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7,(10):20-21
炼油厂供应量因装置检修而减少,这给进口液化气市场带来机会。在连续5个月下降后,液化气进口量在8月份上升。国际市场油价创记录高涨和国内液化气供应偏紧给进口大库推涨价格提供了良机,华南和华东一些地方进口气价格甚至涨到每吨6000元。然而,在国产气增产速度加快、替代燃料迅速发展和需求增长缓慢的形势下,进口液化气市场依然面临缩减的压力。今年迄今进口量减幅明显超过预期,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全年进口量很可能充其量只有400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1):13-13,18
虽然9月份进口量从过去两个月来的低点水平同升,但三季度液化气进口量仍创下5年来最低记录。高价格和天然气市场的积极扩张正在削弱液化石油气(LPG)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炼油厂产量的增加在挤压进口液化气的市场份额,而新炼油厂的投产将使华南地区国产液化气供应量进一步上升。今后几个月,当市场进入需求旺季时,油价可能在目前每桶大约60美元的高水平继续坚挺,液化气价格可能也看涨,进口液化气市场却难以摆脱走下坡的曲线。  相似文献   

3.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7):14-14,16
5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显著增加.并达到60万吨稍强,是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最高的。国内炼油厂产量落后于需求增长是近月来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主要背景,而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从冬季的历史高峰回落也是原因之一。不过.前5个月的累计进口量仍旧低于一年前。由于进口液化气关键消费地区广东省面临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和新投产炼油厂新增液化气供应量的冲击,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正在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4.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4):16-16,18
中国2月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虽然从1月份的8个月来低点水平上升.但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量仍比2005年同期下降将近1/3。1月底2月初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涨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国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明显受挫。3月底在季节性需求高峰接近尾声的时候.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已经比两个月前显著跌落。国内市场价格也随着需求转淡逐渐回落。价格降低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重振需求.今后几个月的液化气进口量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进口液化气市场连续4个月维持低水平运转之后,7月份进一步萎缩。液化气市场处在季节性需求淡季,价格却在石油市场强劲攀升走势的推动下上涨。国产气和替代燃料的竞争性销售以及市场价格的反季节上涨限制了消费用户的购买需求。一些炼油厂检修使国产气销量减少,加上进口量下降,7月份国内液化气表观需求量(产量加净进口量)明显降低。近来大幅上升的液化气出口量在7月份取消出口退税后有所下降,今后几个月出口增长势头看来会减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国际市场创记录的价格高涨已将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到岸价推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量则在成本高筑和国内市场限价的两面夹击下急剧减少。今年1月份在液化气进口量降低到8个月来低点的同时.进口平均到岸价首次涨破每吨600美元。开年的高价格和进口量下降给中国市场的暗示是.在去年进口量萎缩之后.2006年的进口市场也不会轻松。预期仍旧高企的国际市场价格.很有可能导致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再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2):11-11,1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在三季度走入低谷后,10月份继续在低水平徘徊。尽管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5个月来首次降到500美元以下,国内新增原油加工能力投产后炼油厂供应量增多,仍制约了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国内产量增加和天然气市场的扩张正在侵蚀进口液化气的市场份额。即使进口量在11月和12月份两个月明显上升,今年看来也将出现继2005年进口量6年来首次降低后的再度下降,而且可能降到550万吨以下。  相似文献   

8.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6):35-35,37
华东地区进口量上升使4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增加.但前4个月累计进口量仍远低于2005年同期。3-4月份的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是过去7-8个月来最低的.这帮助中国进口市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不景气局面中复苏。然而,今年在世界能源供应紧张致使液化气价格继续居高的预期以及国内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开始登陆广东的形势下,液化气进口量增加的前景十分黯淡。  相似文献   

9.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9):21-21,23
中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从6月份的9个月来高点水平急剧下降。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中国进口液化气32.94万吨。比6月份的62.81万吨减少48%.与2005年7月份相比则下降30%。华南和华东地区进口量全都下降。海南新建炼油厂投产在即,那里的液化气进口作业已经停摆。国内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继续增加,但液化气产量有所降低。在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已开始季节性上涨.这将制约中国今后几个月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10.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1):20-20,22
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在10月份急剧下降后,11月份稍有上升,但仍低于一年前。进口液化气到岸价成本再次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到每吨565美元。这使得国内液化气价格在市场进入需求旺季的时候涨到历史高峰。高价格刺激炼油厂增产液化气,11月份国内液化气产量仅次于3月份创下的单月最高记录。2005年国内液化气需求量的增长全部由国内炼油厂增产来满足.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4年上升后首次降低。  相似文献   

