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代萌萌  王薇  胡春 《住宅科技》2023,(3):44-50+56
PM2.5是当前影响城市街区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街区中的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而街区形态要素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街区为研究对象,将滨湖街区的建筑布局方式分为条式、行列式、错列式、错落式、点-围合式和混合式共6种类型。通过GIS分析商住混合区的微气候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结合的方法,对简化的街区形态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特征下的PM2.5、PM10质量浓度变化呈N型波动;在不同的建筑布局下,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PM2.5质量浓度会随之降低。因此,优先推荐建筑布局形式的顺序为:错列式>混合式>行列式>错落式>条式>点-围合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聚焦寒地冬季空气质量中的主要污染物PM2.5,选取长春市某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室内PM2.5和温度的实测及对老年人主观感受的调研,归纳总结PM2.5在居室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从而在被动式建筑设计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居室空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和PM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扬尘污染特征,选取广州市某典型建筑工地为研究对象,以 PM2.5、PM10 作为扬尘监测指标,采用激光散射扬尘监测仪对建筑工地周边的下风向区域、出入口区域、居民区一定范围内的扬尘浓度进行了监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角度分析了建筑工地周边重点区域的扬尘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建筑工地周边下风向区域因空气流通较好,扬尘浓度随距工地边界距离增加而衰减;周边出入口区域因施工车辆频繁进出,扬尘污染极为严重;周边居民区易形成街道峡谷效应而不利于施工扬尘的扩散,居民区内扬尘浓度衰减不显著。监测期内,每日扬尘污染差异较大,PM2.5、PM10浓度范围为 21.8μg/m3~71.7μg/m3、41.2μg/m3~143.2μg/m3,这与背景浓度变化和差异性的施工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区域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PM2.5、O3及PM2.5-O3复合污染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结构区域的PM2.5浓度,乔灌草/乔灌/乔草结构低于灌草/草本地被结构;不同群落类型区域的PM2.5浓度,常绿针叶型/针阔叶混交型/落叶阔叶型低于草本地被/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复层群落结构/双层群落结构/滨水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区域的PM2.5浓度要低于单层群落结构。试验中,不同群落结构、类型以及景观环境区域的O3浓度均高于100μg·m-3且样点间未呈现显著差异;以PM2.5-O3复合污染值为主要参数的空气质量评价值(AQI)达到“中度污染”等级,此结...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对近地面大气质量监测快捷、灵活,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根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环保监测站点的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长春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设计基于无人机技术的长春市近地面 PM2.5浓度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方案,选取冬春两季对长春市不同下垫面PM2.5低空垂直分布进行监测,并分析总结出PM2.5低空垂直分布特征,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公交车内污染物扩散特性,在2021年3月进行了大连市内某公交车非空调工况下平峰及高峰时期的内部环境现场实测,分析了气象参数及空气污染情况并分析公交车内人流量、温湿度、CO2浓度以及颗粒物污染的分布规律及人员颗粒物暴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值达到方法分析影响公交车污染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42.9%的时间车内CO2浓度超过标准值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2 018 ppm,平峰和晚高峰的超标占比分别为15.6%和34.0%。不同于CO2浓度,颗粒物的超标现象不显著,车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12.16μg/m3,未超过低于国家标准二级浓度限35μg/m3[16],人数变化是影响车内CO2与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为城镇居民出行规划和公交车环境调控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2011年伊始,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由PM2.5引发的雾霾污染逐渐显现,并在2014年达到顶峰,给我国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经过有效治理,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仍持续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健康。治理雾霾不仅需要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需从多个方面降减大气中存在的PM2.5浓度。既有研究认为绿地植被对PM2.5具有明显的降减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住宅厨房室内空气质量,本文建立厨房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厨房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渲染图,分析不同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的上送风空气幕对典型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设上送风空气幕后厨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9种工况下室内温度降幅在0.98℃~4.91℃之间,PM2.5排除率在35.2%~90.9%之间,CO2排除率在2.6%~64.4%之间;射流速度为0.5m/s,射流角度为80°时,PM2.5和CO2的协同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对街道峡谷污染问题的研究常采用实地测量、物理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对城市街道峡谷汽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从描述街道峡谷内空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的控制方程出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街道内部的空气流动和污染物的扩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了城市街道峡谷汽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街道大气污染监测、评价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连市某典型路段为测试地点,对街道、临街及远街建筑物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测,测试项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及室内外PM2.5浓度。