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空心O形圈密封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空心O形圈的密封结构和密封机理。设计时应根据操作压力、介质和温度等条件确定金属空心O形圈的外形尺寸和规格 ,然后进行矩形槽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井下工具密封设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简述了密封原理和密封失效与密封间隙的关系。通过对井下工具国内外常用O形圈设计标准的设计方法和密封能力进行举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特点和密封性能,并提出了设计建议,对井下工具O形圈密封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O形橡胶密封圈(以下简称O形圈)的密封原理和设计原则,介绍了用于密封元件的国产橡胶和合成树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并推荐一种无飞边O形圈压胶模型腔的设计结构。采用这种新型模具,可保证O形圈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普通的O形圈,对石油工业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它用于井下工具的密封,可防止因井下流体的进入而损坏电子设备;也可用于井下液力机械装置和石油矿场设备的许多关键部件。有些比较复杂的工具,可能有200多个○形圈。○形圈需要的密封空间很小,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性能(耐压、耐温)好。  相似文献   

5.
O形圈的密封特性决定了其零件的配合精度往往比使用Y形、V形时要高,因此正确选择零件的配合间隙即密封间隙,对密封的可靠性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申会芹 《石油机械》2011,(10):116-119
通过对平板闸阀几种主要的密封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密封副工艺尺寸链及位置公差、密封副之间的加工精度和阀座端面O形圈、非金属密封压缩量或波形弹簧的预紧力是影响平板闸阀密封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实现平板闸阀气密封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密封副之间的位置公差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并要保证其加工精度和研磨精度,合理计算阀座端面O形圈、非金属密封压缩量或波形弹簧的预紧力。2种通径和结构的平板闸阀水压密封及气压密封试验表明,无论在高压或低压情况下,平板闸阀都能实现可靠密封。  相似文献   

7.
O形密封圈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O形密封圈密的优缺点及O形密封圈的工作原理,系统地介绍了O形密封圈密封的设计与应用以 及几个重要参考的计算,并指出了应用O形密封圈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金属空心O形密封圈的结构特性、产品的系列尺寸、安装技术以及在密封领域中选用金属O形圈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石油机械》2016,(1):55-58
针对恶劣环境下卡爪式水下连接器工作可靠性问题,对连接器的环境外压密封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连接器金属密封圈上O形密封圈沟槽进行分析,指出原标准密封槽的改进方向,即对O形密封圈提供很好固定且有一定容纳空间。在现有标准密封槽基础上,提出一种特殊密封面O形圈非标密封槽结构,根据设计的沟槽参数,对O形圈的密封性能进行理论计算,验证了非标沟槽的可行性。最后对具有非标密封槽的金属密封圈进行外密封性能试验研究,验证了该非标密封槽在正常工作环境及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外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机械密封冲洗液工作过程以及密封失效后O形圈碳化情况,从密封元件材质选择、冲洗液工作温度及泵送介质组分等方面对密封失效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如何避免密封O形圈碳化的建议。通过对多种改造方案进行性能、经济等方面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性价比最优的改造方案。该方案对类似装置机械密封改造,特别是进口机械密封的国产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抽油机减速器轴头密封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在用抽油机减速器普遍存在的渗漏油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速器轴头密封结构。这种密封结构是将机械密封运用到轴头密封上, 在轴承端盖内部安装由动静环、O 形橡胶圈及弹簧等组成的机械动密封装置, 动密封件选用具有一定硬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制成。现场试验表明,密封结构性能可靠, 使用寿命长, 对轴头无磨损, 功率损耗小, 从根本上杜绝了抽油机减速器轴头的渗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用抽油机减带器普遍存在的渗漏油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速器轴头密封结构。这种密封结构是将机械密封运用到轴头密封上,尖轴承端盖内部安装由动静环、O形橡胶圈及弹簧等组成的机械动密封装置,动密封件选用具有一定硬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制成。现场试验表明,密封结构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对轴头无磨损,功率损耗小,从根本上杜绝了抽油机减带器轴头的渗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防盗闸阀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胜利油田原油经常从采油井口、储油罐的出油口、输油管线的闸阀控制点被盗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结构形式与众不同的防盗闸阀 ,可有效防止原油被盗。这种闸阀主要由阀体总成、阀心总成、阀锁总成和密封件组成。它巧妙利用四心弹子锁的结构原理与阀板相结合 ,使防盗钥匙不但具有开锁的功能 ,还具有开阀的作用 ,起到双重防盗的效果 ,在开闭闸阀后的任意位置都能保证钥匙拔出 ,并且不易被破坏、仿造和拆卸 ;其次是采用Yx油封和O形密封圈相结合的方法 ,用于密封阀盖内腔与阀杆上部之间的间隙 ,改进了矩形圈与O形圈相结合的密封方式 ,使密封性能更好 ,耐压更高 ,闸阀的开闭更灵活 ,使用寿命更长和防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转轴密封在许多钻采设备中都是最关键的元件,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常常受到它的影响。现广泛应用的是常规合成橡胶及高性能塑料密封件(如迷宫式密封、弹簧加力聚四氟乙烯密封、V形密封、U形圈密封)。它们都是靠强力密封的,且都存在着同样的基本缺声、:当其密封良好时,轴被抱紧,轴一密封间界面处润滑不良,磨擦力很大。因而出现过热,易老化、爆裂、密封材料磨损、轴严重受损。尤其在压力(P),及速度(V)增加时,情况更甚。由于润滑不良,常规合成橡胶和聚合物密封类型,均局限于200000lb/in2×ft/min上下。Kalsi工程有…  相似文献   

