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乌燕 《山西建筑》2007,33(25):66-68
针对闽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其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并从布局、施工工序和建筑禁忌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为研究闽南传统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以湖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国正  余翰武  隆万容 《华中建筑》2007,25(11):126-128
湖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气候温和湿润.该文从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湖南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湖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建筑技术结合建筑装饰,特色鲜明,技术较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3.
谢浩 《住宅科技》2013,(12):27-29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文章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4.
浅析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地理气候、文化社会环境作了分析,阐述了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的特征,总结了影响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各种因素,以期为今后的建筑规划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区山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民居宅院建造特征、结构形式、构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模拟程序对该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与被动式建筑策略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总结了秦巴山区农村传统民居适合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的绿色建筑模式,为该区域山地农村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各地分布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也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这些课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作为江西省文化厅的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以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通过民居建筑来研究文化和以文化背景来研究民居建筑形式。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调研、测绘、走访和查询资料,从材料、结构、构造三个方面研究了刘家寨传统民居的营建技术。研究发现刘家寨传统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得出其建造形式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人文积淀和审美要求紧密相关。通过刘家寨传统民居建筑的营建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营建技术中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保护和更新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理论基础。刘家寨传统民居营建技术中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建熙 《四川建筑》2005,25(6):32-33
选择气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试图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下不同传统民居形式的分析,对建筑本体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提出运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的潜能,使其扬长避短,创造出适应气候条件变化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9.
贝波再 《华中建筑》2002,20(6):99-101
老挝是一个民族文化非常浓厚和复杂的小国,在风俗习惯、文化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的影响下,其居住建筑也颇具特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该文在分析了老挝的气候特点对其传统民居的影响后,从空间布局、结构形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对老挝民居建筑进行了细致、深刻的论述,为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建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依据青海自然地理区划,结合青海全省传统民居实地考察,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及民族文化背景,分别对青海东部河湟庄廓民居、中部环湖游牧民居、西部柴达木绿洲民居、南部三江源碉房民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气候条件,是地域民居建筑原型生成的主导因素,脱离本土自然环境的建筑文化是不真实的,建立在本地区自然资源气候基础上的建筑革新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12.
贺晓燕 《华中建筑》2012,(12):156-158
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早在古代就伴随着空间理论而形成。传统民居空间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传统民居的门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与演进。追溯门的历史,从“门堂之制”中找到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从门的类型、布局与朝向、形制、装饰、细部构件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对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影响,探讨了“门”作为一种入口形态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站在这方厚实、高洁的净土上,看见了远古的风把插在今日楼房顶上的经幡慢慢摇摇,面对沧桑变化了的森林和阡陌田野,思绪,随一脉历史的律动在心底轻轻的流淌.经历了穴居野处才学会结茅为庐,经长期探索奋斗,今天康巴藏区的高原大地上才有了华厦千间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介绍中国古代村落基本空间规划四个特点后,着重分析背后的社会的,文化的,自然的因素.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施加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普遍的,单调的形式不断地侵蚀着传统的村落,许多中国村落已经失去它们的原有特色,在村落的发展中经历了所谓"文化的丧失".最后,提出传统村落的五个有效经验,它们对村落未来的规划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莹  高祥生 《华中建筑》2012,(9):175-177
该文从中国传统建筑装修特征的成因角度出发,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素(包括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对其形成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传统建筑装修文化的本质性特征,即内向性、务实性、秩序性、中和性和生息性等,并详细阐述这些特征在中国传统建筑装修上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搭材作原名扎材作,所谓“扎”即捆、绑、缠、束之意。所谓“材”泛指古建筑的定形构件。扎材作业是用杉木杆及粗细麻绳为工具,运用各种捆绑的技巧,以及吊、拉、顶、垫的方法进行的。搭材作是对古建筑的重型构件进行安装、拆卸、抽换、归安、拨正等为主要作业项目,其次才是在施工中为其他工种绑搭所需脚手架。建国以后,搭材作实际成为了以绑搭脚手架为主的架子工。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而新苏而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老人,一组建筑,让我们激动。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倾注其浓郁乡情、精心打造的收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在2006年中秋之日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贝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丹桂飘香的月夜,一泻千里的银色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三五好友品着淡淡的碧螺春,耳边传来咿咿呀呀的苏州评弹,品诗论画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认知的指引下,在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巧妙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的不懈努力中创造出的充满东方智慧和创造力的特殊建筑,有优于世界其他体系建筑的先进性。本文从建筑选址、材料选择、营建理念、构造方式、资源节约、抗震减灾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先进性,澄清了某些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错误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