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瑞平电厂原风水联合冷却冷渣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查找资料与现场数据统计,有针对性地对冷渣器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冷渣器基本解决了原来存在的排渣温度高、进渣量无法控制、进渣水冷套容易泄漏等问题,仅减少灰渣物理热损失一项,可提高锅炉热效率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对印尼金光集团巴拉旺纸浆厂自备电站扩建工程6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灵式滚筒冷渣器的结构特点、调试方式、运行方式作了分析。为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配套冷渣器的调试及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接触式风水共冷的灰渣冷却方式,研究了这种冷却方式对流化床灰渣的活化作用机理.在冷渣器中通入冷却风使高温灰渣处于流化状态,通过雾化喷嘴将冷却水喷入床内与灰渣直接接触.采用分峰法对冷却后灰渣样品的X衍射图谱进行非晶态含量分析,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灰渣的活性指标--抗压强度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冷却方式与堆积自然冷却、风冷、喷雾冷却等相比,冷却速率提高5倍以上;对灰渣颗粒表面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有效增加了灰渣中的非晶态矿物含量,使灰渣得以活化;灰渣的抗压强度比提高了5%~10%.  相似文献   

4.
滚筒冷渣器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上,其运行可靠性和热量回收性能是保障锅炉机组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从冷渣器的结构和锅炉机组运行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宁夏国华宁东电厂330MW CFB机组上滚筒冷渣器流渣的原因.针对滚筒冷渣器设计、返料腿和排渣口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在锅炉运行方式,入炉煤粒径控制及煤种掺烧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抑制冷渣器流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滚筒冷渣器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机组上,其运行可靠性和热量回收性能是保障锅炉机组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从冷渣器的结构和锅炉机组运行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宁夏国华宁东电厂330MW CFB机组上滚筒冷渣器流渣的原因.针对滚筒冷渣器设计、返料腿和排渣口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在锅炉运行方式,入炉煤粒径控制及煤种掺烧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抑制冷渣器流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平朔煤矸石电厂300 MW CFB空冷机组采用的冷渣器余热利用的现有系统,提出了2个新的方案。通过等效焓降法对不同负荷下的3个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到了冷渣器与7号低压加热器串联布置为最佳的冷渣器余热利用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100%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0.12 g/k W·h到0.95 g/k W·h,75%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0.63 g/k W·h到1.32 g/k W·h,50%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1.91 g/k W·h到3.15 g/k W·h。此外,还简要分析了冷却水量和排渣量对冷渣器余热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数值计算对风冷式冷渣器的预测能力,检查设备性能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为以后的设计及改型提供依据,数值模拟了用于煤粉炉炉渣冷却的风冷式冷渣器,并对此设备运行中的几个参数进行了测试。计算中选用RNGk-ε湍流模型,计算几何尺寸参照干渣机的实际尺寸,网格为非结构化网格,进口边界条件按照实验测定的值给定。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测试结果相符,说明数值计算对此类设备的设计和改进有一定指导意义。此设备仅用空气冷却炉渣,起到了节水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炉渣的余热。此设备在高负荷下不能满足排渣温度要求,需要对设备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性能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两级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它可以全年运行,能够回收利用室内排风的冷热量,与同类型采用单级除湿的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通过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是影响冬季热回收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却器应按冬季工况进行设计和匹配.在夏季工况运行时,当除湿器入口溶液浓度、除湿器之间的流量比例、外循环比例分别为30%、0.25、0.15时,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值最佳,在西安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下,其性能系数COP等于0.791,所需再生器入口溶液温度为48.5℃.  相似文献   

9.
以华能白山煤矸石电厂330MW新建机组为实例,分析了采用凝结水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进行冷却的可行性.结论认为采用凝结水冷却冷渣器是完全可行,可以提高机组经济性,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以华能白山煤矸石电厂330MW新建机组为实例,分析了采用凝结水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进行冷却的可行性.结论认为采用凝结水冷却冷渣器是完全可行,可以提高机组经济性,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