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琛  杨成 《食品工业科技》2016,(05):132-136
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淀粉纳米晶(SNC)的酯化反应获得OSA改性淀粉纳米晶(OSA-SNC),以OSA-SNC为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制备出Pickering乳液,并探讨了OSA-SNC浓度、水相p H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与Tween-20稳定的乳液进行对比,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水相p H对乳液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浓度或者水相p H的增加而得到提高。OSA-SNC稳定乳液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显著优于Tween-20稳定的乳液;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降低;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淀粉纳米晶(SNC)的酯化反应获得OSA改性淀粉纳米晶(OSA-SNC),以OSA-SNC为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制备出Pickering乳液,并探讨了OSA-SNC浓度、水相p H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与Tween-20稳定的乳液进行对比,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水相p H对乳液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浓度或者水相p H的增加而得到提高。OSA-SNC稳定乳液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显著优于Tween-20稳定的乳液;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降低;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油脂作为可可的主要成分,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质导致其应用受限,因此,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淀粉作为稳定可可油相的固体颗粒,超临界CO 2 提取的可可精油(CEO)作为油相,优化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并研究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EO中主要脂肪酸有6种,当OSA淀粉质量浓度和CEO体积分数分别是250mg/mL和5%时,Pickering乳液粒径最小,为0.587μm。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发现乳液呈现小液滴聚集状态,油滴完全被淀粉包裹且界面相对光滑。稳定性实验表明,乳液在pH值5、低粒子浓度(0~0.3mol/L)条件下相对稳定。贮藏21d后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增加,5%油相体积分数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由0.587μm增长至1.160μm,50~300mg/mL淀粉质量浓度下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增长约1.500μm,最大粒径达2.760μm。研究表明,OSA淀粉-可可精油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醇沉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玉米淀粉酯纳米颗粒,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玉米油为水相和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考察乳液乳化指数、乳液粒径和乳液液滴微观结构分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淀粉酯纳米颗粒浓度和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乳液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酯纳米颗粒能够很好地稳定Pickering乳液,乳液乳化指数随着淀粉酯取代度、淀粉酯纳米颗粒浓度、油水体积比的增加而增大;乳液粒径随淀粉酯纳米颗粒取代度、淀粉酯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油水体积比增大时,乳液粒径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度,探讨不同分子结构的淀粉基载体材料对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以及高温降解(high-temperature degradation,HD),获得两种分子结构有差异的淀粉基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粒径、电位与游离脂肪酸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改性过程中,辛烯基琥珀酸基团成功接入淀粉分子结构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呈A型结晶结构,高温降解可使其黏度明显下降,便于形成稳定淀粉基Pickering乳液。此外,随着取代度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减小、表面负电性增加,而且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从42.86%增加至47.14%,其中,淀粉OSA-Waxy-HD所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速度适中,有利于功能因子的控释。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先经过醋酸溶液溶解后再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进行共混,采用动态流变仪研究壳聚糖在不同醋酸溶液(0.025mol/L、0.05mol/L、0.1mol/L、0.15mol/L、0.2mol/L、0.25mol/L)中的流变特性,并研究壳聚糖对OSA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2%壳聚糖分别在0.05mol/L和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解较好,并能形成较好的黏性流体;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是典型的黏性流体,其损耗因子(Tanδ)远大于1,与淀粉共混后,壳聚糖的黏性作用使得OSA淀粉的黏性模量(G″)增大;另外在高剪切速率下,壳聚糖能增强OSA淀粉糊液的抗剪切力作用。添加壳聚糖能抑制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崩解,导致黏性模量G″峰值减小且峰值位置延后。研究结果可为壳聚糖与OSA淀粉共混体系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辛烯基琥珀酸多孔淀粉酯(OSAPS)的最佳制备工艺,本实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先酶解后酯化和先酯化后酶解的两种制备路线制备OSAPS。考察了不同工艺对其吸油率和取代度的影响,并探究了产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制备路线均可成功制备OSAPS。其中路线一的最佳工艺:底物浓度20%,pH值9.0,酸酐添加量3.5%,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40 ℃,取代度(DS)为0.02678,吸油率为116.49%;路线二的最佳工艺:底物浓度20%,酶添加量3.0%,酶配比1:5,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50 ℃,DS为0.02238,吸油率为122.22%。红外表征显示两种路线的产物均存在酯基基团;X射线衍射光谱表明酯化和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扫描电镜(SEM)显示了产物中明显的多孔结构;热重(TG)结果表明产物的热稳定性出现1~4℃左右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与理化特性的关系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蜡质玉米淀粉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原料制备了系列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并用红外考察了特征吸收峰随取代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乳化和包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随着取代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包埋率则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但二者总体均比进口产品低。进一步采用XRD和DSC技术对自制和进口产品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的结构也是影响产品的乳化及包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制备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目的在于从淀粉乳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pH值和时间四个方面来研究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淀粉乳浓度35%、温度35℃、pH值8.0、反应时间5h。  相似文献   