15.
隔水管接头O形密封圈密封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洋石油开采中隔水管接头密封失效会增加大量的钻井成本,钻井液泄漏会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开展了隔水管接头O形密封圈密封性能的研究,确定了O形密封圈密封失效模式和失效判据。以隔水管O形密封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密封圈在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压缩率和不同密封端面角度下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压缩率一定时,最大应力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应力峰区位置逐渐向O形圈被挤入的位置移动;工作压力、压缩率及密封配合端面角度对O形圈最大接触应力有一定的影响,正常使用范围内,能够保证O形圈的正常密封性能;一定在压缩率范围内,剪应力随着压缩率的增加而增大明显。分析结果可以为隔水管接头O形密封圈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领域大型工艺气压缩机轴端密封一般选用干气密封,用密封气流量监控其运行状态。从干气密封故障分析中发现,密封气流量监控很难发现密封运行早期的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发展到后期,往往会引起突发故障,造成机组停机,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文章通过对几起干气密封的故障进行分析,发现一次密封气带液和C形圈断裂是导致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一次密封气带液又加速了C形圈断裂。通过增设干气密封一次气注入温度、排气温度状态监测,加强密封一次气露点管理,可较早发现干气密封运行异常,以便提前进行调整,保证干气密封在寿命周期内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对高温高压工况下晶化釜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机械密封动环做了改进,将辅助O形圈改为氟塑料包覆圈,增加了平衡罐系统,大大延长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和维修费用,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1 技术讨论2 0 0 2年 1月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的一台2MPS2 5 0 0— 4 0MW 4型双螺杆泵 ,机械密封泄漏严重。该泵所配密封为大弹簧式、非平衡型密封 ;动环采用镶嵌硬质合金 ,静环为浸呋喃石墨 ,动环与轴采用O形胶圈密封 ,静环与压盖也采用O形胶圈密封。密封损坏的原因有 :①摩擦副采用硬质合金 石墨 ,密封效果较好 ,但对于油、气、砂混输泵 ,由于介质含有颗粒杂质 ,故摩擦副磨损较快 ;②采用大弹簧结构 ,压力沿圆周方向分布不均匀 ,密封在旋转过程中出现偏磨现象 ;③密封端面比压过大。根据密封转速v =4m/s ,弹簧比压 ps应为 0…  相似文献   

19.
端盖密封装置的设计是高压容器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目前应用的高压容器端盖密封装置结构形式的比较,表明轴向抗剪螺栓连接的高压端盖密封装置是比较理想的密封装置。在一般抗剪螺栓和扁平螺栓基础上研究开发的D形螺栓连接高压密封装置能实现容器端盖的快开。  相似文献   

20.
在工作水深不低于1 000 m、静水压力为15 MPa,温度-18~70℃的条件下,设计了深水结构物监测耐压壳体的密封结构,包括该耐压外壳与上端盖的密封结构设计。首先对耐压壳体的材料、结构进行设计,对耐压外壳的稳定性进行校核计算,从理论上验证了结构、尺寸的可靠性。结合所设计的壳体结构,对O形圈的密封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耐压壳体的密封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