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7,(12):41-49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反复卤制的酱牛肉老汤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电子鼻检测结果,对不同煮制次数的老汤进行风味分析与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煮制1~4次的酱牛肉老汤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01种,检出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53种,其中丁香酚、茴香脑和乙酸丁香酚酯等为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随煮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老汤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应补充香辛料以保证酱牛肉的风味。通过聚类分析和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损失程度的综合分析发现,老汤使用至第3次时可以开始补充丁香、肉豆蔻、花椒和小茴香,其补充量可以为初始添加量的40%~50%;而使用至第4次的老汤,其香辛料补充量则需要提高至初始量的50%~70%。  相似文献   

2.
老汤配料复杂,在熬制、使用和保存中,涉及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分别从原料选择、熬制、卤制次数、存放等方面对保持老汤的最佳品质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4.
以美好酱牛肉为原料,采用0~4℃、7~11℃二个温度贮藏样品,每10d对酱牛肉pH、肉色、保水性、水分含量、弹性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处于下降趋势,且高温贮藏变化较大;pH变化不大,一直处于缓慢下降;水分含量上升,保水性下降;菌落总数处于上升趋势,但都未超过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美好酱牛肉为原料,采用0~4℃、7~11℃二个温度贮藏样品,每10d对酱牛肉pH、肉色、保水性、水分含量、弹性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处于下降趋势,且高温贮藏变化较大;pH变化不大,一直处于缓慢下降;水分含量上升,保水性下降;菌落总数处于上升趋势,但都未超过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处理辅助腌制对酱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考察超声波辅助处理腌制酱牛肉的效果,先将大块牛肉浸没在一定浓度腌制液中,再采用超声波(功率为500W,频率为25kHz)分别超声处理0、40、80、120、160和200min后,测定牛肉中氯化钠含量、亚硝酸钠渗透深度、剪切力、蒸煮损失、透射电镜及感官评价得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有效地促进酱牛肉的腌制速度和改善酱牛肉嫩度,其中超声处理160min时牛肉可提前达到腌制平衡;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超声波能有效破坏肌肉组织,促进腌制;超声波处理组的感官评定的总体可接受性得分也较高。因而,超声波辅助处理能够简化酱牛肉腌制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盐水注射及食用胶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盐水注射率以及注射液中的食用胶配比对酱牛肉蒸煮损失、水分活度及其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注射率下(10%、15%、20%、25%、30%)酱牛肉的蒸煮损失、a*值和剪切力,确定最佳注射率;将卡拉胶、亚麻籽胶、黄原胶以不同配比加入到注射液中,通过测定酱牛肉的水分活度、蒸煮损失、剪切力、a*值以及质构特性,确定最佳食用胶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盐水注射率的增加,酱牛肉的蒸煮损失、a*值和剪切力均降低,最佳注射率为20%;食用胶复配能够提高酱牛肉的水分活度,降低产品的蒸煮损失、剪切力、a*值以及硬度和咀嚼性,确定最佳食用胶配比为黄原胶与卡拉胶复配。盐水注射以及在注射液中加入食用胶具有改善酱牛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冷鲜牛肉为原料,使用NaCl、MgCl2、KCl、乳酸钾和酵母提取物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复合低钠盐加工酱牛肉,以2% NaCl加工的酱牛肉为对照组,研究低钠盐酱牛肉于0~4℃下贮藏第1、3、5、7、9 d时菌落总数、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蒸煮损失率、色差(L*值和a*值)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低钠盐配比为1.0% NaCl、0.3% KCl、0.3% MgCl2、0.4%乳酸钾、1.0%酵母提取物时加工酱牛肉,第7 d时菌落总数在国标允许范围内;硬度、弹性、咀嚼性以及蒸煮损失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优于对照组;口感及弹性评分与对照组最接近(P>0.05),色泽、组织状态及总体可接受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用此配比低钠盐加工的酱牛肉能达到传统钠盐酱牛肉相同的品质,并使钠盐含量降低50%,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更加健康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9.
