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菠萝皮渣醇提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福林酚法测定各极性部位多酚含量,并以BHT为对照,利用清除DPPH·和·OH法评价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菠萝皮渣醇提物水部、正丁醇部、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和BHT对DPP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527、0.279、0.198、0.011、0.019 mg/m L;对·O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490、0.321、0.180、0.143、0.026 mg/m L。其石油醚部、水部、正丁醇部和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分别为:12.27、21.43、44.18、163.30 mg/m L。表明菠萝皮渣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最高,该部位抗氧化活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Vc为阳性对照,比较辣木叶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溶性部位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大小。结果: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辣木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醇提物水溶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其中,当乙酸乙酯部位浓度为0.10 mg/mL时,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达到(94.31±2.31)%、(98.43±2.27)%、(74.69±2.17)%,其相应的IC_(50)值为0.011、0.006、0.378 mg/mL。结论:辣木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强,为辣木叶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猴头菇为原材料,探究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猴头菇醇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分别测定各极性部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猴头菇醇提物及其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52 mg/g和10.08 mg/g。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41.64%(2.5 mg/m L)、82.84%(2.5 mg/m L)和89.18%(0.5 mg/m L)。由此可见,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后续单体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苜蓿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成分进行鉴别,并比较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苜蓿的70%醇提物为样本,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苜蓿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成分鉴别。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福林酚显色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黄酮、酚类和糖的含量。采用ABT、DPPH、OH-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比较各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黄酮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部位,含量为0.144 6 mg/mL和0.086 9 mg/mL;酚类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含量为2.697 5 mg/mL和2.574 9 mg/mL;糖主要分布在水和石油醚部位,含量为1.154 2 mg/mL和1.069 9 mg/mL。4个指标综合评价得出水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紫花苜蓿水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糖。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玉米须多酚进行提取,通过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5种体系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多酚,抗氧化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酚含量与还原力、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的相关性,但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一致,依次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氯仿层石油醚层。总体来说,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玉米须多酚以极性酚为主。因此通过富集极性多酚,以期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玉米须多酚。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地评价火棘果粗分体系抗氧化活性,同时探究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75%乙醇冷浸提取火棘果,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分为四个不同极性部位,然后测定了各部位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且测定了总还原力、FRAP值和总多酚含量,同时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火棘果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各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含量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水部位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0.76±0.03)mg/m L和(1.71±0.10)mg/m L;乙酸乙酯部位FRAP值最大,为(382.20±4.72)μmol Fe2+/g干样;正丁醇部位总酚含量最高,为(2763±3.91)mg GAE/100g干样。  相似文献   

7.
通过萃取手段将植物分为不同极性部位,并利用DPPH法研究茄叶斑鸠菊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极性部位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氯仿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正丁醇层浸膏、总提物、石油醚层浸膏所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浸膏抗氧化能力突出,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元蘑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元蘑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蘑醇提物不同极性中总酚(307.00 mg GAE/g DM)、总黄酮(625.98 mg RET/g DM)和腺苷(3.985 mg/100 g)含量最高的部位分别是乙酸乙酯相、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正己烷相具有最好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正丁醇相具有最强的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水相具有最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元蘑不同极性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为元蘑抗氧化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还原力测定法和螯合力测定法六种抗氧化模型对藏茜草95%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水提部位外,藏茜草其它4个极性部位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也最强,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32.03±1.74)mg芦丁当量/g提取物和(173.53±1.75)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06±0.01、0.17±0.01、(0.24±0.02)mg/m L和(1.75±0.23)μg/m L,对金属离子螯合力的EC50为(0.11±0.01)mg/m L。藏茜草的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黄刺玫果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亚铁法,测定果实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福林~-酚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黄刺玫果醇提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DPPH·、·OH、O2~-·的清除能力最强,IC_(50)分别是18.52、737.00、605.50μg/mL。总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分总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51%和26.59%。不同极性部分中总黄酮和多酚所起的抗氧化作用相当(R~2_(黄酮)在0.98~0.37之间,R~2_(多酚)在0.98~0.37之间)。