶埋设土压力盒测量不同填土高度的涵顶竖向土压力;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计算土压力,比较并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结果表明,涵顶土压力随着填土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高填方涵洞上方将产生拱效应,由于涵顶路基填料的特点,拱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从而使土压力的增加幅度变小,涵顶土压力也随填土高度呈现非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8.
依据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高填方盖板涵及其周围填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涵顶各点土压力与填土自重近似线性相关,线性系数与盖板涵的宽高比呈单峰曲线关系,据此建立了涵顶中点压力经验公式,计算精度较规范法有较大的改进;涵洞顶部有应力集中效应,涵顶平面上的土压力呈M状分布,非均匀分布的范围约为1.5倍的涵顶宽度,涵洞对其上方1.5倍涵身高度内填土的土压力分布有影响,影响范围的剖面形状为倒梯形;依据涵洞两侧及上方填土体中的土压力分布特征提出了降低涵顶压力可采取的不等强压实的范围;盖板涵两侧墙上各点水平压力均小于静止土压力,据此设计盖板涵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深季节冻土区涵洞对路基及其下地基热状况的影响,建立了涵洞温度场计算模型,基于已有的试验涵洞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再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参数和模型尺寸,进行不同情况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拟季节冻土区涵洞温度场时,需要充分考虑热对流效果,忽略填土热对流效果是不合适的,考虑热对流效果的模型在定性和定量上均与现场监测情况一致;在季节性冻土区涵洞设计工作中,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避免或减少对流传热对涵底冻深发展的影响;涵底最大冻结深度随着含水量呈三段式的变化规律:随其增大先减小,后减小速度变缓甚至冻深略有增加,最后又趋于减小;寒区涵洞内径的尺寸对涵底冻结深度方面的影响较大,而净高对涵底冻结深度方面的影响很小,可以不考虑。  相似文献   

10.
顶进涵是在地基坚固的前提下,把涵洞的箱体顶入路基就位,在铁路复线建设和改扩建中起到了施工期短、安全质量高、效益好的效果。本文以某铁路既有线桥涵顶进施工为例探讨了其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地温变化使斜坡路基稳定性分析不同于普通土路基,其冻融交界面位置是制约斜坡路基稳定性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安多试验段3 a来的地温和变形监测,分析路基地温变化规律和变形特征,并计算预测了未来30 a内试验段地温的变化趋势,建立了当前和未来条件下的斜坡路基稳定性模型,并利用改进极限平衡法和规范法(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分析了斜坡路基的稳定性。通过上述研究,取得以下认识和结论:①铁路路堤的填筑,引起多年冻土温度场重分布;由于坡向的不对称和几何不对称,使得地温场存在不对称,从而导致路基左右两侧沉降变形的差异;②路基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路基人为上限以上土体,试验表明冻融交界面为斜坡路基的潜在滑移面;③利用改进极限平衡法和规范法计算斜坡路基稳定性系数约为1.19,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如不对称设置热棒、下游埋设抗滑桩和加宽路基等;④数值分析的预测结果表明,第20年后,安多段试验段路基的多年冻土完全退化,在所预测的第10年最大融化期稳定性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2.
李本堂 《城市建筑》2014,(12):309-309
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当中,大面箱涵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监测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环节。因此,大断面箱涵的施工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路基和路面情况。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施工处理和建设,将会严重破坏高速公路的使用,造成公路障碍。  相似文献   

13.
双重置换管幕工法在大断面穿越工程中能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减小对地面交通的影响,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为研究该工法的可行性,本文针对工具式钢管顶推开挖土体和箱涵置换钢管推进施工两个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重点讨论该工法施工引起的路基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理想状态下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工程中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表明计算模型是可靠的。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地表最大沉降基本控制在30 mm以内,能满足规定的地表沉降要求,表明采用双重置换管幕工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朱辉 《山西建筑》2001,27(1):153-154
结合实践,介绍在铁路复线施工中涵洞顶进的作业程序、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等技术。在保证既有线行车的条件下,采用顶(拉)或顶拉相结合的方法,在地基竖固的前提下,把涵洞的箱体顶(拉)入路基就位。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了施工期短、质量高、效益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姚爱军 《山西建筑》2007,33(29):290-292
为了解决台背过渡段的差异沉降问题,从台背地基处理、桥头路基设计和路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常用处理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软基处理的方法,结合台背沉降防治措施,提出用于台背回填区的结构设计方法,以有效防治桥头跳车。  相似文献   

16.
何思慧  陈志成 《山西建筑》2006,32(16):322-323,335
分析了高速公路涵洞段路面波浪形的施工原因,并通过揭普高速公路揭阳互通立交的工程实践,从材料选择、松铺厚度及夯压工艺等方面探讨了涵背回填砂的施工控制方法,以保证路基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粒径改良路基试验段地温监测资料,分析了粒径改良路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温控效果,并同其他保护冻土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粒径改良路基地温呈现年季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特征;同普通路基相比,在年平均地温曲线方面表现出具有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效果;同普通通风路基相比,粒径改良路基虽在冷季冷却效果弱于通风路基,但在暖季热屏蔽效果好于通风路基,从年平均地温方面已表现出较好的保护冻土的态势,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解忠明 《山西建筑》2012,38(13):172-173
结合工程实例,在总结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目的的基础上,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通过路基过渡段施工工艺参数试验,确定了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的各项参数,从而有效地指导了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  相似文献   

19.
路基稳定性是指路基受到车辆动态作用及各种自然力影响所出现的路面陷槽、翻浆冒泥和路基剪切滑动与挤起等情况的适应能力,包括热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路基的热状况对外界条件响应的敏感程度,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的核心。文中对国内外多年冻土区路基热稳定性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热稳定性判断原则进行探讨。通过对现场粒径改良路基两个多冻融循环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粒径改良路基的冻融循环地温变化规律及变形规律,得到了粒径改良路基具有抬升多年冻土上限的作用,并根据判断原则,认为粒径改良路基是一种稳定的新型路基结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