杀菌方式对软包装酱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微波杀菌,高温杀菌和沸水杀菌方式处理酱牛肉软罐头,并在感官,理化、微生物和食品物性方面对杀菌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菌优于其他两种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豆干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卤制调味料食盐、低聚木糖、酱油添加量对豆干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食盐用量对豆干感官影响最大,其次为酱油添加量。添加3%食盐、4%酱油和3.5%低聚木糖时,制成的豆干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分为88.2分。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菌条件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酱牛肉为研究对象,以真空包装、未经杀菌的酱牛肉为对照,采用9 种不同杀菌条件处理肉样,测定杀菌后肉样水分活度、色差值、咀嚼性、弹性、出水出油量和感官指标的变化,并测定肉样中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杀菌条件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酱牛肉适宜的杀菌条件。结果表明:杀菌温度与杀菌时间均对酱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P<0.05),虽然杀菌组肉样出水出油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115 ℃杀菌30 min时酱牛肉的水分活度及亮度值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红度值、咀嚼性和弹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感官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分析冷风隧道、自然冷却和真空冷却条件下酱牛肉冷却速率、冷却损失率、菌落总数、色泽、剪切力、风味等指标变化,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冷却方式下酱牛肉的肌纤维横向和纵向收缩情况。结果表明:3 种冷却方式中,真空冷却处理酱牛肉冷却速率最快、肉色较为鲜艳,但冷却损失率和剪切力也最大,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真空冷却加速了水分损失和肌纤维结构收缩;冷风隧道和自然冷却处理酱牛肉的初始菌落总数分别为2.35、2.75 (lg(CFU/g)),显著高于真空冷却酱牛肉的1.85 (lg(CFU/g))(P<0.05);3 种冷却方式处理酱牛肉风味品质无明显差异。因此,真空冷却可提高酱牛肉冷却速率,降低颜色劣变,延长产品货架期,但水分损失相对较大,嫩度下降,在酱牛肉工业化加工应用中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杀菌和贮藏方式对酱牛肉贮藏期间微生物与品质的影响,对低温贮藏不杀菌(4N)、常温贮藏不杀菌(25N)和常温贮藏杀菌(25S)的真空包装酱牛肉进行了研究。对酱牛肉16S rRNA基因的V4~V5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并测定其质构、色泽、pH、TVB-N和TBARs等指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属水平上丰度较大的有沉积小杆菌属(Sediminibacterium)、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其在酱牛肉的贮藏过程中作为不同时期的优势腐败菌大量生长,魏斯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分别是未杀菌处理和杀菌处理后酱牛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微生物结果表明25N组在第3天微生物超标,4N组保质期可延长至21 d,25℃贮藏杀菌组保质期可达35 d。杀菌和贮藏温度不同的酱牛肉随着贮藏期延长,质构稳定性、pH值和a~*值显著下降(P<0.05),L~*值先下降后上升。3组酱牛肉的TVB-N值和TBARs值在贮藏期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4.
卤制温度对酱卤藏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卤制温度对酱卤藏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析了卤制中心温度为30、40、50、60、70、80、90、99℃时对藏羊后腿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和扫描与透射电镜研究了对藏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组分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卤制中心温度的升高,蒸煮损失率由中心温度为30℃时的15.82%逐渐增大到99℃时的41.15%;剪切力随着卤制中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到70℃时达到最大值,但熟化温度达到80℃后剪切力变小,随后又逐渐增大;蛋白溶解度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SDS-PAGE和透射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卤制中心温度的升高,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蛋白降解与交联,肌原纤维束间的空隙逐渐缩小,变得更加密集、紧凑,且肌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逐渐缩小。因此,卤制中心温度为70℃时是酱卤藏羊肉品质形成的关键温度点。  相似文献   

15.
