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温高压(HTHP)、泡沫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制备了较稳定的CO2泡沫,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盐度和剪切速率对CO2泡沫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盐度对幂定律指数(K,n)的影响较大。流动稠度指数(K)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呈二次函数关系,流动行为指数(n)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K和n均为盐度的二次函数。修正后的幂函数模型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25%~1%、盐度为0.5%~8%、剪切速率为10~500 s-1的条件下均可适用,且试验值和预测值匹配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吴俊峰  徐盼龙  杨展华  赵旭 《当代化工》2023,(4):993-996+1001
随着油田中大量轻烃采出,CO2与地层原油的极性差异变大,萃取原油效果变差,并且由于黏性指进和过早突破的问题,开发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基于此,初选6种目前常用的驱油表面活性剂,进行溶解度、降黏实验以及耐盐、耐温实验,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和评价。通过细管驱替实验测定地层压力下纯CO2驱和复合驱的驱油效率,评价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S能大大降低原油黏度,有效改善其流动性,并能溶于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同时化学稳定性也符合生产要求,可作为驱油剂使用;在不高于混相压力下,以0.08 PV的表面活性剂段塞注入地层,在各个压力点下,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都比纯CO2驱要高,证明了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原油MMP降低了5 MPa,使得油田的CO2近混相驱甚至混相驱具备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的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今各国都在研究降低CO2排放的措施,希望能够开发一种易于工业化应用的吸收剂。通过研究黄腐酸浓度、CO2流量、反应温度、吸收时间和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效果的影响,探索黄腐酸作为CO2吸收剂的新工艺。结果表明,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反应条件: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反应大气压为1.01×105 Pa、吸收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0 ℃,CO2流量为0.14 L/min。黄腐酸吸收CO2的循环次数可超过20次之多,CO2吸收量随着黄腐酸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室温扩散法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P修饰的Pt原位负载于ZIF-8上制得新型复合多相催化剂,并探索了其在无溶剂无共催化剂条件下催化CO2与氧化苯乙烯合成苯乙烯碳酸酯的活性。结果表明,Pt明显提高了ZIF-8的催化性能,且所得催化剂的活性随Pt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体系中起泡剂和稳泡剂的吸附量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起泡剂和稳泡剂在含油、不含油条件下的滞留量。研究结果表明,稳泡剂的吸附等温线呈L型,油砂上的饱和吸附量小于石英砂上的饱和吸附量;起泡剂的吸附等温线呈典型的S型,油砂表面上的吸附量总是小于在石英砂表面上的吸附量;稳泡剂和起泡剂的动态吸附量都小于在岩心砂上的静态吸附量,化学剂在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小于不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6.
金永辉  王娟  蒋杨 《化学工程师》2022,(9):59-62+77
本文以环保、低成本的纤维素纳米纤维(NXW)为延长油田用新型泡沫稳定剂,采用4种不同电性能的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含NXW泡沫的初始发泡体积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NXW泡沫在高压、高温以及实验室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与含CMC钠盐(NaCMC)的泡沫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此外,还考察了含NXW泡沫在盐存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于NXW表面带负电荷,泡沫的初始体积和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密切相关;NXW作为泡沫稳定剂优于NaCMC,NXW浓度大于0.10(wt)%时,含NXW泡沫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含有NXW的泡沫的半衰期比不含NXW的泡沫半衰期长3倍。可用于延长页岩气储层改造泡沫压裂液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7.
CO2分离膜技术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气体净化的重要手段。设计制备新型混合基质膜(Mixed matrix membranes, MMMs)是同时提高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的有效途径。MMMs在多种膜分离材料中表现出了优异的CO2分离性能,并且其具有潜在的克服trade-off效应的前景,因此被研究者广泛关注。MMMs中的填充剂对其分离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MMMs中CO2的传递机制,从传统型填充剂和新型填充剂入手,总结了近年来MMMs中不同种类的填充剂在膜基质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对CO2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MMMs用于CO2分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赖向东  刘兴燕 《应用化工》2022,(S1):233-237
用于还原二氧化碳(CO2)获得低碳燃料,包括CO,HCOOH/HCOO-,CH2O,CH4,H2C2O4/HC2O-4,C2H4,CH3OH,CH3CH2OH等的电催化剂的最新进展。电催化剂主要分为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聚合物/簇、酶和有机分子等。主要分析了实现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电催化还原CO2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个实际应用的研究方向,旨在克服出现的挑战,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CO2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化学途径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并报道了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成果。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CO2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碳酸酯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还可通过CH4–CO2催化重整制成合成气来制备乙烯或含氧化合物等。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其它新型CO2化学利用技术,如通过合理设计的化学肺可将CO2直接转换为氧气,利用太阳能、电能和生物微藻技术实现CO2向有用化学品的转化以及作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利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得到改性SiO2纳米粒子,通过FTIR和接触角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SiO2-SDS纳米流体、改性SiO2-SDS纳米流体在有、无氯化镁存在下对CO2泡沫的起泡性、发泡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SiO2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在油-水体系中更亲油,在空气-水体系中更亲气;与SDS溶液(质量浓度0.236%,半衰期80 min)相比,SiO2(质量浓度0.06%)-SDS纳米流体、改性SiO2(质量浓度0.05%)-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均有所延长,分别延长至120 min、140 min;当SDS质量浓度从0.236%增至0.472%时,改性SiO2-SDS纳米流体的泡沫半衰期从140 min延长至270 min;在氯化镁存在下,改性Si...  相似文献   

