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用电量占油田总用电量的30%,为油田能耗大户。文章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长庆油田老油区注水效率低、能耗较高的影响因素和主要原因,并以安塞油田为例,制订了系统的调整改造方案,通过注水站的改造、局部井口增压、注水管道优化等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注水系统效率,使注水系统单耗平均值降低至5.29kW.h/m3。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田富民注水站建于1986年,污水处理设备陈旧,腐蚀严重,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已丧失处理功能。针对该注水站注水现状,通过改造注水水质工艺流程和更换注水泵,即高效往复泵+变频调速技术,满足了油藏开发需要。就注水系统改造节能效果分析,证明注水系统以污代清节能改造达到生产需求,节能效果明显,年节约清水达7×104 m3,年节约电量超过66×104 kWh。这既提高了注水系统的管理水平,也为其他注水系统改造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油田注水系统节能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大幅度增加,注水耗电亦大幅度上升,成为造成油田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出发,分析了油田注水系统的构成、能流模型及耗能等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电机损失、降低承泵损失、降低节流损失、降低管网磨损等措施,以降低注水能耗。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油田注水优化设计系统》的概况,包括软件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和水平,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注水系统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中、后期,为保持地层压力,实现高产稳产,注水量成倍增加,注水系统耗电量也迅速增长。本文通过对注水工艺系统能耗分析,阐述了注水系统节能潜力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注水泵效率、提高注水管网效率和加强注水系统运行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节能措施。最后还介绍了加强用水管理,努力做到节约用水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仿真优化PCP技术在扶余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是一个开发了近40年的老油田,有1700多口注水井的复杂注水网络系统,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注水量和耗电量的大幅上升,注水能耗成为制约扶余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耗能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利用仿真优化技术对扶余油田注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后,发现了注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方案;扶余油田注水站的流量调节主要采用阀门控制,造成泵管压差过高,电动机长期处于高耗能状态运行,在应用PCP变频调速技术后,能够达到降低泵管压差、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PCP技术实现仿真优化出站的排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油田注水系统的现状,分析了能耗高的原因,制定了节能改造措施,介绍了一种通过改造注水泵柱塞以达到注水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法。实践证明,节能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散注水工艺即水经过水质处理站处理后,低压输至注配间,在注配间内经小排量的柱塞泵升压后,高压输至注水井口.分散注水工艺主要有两种基本流程:一是小型柱塞泵单泵一单井注入流程;二是柱塞泵一泵-多井注入流程.针对大庆油田分散注水工艺现状,分析其工艺中节能降耗的潜力,提出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对采取的技术措施效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赵津 《石化技术》2015,(2):20-21
本文从装置热进料、冷再生催化剂循环、分馏塔回流取热比例优化、换热流程优化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港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近几年节能降耗改造措施及运行效果。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后,操作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装置能耗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0.
1.节能潜力分析 (1)超压部分潜力。节能潜力就是注水管网的压力与注水井需要的注水压力之差。把注水管网的压力降低到最高破裂压力,既14.5MPa,满足全油田所有注水井的开发需要,可以降低1.89MPa。  相似文献   

11.
电动机调端电压调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端电压来实现调速的方法。对调端电压调速节能试验做了详细介绍,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由此得出结论: (1) 调电动机端电压调速方法简单, 一次性投资少, 易于实现, 对于一般的油田都适用; (2) 调压调速只有在轻负荷时, 即在负荷远未达到满负荷时才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适用于油田普遍存在的“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3) 电动机调压调速的范围不能太大, 电压调整的最佳范围为额定电压的 10%以内。  相似文献   

