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指出要纺出高品质优良的大麻混纺纱线,必须从优选原料入手,重视做好大麻纤维纺纱前预处理工作,针对大麻纤维的优缺点,从优化纺纱工艺及对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等方面作了重点叙述,为纺好大麻混纺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PTT粘胶PLA三组分混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PTT粘胶PLA三组分混纺纱的纺纱工艺。以PTT纤维、PLA纤维、粘胶纤维进行混纺加工,设计了六种三组分混纺配比。针对三种纤维各自的特性和各个混纺配比的特点确定了条混的纺纱工艺流程,通过优化并条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细纱捻系数,使各个配比方案混纺纱的成纱质量均能够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3.
总结薄荷纤维中空涤纶绢丝棉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要点。介绍了薄荷纤维、中空涤纶、绢丝和棉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物理性能指标;薄荷纤维中空涤纶绢丝棉混纺织物的纺纱及织造工艺流程,各工序工艺参数优化配置和采取的技术措施;测试了纱线及织物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开发出的薄荷纤维/中空涤纶/绢丝/棉50/30/10/10 14.7/14.7 551/354 266混纺织物完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指出:合理生产工艺,规范操作,解决纺纱和织造过程中的工艺难点,是研制开发该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利纺制出棉PTT混纺针织纱,针对PTT纤维的特性,通过合理配棉,采用棉包预混和棉条混和的两步混和法,优选清梳工序各部速度与隔距,并条、粗纱、细纱工序控制好纺纱张力,络筒工序合理设置电清参数,严格控制温湿度,确保了棉PTT混纺针织纱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5.
张营  曹贻儒  李世朋 《印染》2013,39(15):21-23
为了充分发挥PTT/羊毛纤维混纺织物中二种纤维的特长,原料选择时,PTT纤维长度与羊毛纤维接近但略长,细度与羊毛纤维接近但略细,以增强毛型感,改善起毛起球。文中对纺纱、织造、后整理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具体的工艺参数,并指出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竹纤维、PTT、棉混纺牛仔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竹纤维、PTT纤维、棉混纺牛仔织物的纺纱及织造工艺流程,讨论了各工序工艺参数及工艺原则.所开发的新型牛仔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菌,富有弹性,手感柔软,有很好的保形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云母冰凉纤维与圣麻/金属混纺纤维的性能差异,将圣麻与金属纤维条在并条工序进行条混,与云母冰凉纤维分别成纱,优化工艺配置,优选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纺纱、织造过程,成功试织。对冰凉纤维纺织品的开发具有一生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3种纤维的品质特性,充分发挥3种纤维的优点,开发了牛奶蛋白纤维45%/PPT/45%羊绒10%的混纺针织纱.结合新品开发生产实践,对影响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纺纱工艺和工艺配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着重强调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对牛奶蛋白纤维、PTT、羊绒混纺针织纱和纯羊绒针织纱成品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Tencel维纶混纺高强织物的设计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Tencel维纶混纺高强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针对织物高强、耐磨、透气的特殊使用要求,在优选原料和纺纱工艺以保证成纱质量的基础上,整经工序采用"小张力,中车速"的工艺;浆纱工序改进浆料配方,采用"两高一低"上浆工艺并严格控制浆纱张力;织造工序合理设置喷气织机工艺参数,使产品各项质量指标都达到了使用要求,织机效率达95%,坯布下机一等品率达8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PTT纤维的形状记忆性与蚕丝优异的服用性能相互融合,以绢纺工艺将PTT纤维与绢丝混纺,制成混纺比为50:50的PTT/绢丝混纺纱,并以其为经纬纱设计织造了5种PTT/绢丝混纺面料,此外还以相同规格织造了3种纯绢纺纱对比试样。测定了这8种织物的手感、悬垂性及保形性(折皱回复性、拉伸回弹性)、透通性(透气、透湿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对比分析了PTT/绢丝混纺织物和纯绢丝织物的风格和服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TT纤维对绢纺织物的风格与服用性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与纯绢丝织物相比,PTT/绢丝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拉伸回弹性提高,柔软性和悬垂性好,滑糯性、透通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略差。  相似文献   

11.
