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系统痕迹化石——古土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首次将古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痕迹化石进行研究 ,旨在探索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留下的痕迹化石特性 .根据古土壤的特性 ,计算成壤期其时其地的古代雨量和古代气温 ,并根据土壤成熟度来推算成壤期所持续的年限 ,从而说明了古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痕迹化石重要的环境学和年代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植物痕迹化石与古土壤之发现及其环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活动痕迹与作为生态系统痕迹化石的古土壤(Paleosol)关系密切,两者都是现代痕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东濮凹陷油气区钻井岩芯中获得的资料,对植物根迹和古土壤作了环境分析,指出其在辨别海相,非海相,层序界面,古地理,古气候方面的显著作用,为油气储层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苏南孔山剖面和皖东太湖山剖面上泥盆统五通组观山段采集到痕迹化石11属13种,依据其组成和分布特征,将这些痕迹化石划分为两个组合,即Arenicolites组合和Palaeophycus组合.前者可归入Seilacher(1967)的Skolithos痕迹相,代表高能滨岸环境;后者可归入Cruziana痕迹相,代表正常浅海环境.对Palaeophycus组合进一步划分,区别出A、B两个亚组合.分析表明,亚组合B形成于比亚组合A稍远稍深的滨外环境,这一结论,与前人认为五通组为陆相沉积不同. 相似文献
5.
济源地区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中的痕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源地区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发育有大量的痕迹化石,对其生态习性分析表明它们形成在低氧、静水的局限性泥质碳酸盐台地环境中。云斑状构造是早期白云石交代作用优先沿着痕迹化石Thalasinoides潜穴进行,然后向围岩扩散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图案型痕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的细粒浊流沉积物中发现了图案型痕迹化石,确认属于耕作迹中Paleodictyon古网迹属痕迹化石中的P.(Glenodictyon)(窝网迹)和P.(Squamodictyon)(鳞网迹)2个亚属.通过与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对比,认为研究区发现的样本为海相痕迹化石,这就证明研究区在古近纪时期存在海洋环境.这是佐证东濮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在古近纪存在海侵的重要证据,对这一盆地的古环境分析及未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濮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湖泊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湖泊沉积中的痕迹化石丰富.在所观察的十几口取芯井段中共采得痕迹化石14属19种,可归入六个组合.1)Skolithos SP.2—Muensteria SP.1组合,反映滨浅湖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中的痕迹化石面貌;2)Arenicolites SP.—Skolithos SP.1组合,是水下扇中扇区席状砂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组合;3)Skolithos SP.3组合,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特有的痕迹化石组合:4)TrichichnusSP.——Muensteria SP.2——Gordia SP.组合,产于三角洲远端坝或水下扇席状砂沉积中;5)Helminthopsis SP.——Cruziana problematica——细分枝痕迹组合,反映了前三角洲至深湖泥岩中的痕迹化石特征;6)Chondrites SP.2组合,是咸化深湖沉积中特有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紊流事件沉积中的痕迹化石,已识别出三种类型的痕迹群落。一类系深水浊流沉积中的砂蚕迹痕迹群落,横向上依照内扇→中扇→外扇的分带性,它又可划分出三种不同的痕迹化石组合;二类是与浅海环境中风暴沉积伴生出现的二叶石迹痕迹群落,它可按水深带进一步分出四种痕迹化石组合;第三类为洪水事件沉积或洪泛平原沉积中常见的斯柯耶尼亚迹痕迹群落,它以动物痕迹和植物根迹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土-古土壤发育指数的环境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玉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19(3):69-73
在确认"黄土也是古土壤"的前提下,对新近发现的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宁夏彭阳剖面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CaCO3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系统测试。通过设立土壤发育指数,构建了800kaBP沙漠黄土生态脆弱区的高分辨率环境图谱。此图谱由8次较大规模的寒漠扩张,1~3次亚热带北迁所组成。这对丰富黄土古环境变化信息,加强区域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可以有效帮助侦破事故逃逸案件.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现场一般会留下肇事车辆的轮胎痕迹.在不同胎压和负载工况下对几种车型进行了实路实验,测量了各种条件下的轮胎实际接地痕迹宽度,并进行了去畸及均化处理,最后利用加权综合评判的方法求解出轮胎痕迹接地宽度的特征值.