12.
过渡带地区提高注水利用率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东部过渡带地区存在注采比居高不下、平面压力分布不均衡、吸水差井数较多、注水井方案符合率低、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主力油层注水无效循环严重、差油层不吸水比例高、能量补充跟不上、油井增产措施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注水井上采取细分调整、周期注水、酸化、调剖、注表面活性剂等调整方法,同时在油井上实施补孔、压裂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注水利用率.实践证明,应用这一系列提高注水利用率的调整方法,能够改善过渡带地区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污水汽提置蒸汽单耗量高达310 kg/t,根源是负荷偏大和塔板数不足.文中结合系统优化技术,提出负荷转移和塔板改造相结合的3种改造方案.方案1是换塔—增大塔径和增加板数;方案2是将部分含硫污水转移到另1套污水汽提装置,以降低处理负荷;方案3是负荷转移和部分塔段更换.通过构建模拟模型和优化比较,最终选择方案3.该方案首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开式循环水热媒给水预热技术解决省煤器低温露点腐蚀问题。开式循环水热媒给水预热系统由高、低温省煤器、给水预热器等组成,利用锅炉给水为热媒体,形成一个开式循环系统。315℃的高温烟气经过高、低温省煤器,与热媒水换热后,温度降低到170℃排向烟囱。锅炉给水在低温省煤器中吸收烟气热量,温度升高至190℃,部分进入给水预热器。102℃的锅炉给水通过给水预热器加热至140℃后再进入低温省煤器,保证进入低温省煤器的给水温度高于酸露点温度,避免了露点腐蚀的发生。运行表明,开式循环水热媒给水预热系统由于增设了给水预热器,提高了余热锅炉省煤器的实际进水温度,避免了省煤器露点腐蚀,确保制氢余热锅炉长周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单井缝洞系统注水对含水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河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缝洞系统部分油井注水引起含水率大幅升高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注水对油井含水率的影响机理.通过分析储层特征,简化单井缝洞系统,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来认识缝洞系统内油水界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井见水后对单井缝洞系统进行注水替油会对油井含水率和产油量有较大的影响,即油水界面距离井底较近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采油厂注水系统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重整催化剂水氯平衡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15万t/a重整装置使用PRT-C/PRT-D催化剂的生产实际,分析并总结了常见的水氯平衡判断与调节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系统压力、重整原料油中环烷基含量决定系统的含水量;在温度、压力稳定,重整原料含水质量分数为(5~9)×10-6的条件下,水氯平衡的调节可只对氯含量进行,但切忌长时间过湿操作,或瞬间水冲击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对水氯平衡的判断主要看反应器温降(特别是第四反应器)、稳定汽油辛烷值、重整循环氢纯度以及φ(碳一)/φ(碳一 碳二 碳三)和φ(碳三)/φ(碳一)值,当出现较大异常现象时,应首先分析重整原料的氯含量;在水氯平衡调节中,应在降温下补氯补到微过量,然后以1℃的幅度提温调节;对水氯平衡的调节应考虑多因素,绝不能盲目地提温,且如果长时间达不到预期目标,应降温处理。  相似文献   

18.
赵艳红  姜汉桥  李洪奇 《石油学报》2021,42(8):1081-1090
为研究注水开发油田注水通道的状态,通过将油田动、静态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油田勘探开发动、静态数据进行注水井地层吸水状态预测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完成地层吸水状态分类;然后结合动、静态数据生成机器学习样本,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地层吸水状态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地层吸水状态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进...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利用取心或测井资料很难有效判断储集体结构,同时常规试井解释软件适应性差,应用受到限制。以喀斯特岩溶特征为基础,利用注水指示曲线,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油井地质概念模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储层改造措施,提高措施的有效率和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注水泵站的优化运行,降低注水单耗,实现系统节能,研发了PCP技术设备,在PCP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SPCP压流双控自动注水泵站系统。该系统采用增加前置泵低压变频调节,利用离心泵串联的特性变化以及仪表检测、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手段,由双置增压泵,通过变频调速器和控制柜,分别控制增压泵流量和压力,从而控制注水泵出口流量和压力,达到压力、流量双控的目的,实现了油田的自动化注水,提高了注水效率,降低了电能消耗。实践证明,该系统与采用高压变频器相比,可以提高泵效,每天节约用电5959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