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水沙呈减小趋势,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水量年内分配首次发生改变,汛期来水量比重小于非汛期;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河道整体呈淤积状态,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保持相对稳定的冲刷;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河道过流断面减小,主槽萎缩,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道断面以冲深下切为主,下游持续冲刷有助于中水河槽塑造。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案库区冲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少军  韩巧兰 《人民黄河》1996,18(9):25-26,29
本文用改进后的黄河加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对三门峡水库潼关以下库区1960-1988年共28年的实测水沙系列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针对波浪工水库支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库区支流淤积的计算模式。应用模型计算小浪底水库5种不同运用方案库区的冲淤情况,计算结果经分析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陈效国  吴致尧 《人民黄河》2000,22(8):1-2,14
回顾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以来水库减淤运用的研究情况,总结以往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对水库减淤作用、水库运用方式与分阶段运用、主汛期调水及运用方式的动态研究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分析论证了调水调沙与拦粗排细、近期调度与长远分析、小浪底工程与其他治黄工程建设等问题的辩证关系。提出水库初期运用应以调水为主,其后逐步抬高运用应与适时降低水位冲刷相结合,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跟踪研究,及时合理调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11月~2007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运用8年来,累计冲刷量为10.549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占全年冲刷量的69%,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2 000 m3/s的洪水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38%,6次调水调沙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20%;②下游河道冲刷量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冲刷强度沿程逐渐减弱,高村以上河段的断面形态调整为展宽和下切同时进行,高村以下河段以下切为主;③下游河床明显粗化,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加;④平滩流量基本为3 650-5 800 m3/s,部分河段仍小于4 000 m3/s的低限标准.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的开发目标足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减淤实质上也为了防洪。使下游河道保持一定的排洪能力,实现长治久安。利用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都是实现下游河道减淤的手段。拦沙会有一定的减淤效果。但拦沙库容有一定限量,不能较长期发挥作用。另外。进入下游的泥沙约1/4淤在下游河道。还有3/4入海。如果拦的是入海泥沙。那么减淤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发生上段宽河道冲,下段窄河道淤的不利局面。2002年7月,小  相似文献   

6.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特性及水库对水沙的调控效果,对比计算有、无小浪底水库两种工况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变化及减淤作用。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比为1.373∶1,其拦沙减淤效果与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及河道边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36年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总结了低含沙非漫滩洪水、中含沙非漫滩洪水、较高含沙非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一般含沙漫滩洪水及非汛期河道的冲淤规律和各河段的相互调整关系,指出了各河段冲液最严重的洪水类型,确定了各河段冲液羡衡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水库经过十多年运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年来,经过黄委会精心准备,合理调度,利用调水调沙实验,使得有限的水流在小浪底水库人工塑造异重流取得成功。文章分析了坝前异重流厚度与入库流量大小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规律、排沙减淤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按照以防洪减淤为主的开发任务,小浪底水库7月11日-9月30日平水期实行调水调沙运用。水库调节使出库流量两极分化,尽可能避免花园口断面出现800-2600m^3/s对艾山凤下河道减淤不利的流量,利用大水输沙,提高下淤河道尤其是艾山以下河道的防洪减淤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宏先  王帅都 《红水河》2012,(4):102-10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处在承上启下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在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围绕水库的开发目标,特别是水库减淤问题,针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水库投入运用以来,进行了11次调水调沙试验和运用,不仅将长期的研究成果付诸实施,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水沙运行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12.
尚红霞  茹玉英  李勇 《人民黄河》2005,27(12):38-39
小浪底水库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至2004年10月,实测库区淤积泥沙14.991亿m^3,其中绝大多数是中粗泥沙,主要淤积在干流,库区淤积量时空分布不均,坝前干流河段河床仍在抬高,干支流库容淤损有别。  相似文献   

13.
东台子水库位于西拉木伦河中上游的林西镇东南约50km处,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西拉木伦河为多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1.14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为277kg/m3。泥沙问题是影响东台子水库规模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预测水库的入库沙量及淤积部位对水库的规划设计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玛拉克河中下游规划有大石峡、小石峡2座水库,两坝址相距约11 km,其中小石峡水电站已建成,自2012年运行以来,库区河床抬高,对上游大石峡水库的发电尾水位有较大影响。文章运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坝下游(大石峡水库坝下至小石峡水库坝前)在运行10、20、50年后的河道冲淤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①当大石峡枢纽投入运行后,由于"清水下泄"形成坝下冲刷,同流量条件下尾水渠水位将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②随着河床粗化、冲刷幅度减弱,又因为小石峡坝前淤积发展,运行20年后大石峡水电站尾水渠水位反而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韩其为 《人民黄河》2006,28(1):1-3,11
根据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和三门峡水库2002年11月至2005年10月改变运用方式的原型试验,对潼美高程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指出三门峡水库在1974—1985年12年内曾经处于淤积平衡,并强调了其相应的来水来沙及坝前水位的条件;后来平衡被破坏,主要是来水来沙变化所致。对近一年来三门峡水库汛期敞泄排沙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三门峡水库经过一定流量冲刷后,即令再来大流量也难以冲刷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水库冲刷与淤积并不是完全可逆的。这个情况在研究三门峡运用方式时应引起注意。最后提及了数学模型对潼关高程研究的一点看法和对研究结果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对巴家嘴水库各运用时期库区的冲淤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排沙运用方式对库区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运用时期库区淤积严重,年均排沙比仅为0.043%;第一次自然滞洪运用时,水库淤积仍较为严重,第二次自然滞洪运用时期的库区淤积量比第一次的减少较多;蓄清排浑运用时期水库淤积量明显减少,排沙比为62.6%~77.8%。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利用NDV对泄水闸下泄水流右侧区域的三维流速进行测量,重点分析尾坎下游主泄流区和回流区的的水流特性,研究水流对河床的影响,分析南津渡水库闸坝下游河床冲刷破坏的原因。试验研究表明,造成南津渡水库下游回流区河床冲刷的主要原因是流速的分布特点,而造成主泄流区河床冲刷的主要原因是下泄水流所携带的紊动能。  相似文献   

18.
引水枢纽工程的修建必然改变原河段的河势及形态,塔里木河乌斯满枢纽工程在修建前通过模型试验,对引水枢纽结构改变前后的水面线、流态、流速、枢纽上下游冲淤地形、泥沙出库率、闸后冲深进行研究,表明枢纽结构改变后,对河道水边线的影响较小,而加大了河道主槽水流流速,增强了水流挟沙能力,增大了泥沙出库率,减小枢纽上游泥沙淤积,加大了闸后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的来水来沙特性,对水库下游河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刷。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工程运用后必将对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游河床、水资源供给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为了与工程运用后作一对比,2005年对丹江口水库坝下游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进行了一次1/10 000水道地形测量。从历年观测资料看,从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即汉江中游各河段河床出现了大量的、不同程序的冲刷,经分析计算得出,坝下游河段冲刷强度随时间及距坝里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且与来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4,(8):4-6
基于小浪底水库控制水位分别为210、220 m,洪水过程分别为12、16 d,库区淤积量分别约为32亿、42亿m3,进行了4组降水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库容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边界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入库流量、含沙量越大,冲刷历时越长,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下,控制水位越低,则库区冲刷效果越好;相同水沙条件和控制水位下,前期淤积面越高,则冲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