将它与现场的肇事车辆轮胎痕迹宽度进行比对,可以帮助快速判断肇事车辆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观测,作者讨论了油房庄组古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认为该组古土壤发育于曲流河泛滥平原上暂时性湖沼泥质沉积以及滨湖粉砂岩沉积两种沉积微相中;与该地区晚三叠世谭庄组的古土壤进行对比后,认为油房庄组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比谭庄组更趋于高温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野外观测,作者讨论了油房庄组古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认为该组古土壤发育于曲流河泛滥平原上暂时性湖沼泥质沉积以及滨湖粉砂岩沉积两种沉积微相中;与该地区晚三叠世谭庄组的古土壤进行对比后,认为油房庄组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比谭庄组更趋于高温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焦作地区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灰岩8~11层。灰岩中含有丰富的牙形刺化石。笔者在刘庄西北沟剖面太原组九层灰岩中获得牙形刺7属16种。其中台型牙形刺占主要地位。其次为复合型。该区太原组牙形刺组合为: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Strep.wabaunsensis-Strep.gracilis 一个组合。根据 Streptognathodus 属各种的共生关系的不同,可进一步划为三个亚组合。上述组合可与华北的太原西山、陵川、徐州、禹县等地及新疆地区相应层位的牙形刺组合进行对比。还可与北美阿帕拉契亚山脉中段等地及苏联莫斯科近郊等地相应层位的牙形刺组合(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对济源盆地谭庄组油页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介绍,对大量样品进行了含油率测定,表明含油率平均只有0.3%,最高的有1.68%,远远达不到油页岩的边界品位(3.5%).从地球化学角度对油页岩进行研究发现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4.68%,最高可达到11.63%;有机质类型多属于腐殖-腐泥(ⅡA)和腐泥-腐殖(ⅡB)型,是介于生油和生气之间的过渡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6.
济源盆地谭庄组富有机质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济源盆地谭庄组油页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介绍,对大量样品进行了含油率测定,表明含油率平均只有0.3%,最高的有1.68%,远远达不到油页岩的边界品位(3.5%).从地球化学角度对油页岩进行研究发现: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4.68%,最高可达到11.63%;有机质类型多属于腐殖-腐泥(ⅡA)和腐泥-腐殖(ⅡB)型,是介于生油和生气之间的过渡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痕迹物证的收集工作可以说是公检法司实际材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较为困难的地方.就目前来看,痕迹物证收集工作在我国得到高度重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实际中,痕迹物证因其较高的专业性与关系的复杂性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痕迹物证的常规收集工作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客观性、全面性和精准性以及准时性.痕迹物证的需要侦查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珍贵和脆弱的痕迹物证要加强保护,要不断促进痕迹物证收集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为公检法司的常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
回顾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史,结合人机工程学知识,提出以人机工程学痕迹为视角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方法,并从人体静态尺寸和家具实际尺寸出发,将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分为矮型时期、过渡时期、高型时期.综合各类因素,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家具在人机痕迹上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中国古代家具表现出的共同人机学思想,即返朴求素、致用利人、重己役物及和谐观,并进行具体分析;将3个时期的家具从尺寸、需求、舒适度和审美观4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寻找其演变发展规律.从人机学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变化,对弘扬古代安全文化和人机工程学发展以及今后家具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个体指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指纹检验是刑侦工作中一条较为重要的破案渠道.刑侦人员可以通过物理技术、显影技术等手段,提取并检验遗留在案发现场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进而对嫌疑人犯罪活动轨迹以及案发时现场人数等重要信息做出有效判断,能够推进案件的发展、顺利侦破案件.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常规指纹检验方法,指纹识别,更加稳定快捷的识别技术,提高指纹痕迹提取和保存水平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