亚麻Lyocell混纺纱转杯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亚麻Lyocell混纺转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对亚麻原料预处理、选择合理的原料混和工艺、前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对分梳辊速度、纺杯直径与转速、捻系数、阻捻盘形式及纺纱张力等转杯纺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得到提高。亚麻/Lyocell 70/30 24 tex混纺转杯针织纱的较优转杯纺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5 000 r/mim,分梳辊速度7 300 r/min,捻系数370。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竹纤维、羊毛、羊绒的风格特点出发,确定合理的混纺比和纱线支数,选择适宜的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竹纤维/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爽竹呢)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产品的服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36.5 tex Coolmax/涤/棉混纺色织物的纺纱和织造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关键技术要点。浆纱工艺以"高浓度,低黏度,高压浆力,重被覆,轻渗透,慢车速,小张力,小伸长"为原则;织造通过确定适当的上机张力、后梁位置和开口时间以提高织机梭口清晰度,从而改善织物布面质量,提高织机效率。对该织物的力学、舒适及弯曲性能等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羊毛/桑蚕丝/亚麻休闲面料的原料特点、产品开发思路及规格。为了达到产品具有丝的光泽和亚麻类产品麻节效果,针对亚麻纤维含量高纺纱困难,通过混料试验来优化产品的混纺比,亚麻纤维比例在25%以上时,混纺产品具有很强的麻类产品的麻节效果。采用半精纺设备纺纱,优选各道工艺,先将羊毛、桑蚕丝、亚麻3种纤维混纺成单纱,再和2.2 tex桑蚕丝并线、加捻;织造上浆,选择紧度偏小的工艺;后整理采用平幅工艺,防止产生折痕。开发的羊毛/桑蚕丝/亚麻混纺产品色泽高雅、花型新颖,具有毛的温暖感、丝的柔滑感、麻的粗犷感,以及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悬垂性。  相似文献   

15.
优化乌拉草棉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乌拉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乌拉草纤维预处理、采用称重原料混和工艺、优选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对转杯纺工艺中分梳辊速度、转杯工艺及纺纱张力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棉/乌拉草75/25 36tex混纺转杯纱采用较优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7 000r/min,分梳辊速度7 300r/min,成纱捻系数420时,乌拉草混纺转杯纱可顺利生产,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探讨四成份高密弹力织物的开发及生产技术措施。以大麻/竹/有机棉25/30/45 14.5 tex混纺精梳纱为经纱,大麻/竹/有机棉/弹力纤维25/30/40/5 14.5 tex混纺精梳弹力纱为纬纱进行交织。从织物风格、织物规格及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大麻/竹/有机棉高密弹力敘纹布的开发过程。重点对织造工序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开口时间、梭口高度、经位置线的确定要利于开清梭口、保证织物风格;经纱上机张力、纬纱张力的设定要利于降低断头率,偏小掌握;开夹器开夹时间、废边综平时间的设定要利于减少织疵,正确控制。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织机效率达到80%以上,产品下机一等品率为95%以上,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麻竹纤维混纺弹力纱的可纺性,根据原料特性,以大麻/竹纤维55/45 27.8 tex混纺弹力纱为例,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参数及关键措施.提出大麻纤维要加适量柔软剂进行养生处理;因两种纤维性能差异较大,采用条混工艺,并在细纱机上安装弹力丝喂入机构;通过各工序的合理配置,最终成纱质量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蓖麻蚕丝/PTT混纺小提花织物的规格特征,对其生产过程和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根据蓖麻蚕丝/PTT混纺纱线的性能特点优选了络筒、整经和浆纱等织前准备工艺,在喷气织造过程中重点解决了经纱断头和纬纱回弹及飞行受阻的问题。所开发的面料既有真丝的光泽又具有较好的折皱回复性能,能够推动蓖麻蚕丝产业的发展,并提升纺织产业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毛纺科技》2021,49(1)
介绍了澳毛/大麻/羊绒60/30/10混纺针织纱线(线密度19.2 tex×2)的原料特点、产品开发思路及纺纱工艺。采用大麻纤维与澳毛、羊绒混纺纱织制的织物具有天然持久的抗菌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抗菌面料更高的要求,提升混纺纱的抗菌能力,使用绿色抗菌剂对澳毛和羊绒散纤维进行抗菌处理,可以使澳毛/大麻/羊绒混纺织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能力从93%提升到98%。通过优化半精纺各道工艺,解决了大麻纤维和澳毛、羊绒适纺工艺存在差异的问题。开发的澳毛/大麻/羊绒混纺产品不仅具有抗菌效果,而且色泽艳丽,兼具羊毛舒适保暖、大麻清爽透气、羊绒手感滑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将大麻纤维与柞蚕丝落绵通过一定比例混纺,可集两种纤维的优点于一身。文章介绍了大麻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探讨了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针对两种纤维的特点,合理的配置工艺参数,可生产出优质的大麻/柞蚕丝混纺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