11.
以塔里木油田公司某气田为例,对超临界回注和液相回注工艺参数的确定及2种相态下的输送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工程投资、运行能耗等方面对2种工艺进行对比,并结合该气田输送距离较短的特点,提出了超临界湿气回注工艺,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震  薛杰  王亚  周文斌 《辽宁化工》2012,41(9):911-913
将常规酸和泡沫流体相结合,研制出泡沫酸体系.对其作用原理、性能、岩心模拟室验进行了室内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泡沫酸具有缓蚀、低滤失等普通酸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良性能;泡沫酸对水相渗透率变化比值几乎没有改变,对油相有大的改变,对岩心的伤害小;适用于碳酸盐岩、砂岩地层的深部酸化与解堵.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五倍子原料中超临界CO2萃取单宁酸的方法,通过对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的实验,得出了优选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为44℃、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乙酸乙酯,萃取120 min效果最佳,得率为57.83%.经测定,萃取得到的单宁酸含量大于96%,本研究为制备高纯度单宁酸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相福  张新 《广州化工》2013,41(2):18-19,33
工业的发展加剧了CO2的排放量,过量的排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近年来人们对CO2的吸收技术尤为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CO2的化学吸收技术及工艺,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并指出未来二氧化碳控制技术中化学吸收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solid support adsorbent for CO2 capture was developed by loading pentaethylenehexamine (PEHA) on commercial y available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MCM-41 using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MCM-41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PEHA loading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o investigate the textural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CO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in a fixed bed adsorption syst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MCM-41 was preserved after loading PEHA. Surface area and total pore volume of PEHA loaded MCM-41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The 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60%of PEHA loading and 75 °C. The effect of the height of adsorbent bed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best 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CM-41-PEHA-60 reached 165 mg·(g adsorbent)?1 at 75 °C. Adsorption/desorption circle showed that the CO2 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CM-41-PEHA kept stable. ? 2014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 and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A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dS/C-TiO2系列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UV-Vis、FESEM、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柠檬酸(CA)/TiO2质量比R对CdS/C-TiO2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掺杂影响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及其微观形貌,掺杂后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还原CO2反应,当CA/TiO2质量比R=3/1时,催化活性最高,还原产物HCOOH和HCHO总收率达到533μmol/(g.h)。  相似文献   

17.
在8kg.h-1CO2流量下探讨了蚕蛹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蚕蛹油的较佳萃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蚕蛹油得率影响较大,其次是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的较优条件为:温度50℃,压力25MPa,时间2.5h,在上述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9.45%。  相似文献   

18.
注CO2驱油作为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油气田开采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阐述了CO2驱油机理,介绍了对应的驱油方式,其中着重系统地总结出了现行测定及评价注CO2驱参数的各种室内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2驱可以有效解决特低渗透油层注入难、采出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油井气油比上升速度快、气窜控制困难的问题。目前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是应用最广、成本最低的一种治理气窜[1]的方法。通过对油层岩心设定固定回压下,水气交替注入(WAG)与连续注CO2气方式的驱替试验,研究在相同注入压差下,水气交替方式驱替效率明显高于连续注气方式,且在注入压差较低的情况下,水气交替注入的效果更好;通过填砂管试验,研究了水气交替过程中压力上升规律,在交替注入过程中,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差不断升高,其中注水压差迅速上升,注气压差上升速度较低。并通过理论研究指导现场CO2驱工业化试验区水气交替实施,使试验区一直处于低气油比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为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PAN基活性碳纤维。测定了不同ACF样品的CO2吸附量,并通过氮气吸附、碘吸附以及红外光谱对所得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表面改性对活性碳纤维CO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碳纤维CO2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当活化温度为850℃时,所得活性碳纤维BET比表面积为1235m2/g,微孔比表面积为745 m2/g,在吸附温度为273 K、吸附相对压力P/P0为1时,CO2的吸附量达到87.29 m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