11.
1月份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急剧上升。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月份液化气进口量达到64.43万吨,比12月份增加19万吨,是自2004年9月份以来最高的。1月份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降低刺激了中国的购买需求。不过,1月份的高增长并不表示进口市场已经走出去年以来的暗淡阴影。在国内炼油厂液化气增产加快和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的背景下,今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2.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5):14-14,30
在去年出现5年来首次下降之后.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迄今仍没有恢复增长的迹象。随着季节性需求旺季的结束.国内和国际市场液化气价格从年初2月份的历史高峰水平大幅回落,但高价格给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很快消除。今年夏季,当首船进口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LNG)在广东深圳登陆并进入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等一些城市的燃气管网时,液化气用量将受到影响。过去几年来广东省液化气进口持续增长.今年看来面临进口量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市场在高价格和天然气以及和国产液化气的冲击下加速萎缩。继2006年下降13%后,去年进口量又缩减24%,减少到405万吨。在不断创记录高涨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受政府监管和消费用户消化能力限制的国内价格挤压下,进口利润普遍低下甚至亏损。2008年的进口市场前景依然黯淡。对进口液化气市场来说,国内更多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形成进一步挑战,天然气等液化气替代燃料的市场扩张也将继续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华东—国际跳水国内跟跌 受国际油价和冷冻货到岸成本大幅跳水利空,9月华东市场高位逐步回落。如图一、图二所示,苏浙两地炼厂9月份均价为5250元和5450元,仍然高出8月份100-250元,主要还是因为9月上半月炼厂的价格仍然保持在高位做出的贡献:进口气码头批价则与8月份相当,为5700元左右。国产气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左右,即每吨高出05年9月份400-500元:进口气同比增幅15%,即高出去年同期7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11月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只有28万吨,明显低于今年以来的月平均水平。创纪录高涨的国际市场价格使进口商踌躇,因为在国内炼厂气供应增多和价格上占有优势,使得进口气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炼厂气的竞争性销售和用户消化涨价的难度使得价格涨幅落后于进口成本。远东市场液化气价格在11月下旬每吨涨破900美元后至少在近期内仍旧坚稳,进口成本上升可能使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亚太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的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终于没能挺过高价格的洗礼,在创记录高涨的进口成本和国内终端消费市场对零售价飞涨的抵御之下.以5年来进口量首次下降送走了2005年。炼油厂扮演了满足国内液化气需求增长的关键角色.进口液化气所占的市场份额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口液化气储运设施规模继续扩大。面对天然气的广泛普及利用和液化气高价格可能的持续。2006年的进口液化气市场可能仍旧难以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17.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7,(12):23-24
与一年前相比,中国1-10月份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量下降将近20%。10月份进口量降到年初以来月平均水平以下,而在今年余下的两个月,进口量可能在进口高成本的压力下进一步缩减。远东市场液化气已跟随原油价格涨到每吨900美元以上。北半球冬季取暖燃料供应偏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美元的疲软走势意味着油价可能继续高位盘旋。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国际油价因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动荡而出现反弹,但长期来看,消费下降仍然制约油价反弹空间,全球范围内能源勘探、开发、运输等投资都下降。在资本市场上,油气概念更是被大多数投资者视若鸡肋甚至是敝屣。但着眼于中国中长期需求,现在恰恰应该是实施反周期策略布局液化气产业链投资、保证液化气消费和进口力度的时机。  相似文献   

19.
《油气世界》2008,(2):22-23
经济蓬勃发展对燃料的旺盛需求和国内供应增长滞后使中国石油净进口量持续上升。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其它油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在2006年跃增18%后,2007年又增长8%。去年世界市场创记录高涨的油价没能阻止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因为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使国际市场高油价没有完全传达给消费用户。在2008年,国内经济仍将快速增长,运输燃料和化工原料将带动油品需求继续稳定增长,石油净进口量预计将首次突破2亿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市场创记录高涨的油价没能阻止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国内原油产量继续落后于炼油厂加工量的增长,对进口原油的需求显著上升。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供不应求推动成品油进口量明显增加,同时出口量减少,这使得中国今年前5个月的石油净进口量跃升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