果实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抗氧化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纤维素酶协同微波法提取西藏林芝产云南沙棘果实总黄酮。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的酶用量、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等3个主要提取得率影响因子进行进一步优化,再通过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考察了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参数为:酶用量15 mg/g,液固比50∶1(mL∶g),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功率280 W,提取时间6 min,总黄酮提取得率为31.25 mg/g。质量浓度1.0 g/L时,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佳,其FRAP值为0.38 mmol/L,该部位对DPPH·、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也高于其他极性部位,分别为97.65%和80.69%。优化后的协同提取工艺较为稳定,且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头花蓼多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抗氧化活性并考察活性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头花蓼提取物过大孔树脂纯化后得到头花蓼精多酚样品,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头花蓼精多酚样品进行液-液萃取,将头花蓼多酚样品分为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总多酚含量,研究各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关系,并采用HPLC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头花蓼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最好,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的IC50值与多酚含量呈现相关性(r=-0.988,r=-0.742,r=-0.563),槲皮苷是乙酸乙酯相的主要抗氧化成分之一。结论: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可作为分离头花蓼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点,多酚是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测定茴香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茴香中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茴香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分别为(37.67±0.21)、(24.88±0.07)μg/mL)比正丁醇部位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47.48±0.18)、(34.19±0.19)μg/mL)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丁醇部位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569.9±0.69)μmol/g)比乙酸乙酯部位的还原能力(TEAC值为(281.23±4.73)μmol/g)强,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强可能与其总黄酮含量高有关,正丁醇部位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好与其总多酚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考察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金花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得到金花葵花黄酮样品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研究各萃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分析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顺序均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乙醇提取物石油醚相水相。在0.20~1.00 mg/mL的萃取物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相应增大。质量浓度在1.00 mg/mL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接近于V_C。各萃取物中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相关关系(p0.05)。结论:金花葵花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可作为分离活性成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研究目的,采用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体系来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28.33±13.75)mg/g和(298.25±25.64)mg/g(p<0.05);该相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也最强,清除DPPH和OH的能力显著强于BHT(p<0.05)。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的总酚含量与还原力,DPPH和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7、0.9321和0.9808,这表明总酚是覆盆子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枳椇果梗多酚进行萃取分离,对各部分多酚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确定其紫外吸收特性;以FC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ABTS+ ·能力测定和Fe3+还原法,对不同极性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液-液萃取可以实现不同极性多酚的有效分离,枳椇果梗不同极性多酚萃取物均有特征紫外吸收;不同极性部分的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异。枳椇果梗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强弱次序为: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氯仿相。枳椇果梗多酚以极性酚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山楂核醇提物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有效物质及活性化学成分,通过评价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和抑菌圈直径研究山楂核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质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质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Fe3+还原能力方面优于其他部位;水萃取物质在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方面表现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质次之;在抑菌活性方面,相同生药浓度下仅有乙酸乙酯萃取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UPLC-Q-TOF/MS从最佳活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鉴定出10个成分,主要为木脂素和醛类成分。由此可知乙酸乙酯萃取物质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推测其可能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和醛类成分。  相似文献   

20.
草菇子实体GC-MS分析及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菇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及子实体GC-MS分析。方法:用95%的乙醇回流提取草菇,依次用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4个不同极性部位。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考察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比较草菇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结果:通过GC-MS分析,分析出49个化合物,以烷烃类、脂肪酸类、醛类、酯类、酮类为主,含量分别为22.54%、19.94%、15.38%、13.08%、7.33%。通过四种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草菇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氯仿层的抗氧化活性最弱。在所设定浓度范围内,其乙酸乙酯层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层(p0.05)。在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中,正丁醇层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高于乙酸乙酯层,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草菇子实体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试,草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抗氧化作用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应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