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综 《质量探索》2008,(1):10-12
加快构建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2008年,质检部门要全力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质检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的、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严格检验检疫为主要手段的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今年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是由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社会质量监管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管体系共同构成的。三种监管体系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板,只有三种监管体系的协同配合,才能构成对总体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管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政府质量监管的主要特征是"强制性"。政府质量监管最重要的职能,是为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这就是政府质量监管发挥核心功能和主导作用的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2008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质检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的、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严格检验检测为主要手段的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粮食质检系统承担着原粮和成品粮的质量检测、粮食卫生污染监管、粮食市场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粮食系统改革,粮食产业逐渐市场化,商业化,粮食质检系统监管力度,制度体制建设,人员配备,专业技术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毅 《工业计量》2014,(2):5-10,18
正一、服务大局,尽职履责,各项工作卓有成效2013年,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计量战线按照总局"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不断夯实计量技术基础,认真履行计量监管职责,发挥计  相似文献   

6.
《世界标准信息》2008,(5):19-21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质检总局贯彻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巩固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建设”两个链条、两个体系“的重要措施,是运用电子政务手段,提高质量监管能力的重要措施。电子监管网是政府质量监管的工作网。由中信集团提供网络、  相似文献   

7.
张业  李世奇 《标准科学》2014,(11):93-96
本文明确了质量信用和质量信用体系的内涵,并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基于实名制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社会质量信用体系中的定位;从技术层面,剖析了基于实名制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在质检系统内与质检系统外的双线应用接口定位,为平台建设明确了研究方向,同时为其他领域信用信息化平台建设,乃至社会信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8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切实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是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质检事业的根基和血脉,也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提出,建设并不断完善包含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检疫在内的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是实现我国质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纲要》分为概论、体系构成、改革发展、制度保障四章。科学总结了质检科技理念,以及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内涵、现状和挑战;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标准导报》2013,(6):36-37
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广泛关注。质检总局高度重视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支树平局长明确要求在质检工作各个领域要重视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把儿童用品作为全系统监管的重点,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儿童健康安全。2012年11月,质检总局印发《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国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认证认可工作更加紧贴国家发展和质检工作全局,抓质量,夯实质量管理体系,彰显质量基础作用;保安全,突出风险防控措施,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促发展,配合国家产业政策,深入重点产业领域;强质检,努力在严抓严管、科技进步、和谐共建方面走在前面,当好表率。认证认可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孙向东 《中国计量》2010,(12):23-23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监管重点产品质量的制度保障,对维护国计民生和广大消费者权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生产许可证既是生产企业对社会的质量承诺,也是质检系统代表党和政府行使产品质量监管的职责所在。因此,帮助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尤其是完善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始终是各级质检机构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蔡倩 《中国科技博览》2013,(22):241-241
质检信息化是提高我国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而组织机构代码则是质检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机构代码在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诠释了组织机构代码在质检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不断提高代码数据质量,支持数字质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宏观质量管理存在信息共享性差、信息综合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分析了我国宏观质量监管存在的不足,根据加强宏观质量监管需开展质量风险预警的现实要求以及面向多层次、多部门质量信息共享和动态协同监管的需求,分析和提出了构建宏观质量发展评价与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目标、功能架构,构建出系统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最后对系统实施等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对于跨境电商的产品监管主要按照个人自用物品进行,关注有无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质量方面由个人负责,就像从国外买东西回来一样。具体到食品,目前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仍在过渡期,质检总局工作主要放在风险监测上,并实时发布警告给消费者提示,过渡期结束后如何监管仍在调研,如果纳入货物管理,质检总局就要从准入到注册、许可等进行全链条监管。  相似文献   

15.
悦读     
《中国标准导报》2013,(7):72-75
经典再造:我国第一部认证认可专业性综合工具书《质检工作手册·认证认可监管》隆重面世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12月向社会隆重推出大型系列丛书《中国质检工作手册》。《认证认可监管》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册,汇集了认证认可/合格评定的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和工作实务,总结提炼了国家认监委成立十年以来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成果,体现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建设"大质量工作机制",就是要把质量监督工作从单纯的产品监管转变到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宏观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7.
声音     
《认证技术》2014,(1):17-17
支树平 “要集中智慧和精力搞好质检体制和机制改革,对质量监督省以下分级管理、检验监管制度改革、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标准体系建设、组织机构代码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8.
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顾客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中。本研究尝试将质量功能展开方法引入质检机构顾客满意度评价工作,构建了"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屋",建立了较完善的可数量化质检机构顾客满意度指数,形成顾客满意度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并以C所为案例进行了实测评价和改进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国家质检总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检工作,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强把关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检工作体系,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在全面做好质检各项工作过程中,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拓宽质量工作内涵,实现“质量…  相似文献   

20.
1月18日,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支树平在讲话中指出,认证认可是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先进手段、可靠工具、重要支撑。要坚持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在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的框架下,完善制度、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