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脱 碳退火是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对退火气氛露点、机组速度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最终确定符合生产的退火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冷轧硅钢的生产工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钢属于电气设备中导磁体重要使用的材料。硅钢以其生产工艺复杂,各道工序控制精度严,成本高,难度大,成材率低,核心技术在全世界范围保密而被称作钢中之王,简要地描述了硅钢的发展历程,概括地介绍了硅钢的分类及性能,以及影响硅钢各种性能的内外在因素。重点地叙述了生产不同牌号电工钢的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基础 ,详细阐述了用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绝缘涂层的干燥炉的设计及生产工艺、结构特点等全部要素的设计方法 ,同时简单地介绍了漂浮器这一新设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冷轧无取向硅钢DW4B合理的热轧工艺,通过试验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精轧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热轧卷质量、成品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分析1999年2~7月生产的DW6冷轧硅钢牌号命中率普遍偏低的原因入手,发现降低其牌号命中率的主要原因是DW6的化学成分中硫高铝低使其铁损值升高,因此提出采用控制硫与铝含量来提高牌号命中率。 相似文献
13.
在电机制造中,定子及转子冲片的尺寸精度会影响电机的气隙大小和磁通量,对电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有关试验,确定了冷轧硅钢冲片椭圆度超差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制订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提高冷轧硅钢产品冲制性能,改进冲片工艺,提高定子尺寸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磁搅拌工艺在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太钢冷轧无取向硅钢电磁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冶金效果。分析了电磁搅拌电流强度、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搅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凝固组织,冷轧硅钢铸坯等轴晶比率达到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冷轧硅钢的市场需求环境,国内市场环境,太钢内部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结合太钢实际。就太钢冷轧硅钢生产如何走出困境,提出自己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实现太钢冷轧硅钢生产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7.
对2.2 mm厚常化后无取向硅钢(%:0.004C、3.1Si、0.33Al),以速度比为1.19异步轧制到0.5 mm厚,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定量研究了异步冷轧织构沿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常化后的无取向硅钢板材沿厚度方向的织构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心侧反高斯织构较强,在异步冷轧后继续保持了这种状态,而表层和次表层高斯织构在冷轧后消失;冷轧后板材在快慢辊侧的织构类型没有变化,但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异步冷轧织构沿厚度方向呈非对称分布;反高斯织构在慢辊侧的强度高于快辊侧的强度,{111}〈112〉织构出现中心低两侧高的现象,慢辊侧略高于快辊侧。 相似文献
18.
19.
轧制条件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除钢质的纯净度、夹杂物聚集程度、再结晶组织外 ,织构分布和各组分强度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 磁感应强度和铁损亦具有显著的影响。从基础理论方面讨论了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热轧、终轧温度和层流冷却条件对轧件织构形成的影响及冷轧压下率和冷轧轧制形状参数对其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冷轧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1 420 mm冷轧厂无取向硅钢投产后出现硅钢横向厚度差较大、难以达到下游客户要求的问题,对该厂热轧来料对冷轧生产无取向硅钢的适应性和UCM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和辊系变形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热轧、冷轧主要工艺参数对硅钢横向厚度差的影响,并优化相关工艺参数,最终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冷轧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后,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在10 μm以内的命中率从应用前的不到60%上升到100%,而7 μm以内的命中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