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鲜桑椹和牛奶为原料制备桑椹酸奶,测定其发酵24 h和储藏21 d总酚、总黄酮、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以期探明桑葚酸奶发酵贮藏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桑椹酸奶发酵期,其体系内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得到提高;储藏前段(1~10 d),桑葚酸奶体系各指标呈小幅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后期(11~21 d)则呈快速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发酵期和贮藏期桑葚酸奶体系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发酵可有效提高桑葚酸奶体系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且这部分活性物质和活性可以维持10 d。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菌发酵制备黑米发酵乳,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37℃、黑米浆与牛奶的体积比1∶1.7时,黑米发酵乳的感官评分达到86.91±3.2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桑葚(Morus alba L.)精深加工潜力,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种,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桑葚汁的理化性质、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葚汁是四种乳酸菌优良的生长基质,发酵结束添加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桑葚汁中活菌数皆超过11 lg(CFU/mL)。发酵过程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综合比较四种菌种的发酵能力,菌株LP的发酵性能最佳,发酵后桑葚汁中活菌数为12.5 lg(CFU/m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4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4.5 mg芦丁当量(R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3%,铁离子还原力(FRAP)为25.3 mg抗坏血酸当量(AAE)/mL,其抗氧化能力最强,菌株LP可作为桑葚发酵的最佳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薏苡仁发酵工艺的最优参数,该试验先通过测定薏苡仁发酵浆液中的pH值、总酸、还原糖、菌落总数等指标,确定最优发酵菌种;然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发酵工艺,分析薏苡仁发酵浆液中的总酚、β-葡聚糖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合于薏苡仁发酵的最优发酵菌种为植物乳杆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薏苡仁粉与水料液比1∶7(g/mL)、α-淀粉酶质量分数0.1%、接种量1%、发酵温度为37℃。薏苡仁发酵浆液中总酚和β-葡聚糖含量在发酵25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孙百虎 《中国酿造》2022,41(1):92-97
为提高桑葚(Morus alba L.)精深加工潜力,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种,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桑葚汁的理化性质、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葚汁是四种乳酸菌优良的生长基质,发酵结束添加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桑葚汁中活菌数皆超过11 lg(CFU/mL)。发酵过程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综合比较四种菌种的发酵能力,菌株LP的发酵性能最佳,发酵后桑葚汁中活菌数为12.5 lg(CFU/m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4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4.5 mg芦丁当量(R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3%,铁离子还原力(FRAP)为25.3 mg抗坏血酸当量(AAE)/mL,其抗氧化能力最强,菌株LP可作为桑葚发酵的最佳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桑葚干果为实验原料,考察桑葚发酵液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能力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现前发酵10 d的类黄酮和花青素类物质受发酵的影响逐渐变少,而总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抗氧化活性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发酵开始时下降了近50%。DPPH和FRAP法相较于ABTS法,更适合表征桑葚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情况。桑葚酒再经过40 d陈酿最终残还原糖为14.21 g/kg,乙醇浓度为101.6 g/kg,总酚含量2.124 g/kg,花青素含量579.4 mg/kg,类黄酮41.2 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1.1%,FRAP抗氧化活性为40.9μmol Fe2+/L,总浸出物为23.241 g/L,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进一步开发高生物活性桑葚精深加工产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帅  宋奇  范影  冯超 《中国酿造》2022,41(11):84
以桑葚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桑葚酵素,探究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总糖、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pH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则与pH相反,至发酵结束时,pH在3.65左右趋于稳定,总酸含量稳定在6.65 mg/mL。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SOD活性)的提高与总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微生物发酵过程有生物活性成分产生,提高了桑葚酵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桑椹酵素是以桑椹汁为原料再加入有益菌发酵而来。本文研究了桑椹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乙醇、有机酸、花青素、原花青素和总酚的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DPPH·清除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桑椹酵素抗氧化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体系中葡萄糖和果糖总量下降到66.58 mg/m L,而乙醇、乳酸和醋酸含量明显增加,最后分别为27.19、4.03、4.69 mg/m L;活性成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发酵30 d后,桑椹酵素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酚含量增加了5.0%,且抗氧化活性也增强;10倍的发酵稀释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分别可达48.12%和98.16%。结论表明:桑椹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得到提升,且其变化与总酚变化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发酵红树莓汁乳酸菌的筛选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氧化活性、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能及菌体生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出优良乳酸菌株,并对菌株发酵红树莓(Rubus idaeus L.)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了1株优良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YJ1,菌株YJ1发酵红树莓汁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3.00%、18.58%,与未发酵的红树莓原汁相比,发酵后的红树莓汁体外抗氧化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其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2.92%、15.63%;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36.31%、39.48%。  相似文献   