电子鼻对酱牛肉煮制过程中老汤风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电子鼻对酱牛肉煮制过程中的老汤进行风味分析,煮制时间4 h,每1 h取样1次,进行电子鼻风味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增加,老汤中的醇、醛、酮类及氮氧化物、硫化物成分升高,这些成分也是酱牛肉的主要风味物质来源。后将其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发现LDA分析效果优于PCA。采用负荷加载分析判别不同传感器对于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相关性,R2、R6、R7、R8、R9等可作为优选传感器应用于分析老汤风味变化。因此电子鼻系统用于监控酱牛肉加工过程中老汤的风味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4℃冷藏条件下的酱牛肉细菌总数、理化指标变化及它们的相关性,为客观评价酱牛肉的品质提供依据,并为预测酱牛肉的货架期提供手段。方法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感官评价系统的建立参照国标方法,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构建了酱牛肉菌落总数生长的一级模型,并对货架期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在4℃贮存条件下,酱牛肉理化指标与细菌总数均随时间呈现动态变化,其中色差a值、C*值均不断降低,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总数与TVB-N值最显著相关。通过验证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表明该细菌总数的一级模型可以较好预测4℃冷藏过程中酱牛肉的细菌生长动态。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构建该条件下的酱牛肉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λ-[(6.89-N_0)/μ_(max)×2.72]×{ln[-ln[(5.05-N_0)/(6.89-N_0)]-1]}。结论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4℃温度条件下市售酱牛肉的品质变化,通过酱牛肉初始菌数可以对4℃下市售酱牛肉的剩余货架期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泡菜汁和酸乳作为发酵剂制作泡菜发酵酱牛肉和酸乳发酵酱牛肉,并将两种发酵后酱牛肉与传统酱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泡菜发酵酱牛肉的CIE a*值、CIE b*值分别高于传统酱牛肉24.74%、26.49%(P<0.05),组织结实,有弹性,风味独特,口感嫩爽,感官评价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泡菜汁和酸乳作为发酵剂制作泡菜发酵酱牛肉和酸乳发酵酱牛肉,并将两种发酵后酱牛肉与传统酱牛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泡菜发酵酱牛肉的CIEa*值、CIEb*值分别高于传统酱牛肉24·74%、26·49%(p<0·05),组织结实,有弹性,风味独特,口感嫩爽,感官评价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超声波频率(25、40、75 k Hz)、超声波功率(100、400、500 W)以及煮制温度(80、90、100、120℃)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超声波频率和功率下酱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Na Cl含量和亚硝酸钠渗透深度,确定最佳超声波腌制频率和功率分别为25 k Hz和500 W,该条件下腌制的酱牛肉的蒸煮损失最低,嫩度最大,Na Cl含量和亚硝酸钠渗透深度最高;测定不同煮制温度下酱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和感官指标,确定最佳煮制温度为80℃,该温度下酱牛肉的蒸煮损失最低,嫩度和感官评价结果较好。超声波辅助腌制以及合理的煮制温度可有效地提高酱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232-237
以卤制猪肉贮藏过程中水溶性氮(water soluble nitrogen,WSN)、pH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为指标,与高温高压处理作对比,研究不同微波处理时间(微波时间为10、15、20、25 s,微波功率800 W)对卤制猪肉(3 cm×3 cm×0.5 cm)货架期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和高温高压处理均能有效抑制卤制猪肉pH值、TBA值、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上升,其中高温高压处理组、微波20 s和25 s处理组效果较好,其货架期均在30 d以上。微波20 s和25 s处理组还能较好地抑制卤制猪肉WSN含量上升,而高温高压处理组的WSN含量较高,说明高温高压处理组卤制猪肉蛋白质降解情况较严重。微波20 s处理组感官品质保持最好,而高温高压处理组感官品质保持最差。经综合评定,微波20 s处理能有效延长卤制猪肉货架期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