10.
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制备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湿法工艺制备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从淀粉乳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酸酐浓度、pH和时间五个方面研究马铃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淀粉乳浓度40%、温度30℃、pH7.5~8.0、酸酐浓度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芋头淀粉能否稳定Pickering乳液,通过粒径分析、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表征芋头淀粉的理化性质,然后以液体石蜡为油相,芋头淀粉为单一乳化剂,考察其乳液的理化性质,同时与粳米、玉米、小麦和山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芋头淀粉的平均粒径最小(2.29 μm),颗粒呈不规则形状和多边形态;摩尔质量最小且分布均匀;持油、持水率最高,分别为158.33%、136.24%;三相接触角为36.60°,Zeta电位为-25.63 mV。在芋头淀粉水分散液质量浓度20 mg/mL、油相分数50%、分散强度10000 r/min和分散4 min条件下制备的Pickering乳液能在30 d内保持稳定,且储藏过程测量到的乳滴粒径最小(34.64~52.20 μm),其乳液的流变学测定显示形成了较弱的乳液网络结构。综上,芋头淀粉可以有效稳定Pickering乳液,有望进一步开发作为稳定剂或乳化剂应用到食品中。  相似文献   

12.
以辛烯基琥珀酸酐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取具有两亲性质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从单因素试验中选取影响取代度明显的4个因素:酯化剂用量、酯化pH值、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利用响应面软件设计试验,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酯化剂用量为4%、酯化pH值8.50、酯化时间9h、酯化温度35℃,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919。  相似文献   

13.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starch stearate ester,SSE),对硬脂酸淀粉酯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硬脂酸(stearic acid,SA)添加量的增加,SSE的取代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酯化反应效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SSE的取代度和酯化反应效率先升高后减低,盐酸添加量、微波反应时间和微波功率对SSE的取代度和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与水分含量的影响相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SE仍为A型结晶结构;随着取代度增加,SSE颗粒的三相接触角逐渐增大,在取代度为0.0317时接触角为89.6°,具有良好的油水两亲性。以SSE为乳化剂,对其构建的Pickering乳液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乳液的乳化指数、粒径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SSE添加量为2.5%、油相体积为60%时,Pickering乳液的乳化指数最大,SSE取代度越高,形成的乳液液滴粒径越小、乳液越稳定;粒度分析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SSE可形成稳定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且乳液液滴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4.
以银杏淀粉为原料,对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质量分数为3.0%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淀粉乳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 H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银杏淀粉质量分数40.0%,反应温度45.0℃,p H 8.0,反应时间4.0 h。在此工艺条件下,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可以达到0.019 36,反应效率74.42%。淀粉消化性能试验表明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对胰淀粉酶水解作用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慢消化及抗消化特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响虚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软件,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4℃,时间1.5h,pH值为8.7,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的3%,反应取代度(DS)可达0.0144.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均匀设计的方法,在水相中制备不同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酸淀粉酯,以取代度为衡量指标,得到的最优组合为:温度31.4 ℃、OSA用量8.91%,淀粉乳浓度29%,pH值8.7,反应时间8.4 h,并对其糊化性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烯基琥珀酸酐是一种重要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由其修饰淀粉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tarch),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在助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近年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详细研究了淀粉乳质量分数、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温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6%以下,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增加,产品取代度几乎成线性增加.固定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3%,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乳质量分数35%、温度35℃、反应pH 8.5、反应时间6 h,产品取代度0.016.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微波奈件下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在乙醇介质中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着重讨论了乙醇、OSA、NaOH用量、淀粉含水量以及辐射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月桂酸(lauric acid,LA)为酯化剂,通过微波辅助合成月桂酸淀粉酯(lauric acid starch ester,LAS),并对LAS 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以LAS 颗粒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 乳液,研究乳液的乳化稳定性。以姜黄素为模型功能物质,研究LAS 制备的乳液对姜黄素的负载以及姜黄素Pickering 乳液的抗氧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取代度不同,LAS 粒径不同,LAS 的三相接触角接近90°,表现出比原淀粉更强的疏水性。Pickering乳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LAS 可形成稳定的Pickering 乳液,15 d 后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制备姜黄素Pickering乳液,姜黄素包埋率达68.00%,DPPH 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随着乳液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乳液抗氧化性提高。体外消化试验表明,LAS 制备的Pickering 乳液在胃肠液中均会缓慢释放姜黄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