10.
以–18℃冷冻后的桑葚为果酒发酵原料,使用桑葚提取汁液通过响应面优化果酒发酵工艺,得到最佳酒精含量的桑葚果酒。分析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究发酵过程中的果酒发酵的状态和特性以及果酒中香气物质的成分。结果表明,将冷冻后的桑葚解冻酶解出汁,利用全果汁发酵,在果汁初始糖度为25°Brix、酵母菌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27℃、发酵时间为12 d时,得到的桑葚果酒酒精度为10.25%vol;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总糖的含量急剧下降,果酒中的总酸含量升高,总酚含量的保存率为58%;果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同时也保留了较高的总还原能力,同时发现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的变化相互关联;果酒中香气成分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五阶段发酵法制备黑大蒜,并研究了发酵各阶段黑大蒜的功能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是还原糖含量、抗氧化物质和活性的增强阶段,还原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类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铁还原抗氧化力相比新鲜大蒜分别增加了12、4、7、7、7倍;第二阶段是大蒜中的蒜氨酸转换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过程,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含量比新鲜大蒜增加了12倍;第三阶段是促进大蒜转变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分析桑葚饮料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抗氧化功能差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和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二次发酵桑葚制备桑葚饮料,比较桑葚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组别样品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发酵前后酚类物质组成变化与抗氧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酵后桑葚酚类物质(1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45.97%±2.23%提高到59.01%±3.59%(P<0.05);对OH自由基清除率由发酵前的68.68%±1.23%提高到78.55%±0.57%(P<0.05);发酵后的桑葚饮料中酚类物质的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发酵前后的酚类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从发酵前后桑葚酚类物质中共筛选出4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3种花色苷类、10种酚酸类、18种类黄酮及15种其它酚类物质,其中发酵后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为26种和20种,共涉及4个相关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13.
以桑葚和玫瑰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初始糖度和酵母接种量为自变量,以花色苷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对桑葚玫瑰果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桑葚玫瑰发酵果酒的品质。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8 d,初始糖度25.2 °Bx,酵母接种量39 mg/L 条件下,桑葚玫瑰果酒酒精度为14.5% vol,总糖含量为3.21 g/L,花色苷含量为679.24 mg/L,黄酮含量3 276.51 mg/L,总酚含量6 087.65 mg/L,50 μL 桑葚玫瑰果酒的DPPH 自由基清除率为98.23%,7 μL 桑葚玫瑰果酒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8.15%。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刘鹏莉  肖海滨 《食品科技》2022,(11):172-178
赤小豆作为“全谷物”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利用功能性乳酸菌发酵赤小豆乳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可充分利用其营养成分。研究分析了赤小豆乳发酵过程中植物乳杆菌Lp-G18的生长特性、理化特性、植物化学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G18具有利用赤小豆乳作为发酵基质的潜力,其菌落总数从5.02 lg cfu/mL增加至8.11 lg cfu/mL。相比未发酵的赤小豆乳,发酵48 h后,赤小豆乳中pH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平均粒径和γ-氨基丁酸等理化特性变化显著(P<0.05)。此外,发酵48 h后赤小豆乳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等植物化学物质含量比未发酵赤小豆乳提高了1.2倍和2.2倍,且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20.52%和14.17%。该结果为豆制品深加工及其附加值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桑葚为原料,首先比较8种大孔树脂对花色苷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筛选出纯化花色苷的最佳树脂;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优化桑葚花色苷的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纯化前后花色苷提取物组分,并测定纯化前后花色苷提取物对A...  相似文献   

16.
以糙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添加酒曲、酵母发酵得到米酒,在此基础上添加混合水果(青苹果、番石榴、脐橙、芒果)和醋酸菌发酵得到一款具有强抗氧化活性、适合多类人群饮用的水果发酵饮料。研究结果表明,水果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糙米与糯米比例1∶1;酒曲添加质量分数0.80%,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3 d;酵母添加质量分数0.0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水果与糙米糯米酒比例2∶1,醋酸菌添加质量分数0.3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 d。水果发酵饮料的总糖质量分数为4.62%,酒精度为4.41%,可滴定酸度为3.00%,p H值为3.49,总酚质量浓度为1 420.14 mg/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14 mmol/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6.65 mmol/L。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复合乳酸菌发酵怀山药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发酵温度38 ℃、接种量3%,此条件下乳酸含量最高,为1.42%;怀山药酶解发酵液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95%、94.45%、89.65%,较发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还原力提高了0.085。  相似文献   

18.
以番木瓜汁作为主要发酵基质,通过乳酸菌发酵研究番木瓜汁发酵过程中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8?h发酵后,乳酸菌活性良好,产酸能力强,番木瓜汁pH值由5.36下降至3.11,还原糖质量分数由8.69%下降至5.15%。通过4?种不同的抗氧化方法评价乳酸菌发酵番木瓜汁的抗氧化活性。番木瓜汁发酵后抗氧化活性降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活性下降,但仍然保持大于50%自由基清除活性。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有机酸,其中乳酸质量浓度高达1?264.39?mg/100?mL。挥发性香气成分中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为丰富,发酵后新生成的酮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因此,乳酸菌发酵番木瓜汁可以作为新型功能性果蔬饮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大麦资源,提高其食品加工利用率,本文以大麦仁为原料,利用米根霉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作大麦仁发酵食品,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滴定法研究接种量、接种比例、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大麦仁的甜度和总酸含量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发酵前后大麦仁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仁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室温浸泡8 h,蒸煮10 min,发酵时间36 h,接种量0.5%,接种比例10:3,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感官评分为(9.3±0.35)分(满分10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发酵后大麦仁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发酵36 h时,大麦仁干粉(100 mg)提取液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到93.38%±0.88%和80.18%±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