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测试期间街道PM2.5浓度平均值为98.46μg/m3,超标率达81.25%,污染程度严重;街道PM2.5的浓度变化受气象条件综合影响,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与风速变化呈负相关性;临街建筑室内PM2.5浓度与街道PM2.5浓度具有正相关性,主要受通过围护结构渗透进入室内的室外污染源影响;远街建筑的PM2.5浓度与街道PM2.5浓度相关性较弱,主要受室内污染源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细颗粒物PM_(2.5)引起的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垂直绿化有较好的细颗粒物沉降效果,有望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办法。用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峡谷街道宽高比、不同垂直绿化布置方式,进行多工况的比较分析,总结垂直绿化对PM_(2.5)影响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对PM_(2.5)的影响有两种,移除颗粒物和影响颗粒物分布,分别对应垂直绿化滞尘量、PM_(2.5)浓度改变量;街道宽度保持不变时,垂直绿化作为建筑外表皮能有效降低PM_(2.5)浓度;垂直绿化滞尘量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市街道中人群活动密集,其空气质量问题值得关注。为解决街道峡谷内颗粒污染物难以扩散的问题,探究垂直绿化净化街道峡谷空气的能力和策略。【方法】以垂直绿化的滞尘效应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实测、正交实验结合计算机软件数值模拟等方法,定量探讨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形态、相对风向、布局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滞尘效应,并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强弱。【结果】1)街道峡谷宽度、布局方式与水平向布置密度对垂直绿化滞尘效应影响最强。2)垂直绿化更适宜布置在道路较窄的城市支路以及迎风时长较多的建筑立面。【结论】得出滞尘效应最优的因素水平组合,总结出垂直绿化滞尘效应最佳的设计策略与滞尘能力模型,并评估垂直绿化在武汉市的滞尘潜力,为垂直绿化在街道峡谷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力作用是影响城市街谷内风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实际日光照射对街道峡谷内通风特征的影响,本文对日光照射下的城市街道峡谷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CFD模拟与城市冠层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不同高宽比下不同热边界条件设置时的街谷内部气流结构及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浮力作用会明显增强峡谷内部气流流动,由城市冠层模型计算出的壁面温度作为边界条件比以往研究中定壁温或者定热流的设置方式更能反映实际日光照射下峡谷内的风热环境,尤其是在深街道峡谷(H/W=3)时,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及太阳辐射的变化导致峡谷底部产生一个稳定的分层,导致峡谷底部污染物积累。此外,本文选取通风量(AER)和有效通风量(PFR)作为衡量峡谷通风性能的评价指标,发现仅用通风量作为评价指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杨鑫  张琦  薛雯丹 《园林》2023,(1):25-33
在中国双碳发展背景下,对于高密度集聚的大城市核心区,城市绿地的直接增汇与间接减碳综合效益突出。以北京新街口片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街道空间精细化绿地调查,共抽样18条街道,对3 242株行道树精准定位记录,运用i-Tree Streets模型对街道空间低碳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测算,得出街道空间精细化改造提升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新街口片区调查行道树隶属于18科、21属、26种。从数量上看国槐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树木总数的74%。街道总生态效益价值为1 357.711万元,单株平均加权效益总体水平为4 188.01元/株。其中,碳储效益占比67.40%,其他效益占比依次是美学效益、CO2吸收效益、节能效益、雨水截留效益、空气质量改善效益。通过对综合效益价值评估测算结果与问题分析,从树种效益综合分析、间接减碳效益提升、全生命周期绿地环境维护管理三方面,提出城市街道空间精细化低碳改造提升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赣中地区现有村镇住宅种类多样,受限制于经济、认知等原因,对室内人居物理环境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调研提取出赣中地区现存的3种村镇住宅典型模型。然后采用了实地测试及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在冬季典型日分别从热环境、光环境、室内空气质量3个方面对典型村镇住宅进行了主客观结合的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民居整体的室内人居物理环境表现较差,预计平均投票(PMV)指数长期位于-1.0以下;室内主要使用区域照度最大均值为堂屋的289.73 lx,低于300 lx使用需要;PM2.5和CO2也分别位于50μg/m3和600 ppm附近。自建和统建村镇住宅表现整体较优秀,受益于良好的前期设计、建造质量和选材,统建住宅在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表现优于自建住宅。  相似文献   

18.
柳靖  侯珂 《建筑科学》2023,(4):279-285
本文通过城市冠层模型、CFD模型与臭氧光化学反应模型进行耦合,形成了街道峡谷内的热力、动力和光化学反应同步模拟方法。以此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街道峡谷热力特征对局地臭氧生成传播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典型日内,街道峡谷内空气温度与来流温度的差异对臭氧生成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热力作用对臭氧浓度及分布的影响主要归因于自然对流对街道峡谷内气流结构的改变;热力作用对于臭氧局地分布特征的影响随着街道峡谷内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 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 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 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 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 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 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 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 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 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 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 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 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 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街道峡谷是城市建成环境中重要的空间类型,优化其几何形态有利于高效利用街道峡谷的太阳能潜力。通过对西安建成区街道峡谷几何空间形态对太阳能潜力影响的分析,借助CitySim软件模拟,研究双变量模型分析街道峡谷几何形态规划要素与太阳能潜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安典型城市街道峡谷样本逐月太阳辐射量变化情况整体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特征;街道朝向是影响街道峡谷太阳能潜力的关键几何形态规划要素;街道高宽比与太阳能潜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