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麦胚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较全面地介绍了小麦胚和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的途径,并根据其营养组成提出了脂类食品(麦胚油)蛋白质食品(麦胚蛋白饮料、麦胚豆腐、麦胚蛋白粉、麦胚口服液)、保健食品基料(维生素E、谷胱甘肽、二十八碳醇)和其它麦胚食品(全脂或脱脂麦胚片、麦胚花生酱等)的工艺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胚油浸出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波稳定化后小麦胚芽作为试验原料,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植物油抽提溶剂,建立了浸出法提取小麦胚油优化生产工艺。探讨了不同原料颗粒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体积分数与麦胚质量分数比值(溶胚比值)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浸提温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提取时间对麦胚出油率的影响等单因素试验。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溶胚比值、浸提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响应面优化分析试验设计因素,建立了小麦胚油浸出法优化提取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小麦麦胚油浸出工艺:颗粒度为60目筛上麦胚粉碎物,以植物油抽提溶剂为提取溶剂,溶胚比值为20.5∶1,温度43℃、浸提38 min。优化工艺模型预测出油率的理论值为6.67%,验证试验显示小麦胚油实际出油率为6.6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混合溶剂浸提富含黄酮、VE的麦胚油。对正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正己烷/正丁醇、正己烷/丙酮、甲醇/丙酮、异丙醇/1,2-二氯乙烷6种浸出溶剂进行筛选,发现正己烷/丙酮浸出效果较理想。兼顾提油效率、所提麦胚油的VE含量和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正己烷/丙酮浸出麦胚油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45℃,浸出溶剂滴速5.5 mL/min(原料100g),浸出时间45 min。该条件下,脱脂麦胚残油率0.354%,麦胚油VE含量3.794 9 g/kg,黄酮含量10.29 g/kg。  相似文献   

4.
麦胚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麦胚油的制取方法和一般植物油籽制油一样有三种,溶剂浸出法,压榨法和预榨浸出法。 1.1 浸出法将麦胚轧扁后用溶剂萃取。这种方法对含油量较小的麦胚是适用的,对麦胚油的成分无影响,且出油率高、粕中残油量少,剩余的脱脂粕便于保存、有利于做食品、饲料及微生物培养基等之用。工业上常用的溶剂有正已烷或低沸点直链石油醚等。浸出的麦胚油中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高级醇、色素和有臭成分等,需进一步精炼,精炼时要注意油中残溶量达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小麦胚蛋白分级提取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胚为原料,首先采用正己烷低温脱脂,然后利用碱法提取麦胚蛋白(WheatGerm Protein,WGP),采用Osborne法对麦胚蛋白进行分级,得到麦胚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组分,分别占总蛋白的32.5%、15.6%、4.2%和12.6%。在此基础上,对麦胚蛋白、麦胚清蛋白、麦胚球蛋白和麦胚谷蛋白的功能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蛋白中,麦胚蛋白的吸水性最佳,为3.03g/g;麦胚清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好,分别为71.2%、84.8%、63.6%和62.8%;麦胚谷蛋白的吸油性最强,为2.79g/g。  相似文献   

6.
酶法生产小麦麦胚油操作单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提取麦胚油的麦胚最适宜颗粒为40目。麦胚用微波90s稳定可以获得满意结果。采用少孢根霉发酵液,最适宜料液比为1∶4,最适宜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为在pH5.5、60℃时,催化水解6h。酶解出油率最高达到73%。  相似文献   

7.
麦胚保健豆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配以麦胚营养液赋予保健功能,添加鲜奶、甜叶菊以调味制成麦胚保健豆奶,并探讨了麦胚豆奶的生产工艺及配方。  相似文献   

8.
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小麦麦胚多糖提取得率,本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小麦麦胚进行前处理,再结合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麦胚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5(g/mL),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的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达到18.72%。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其重均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26×105、5.91×105和1.76×106Da,其峰面积比分别为14.56%、17.73%和67.71%,其表面结构呈片状不规则破碎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持油性能。这些结果初步揭示了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蒸汽爆破麦胚多糖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胚芽油是一种珍贵的营养保健油,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布粉加工副产品-麦胚中提取小麦胚芽油,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考察他萃取过程对麦胚蛋白溶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浸出法制取小麦胚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氯甲烷溶剂浸出小麦胚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麦胚/溶剂=1:3;浸出时间80分钟;浸出温度35℃。在此条件下粕中残油低于1%。毛油经过精炼,即可获得品质优良的小麦胚油。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营养麦胚片(固体饮料)的研制过程。确定了营养麦胚片的适宜配方为麦胚6g、黄原胶0.3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5g、β-环糊精0.2g、干法糊化糯米粉7g、蔗糖11g、氯化钠0.35g、柠檬酸0.12g、麦奶香精0.3g。该麦胚片可保持原麦胚的营养成分,经冲调,营养麦胚片均匀悬浮,原麦胚可见,口感滑润,滋味纯正,具有麦香味。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一种新型的小麦胚芽稳定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微波、热风+NaCl、微波+NaCl 4种稳定化方式处理麦胚,分析处理前、后麦胚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脂肪酶活力、酸价、氧化稳定性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稳定化处理均显著降低麦胚的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有效抑制脂肪酶的活力,其中微波+NaCl处理的麦胚脂肪酶活力下降68.81%;酸价分析结果表明,微波+NaCl处理的麦胚,经加速贮藏,酸价变为原来的175%,而对照组变为原来的375%;麦胚油氧化稳定分析性结果显示,稳定化处理的麦胚氧化诱导时间缩短,稳定性下降,而微波+NaCl处理组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由此可见,微波+NaCl处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麦胚稳定化处理方法,有效抑制脂肪酶活力,延缓酸败,达到延长麦胚贮藏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麦胚奶片的开发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以麦胚、奶粉为主要原料制成麦胚奶片的工艺,还探讨了制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小麦胚及其再制品(脱脂麦胚,脱脂改性麦胚,麦胚水溶浓缩蛋白)对面粉食用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麦胚水溶浓缩蛋白具有改善面粉的烘焙品质之功能,具有作为面粉品质改良和蛋白营养强化添加剂的潜力,但是,麦胚,脱脂麦胚,脱脂改性麦胚劣化面粉粉焙品质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劣化面粉焙烘品质之主要组分是其中的非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15.
即食麦胚研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脂肪麦胚是小麦胚提油后的产品。本文介绍了脱脂麦胚的营养价值以及采用脱脂麦胚为主料制取即食麦胚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即食麦胚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脂肪麦胚是小麦胚提油后的产品。本文介绍了脱脂麦胚的营养价值以及采用脱脂麦胚为主料制取即食麦胚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酶法生产小麦麦胚油操作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固定化酶法生产麦胚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40目麦胚,经微波90s加热稳定,固定化纤维素酶与蛋白酶之比为4:1,在pH6.0、60℃酶水解6~8h。此条件下,酶解出油率约71.6%。  相似文献   

18.
麦胚的生产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阐述了小麦胚所含主要营养及利用价值,麦胚的物理特性、提取工艺及麦胚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麦胚对面包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全脂麦胚和脱脂麦胚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的筋力随麦胚量的增加而降低;脱脂麦胚比全脂麦胚的面包质量较好;脱脂麦胚的适宜加量为8%;麦胚能改善面包的皮色、风味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酸值、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探索了小麦胚芽(麦胚)变质的可能原因。为提高麦胚稳定性,在其表面分别喷涂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及壳聚糖溶液(CS)。37℃加速贮藏4周测其酸值及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氧气和麦胚内源酶是麦胚酸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抗氧化剂可延缓麦胚酸败,其稳定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TBHQBHTBH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