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低浓度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自然沉淀,低温4°C减慢合成速度来合成Mg(OH)2,并研究其对于IHP的吸附去除作用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IHP在Mg(OH)2表面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吸附速率较快,在反应3 min时已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5%。而且Mg(OH)2对于IHP的吸附具有pH依赖性。对于其机理研究发现,IHP的吸附去除会促进Mg(OH)2的溶解,Mg2+离子先释放进入环境中再被Mg(OH)2重新吸附,从而促进IHP的进一步吸附。另外Mg(OH)2与Al3+共存时对于IHP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溶剂萃取与Ca2+碳酸化的耦合反应过程,以三丁胺为萃取剂将HCl从水相萃取到有机相,在固定CO2的同时实现CaCl2的碳酸化,副产碳酸钙与氯化铵。实验结果显示,超过98%的Ca2+在1400s内沉淀为碳酸钙,反应后有机相迅速与水相实现分层,并通过与氨水反应再生,三丁胺回收率约为98%。采用粒径分布与显微镜观察证明了Ca2+沉淀过程发生在油包水结构中。以15%浓度的CO2作为碳源,反应时间为2700 s时,Ca2+沉淀率达到98.31%,显示该工艺将高成本的CO2捕集过程和封存过程集成,可处理低浓度烟气中的CO2。过程无须CO2捕集费用以及热量输入,同时副产碳酸钙和氯化铵产品,有望缓解常规CO2捕集封存技术高成本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王雪莹  黄雪莉  黄河  罗清龙  邹雪净 《化工学报》2020,71(11):5059-5066
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其合理利用和开发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研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Na+, K+, Mg2+//Cl-, NO3-, SO42--H2O体系在-15℃、NaCl·2H2O饱和条件下的相平衡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图。相图中有六个零变量点和八个两盐结晶区,只存在一种复盐KCl·MgCl2·6H2O。八个两盐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Cl·2H2O+Na2SO4·10H2O、NaCl·2H2O+NaNO3、NaCl·2H2O+KCl、NaCl·2H2O+KNO3、NaCl·2H2O+MgSO4·7H2O、NaCl·2H2O+MgCl2·8H2O、NaCl·2H2O+Mg(NO3)2·6H2O和NaCl·2H2O+KCl·MgCl2·6H2O,其中NaCl·2H2O+Na2SO4·10H2O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较易结晶析出。与该体系在25℃下的相图相比,复盐种类减少5种,零变量点减少19个,相关系得以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现行教学过程中“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了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的分析,实现了实验微型化、便捷化,为中学教学提供一个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测定碳酸盐与盐酸反应进程的实验方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NaHCO3与HCl反应是Na2CO3与HCl反应的第二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5.
孙荣岳  彭超  陈宇皇  朱洪亮 《化工进展》2021,40(11):6385-6392
复合钙基吸附剂制备成本过高是限制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本文以不可溶的CaCO3和Ca(OH)2作为钙源,通过燃烧合成法制备钙镁复合吸附剂,在双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其循环捕集CO2性能。结果显示:制备得到的钙镁复合吸附剂具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剂表面Ca和Mg分散均匀,MgO均匀分布于CaO晶粒之间,有效提高了钙镁复合吸附剂的抗烧结特性,因此钙镁复合吸附剂循环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捕集CO2活性。以Ca(OH)2作为钙源时,燃烧合成过程中Ca和Mg均匀同时析出,分散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CaCO3作为钙源时Mg的团聚问题,因此得到的钙镁复合吸附剂循环捕集CO2性能最优。最佳的Ca/Mg摩尔比为(8∶2)~(7.5∶2.5)。本研究以不可溶钙源制备得到高活性钙镁复合吸附剂,有效控制了吸附剂成本,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Eu3+发光材料,通过XRD, FTIR,荧光光谱仪的测试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制备了TiO2-SiO2复合氧化物荧光粉。FTIR证明1070cm-1为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795cm-1为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937cm-1为Ti-O-Si特征峰。荧光光谱表明以465nm为激发波长,Eu3+在612nm(5D07F2)红色发光最强。Ti/Si为1∶1时,Eu3+掺杂浓度为4mol%时发光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将MgCl2和CO2制备成碳酸镁和氯化氢气体是盐湖老卤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系统地研究了老卤中Na+、K+、Ca2+对MgCl2和CO2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得到的固体产物晶型晶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a+和K+对耦合过程的影响相似,固体产物均为高纯棒状三水碳酸镁(MgCO3·3H2O),且Na+和K+均能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的轴面(101),阻碍该晶面的生长,使得棒状MgCO3·3H2O直径变小;Ca2+对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有不利的影响,由于CaCl2能参与反应,生成球状无定形纳米钙镁碳酸盐,使得三水碳酸镁纯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弹性体应用广泛,但其导热性能较差,在特殊灌封领域限制其发展与应用。主要对聚氨酯弹性体导热性能进行研究,分别考察导热剂种类、添加量及粒径比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选取经济的导热剂Al2O3,且导热剂Al2O3添加量为55%,粒径40μm搭配10μm复配使用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物化性能最优,黏度较小,导热系数可达0.7 W·m-1·K-1,可较好的满足新能源灌封领域特殊产品灌封,成本低廉且便于施工操作。  相似文献   

9.
电解锰生产系统中Mg2+循环累积已成为该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研发经济实用的除镁方法,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了一种复盐结晶法来控制电解锰系统中Mg2+浓度。在硫酸锰溶液中加入Al2(SO4)3·18H2O生成无定形态氢氧化铝,利用无定形态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的复盐结晶技术,将硫酸锰溶液中Mg2+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0 g/L以下,并获得有一定附加值的锰镁铝氧化物的前驱体。利用XRD、EDS、ICP-MS等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当以铝镁物质的量比为0.3加入铝盐、反应温度为80℃、反应p H为6、反应时间为1 h时,Mg2+分配系数为0.43、Mn2+损失率为31.51%,溶液中Mg2+质量浓度为17.525 g/L、Al3+质量浓度为0.205×10-3 g/L,达到预期目标,可保证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牺牲模板剂包裹纳米金颗粒的合成方法。通过对间苯二酚浓度、乙醇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的考察,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氯金酸的浓度为 0.15mmol·L-1、间苯二酚浓度为 0.03mol·L-1、甲醛浓度为 8mmol·L-1、乙醇的浓度为 0.3mol·L-1、NH3·H2O 浓度为 0.1mol·L-1,反应温度为 30℃,反应时间为 2h,合成的颗粒分散度高,尺寸均匀,粒径约为 60nm。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生产乙炔气体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石渣,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电石渣为原料、经NH4Cl溶液浸取、NH4HCO3作为碳化剂制备针叶形碳酸钙。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加方式、氨水和碳化剂与Ca2+物质的量比、滴加速度对碳酸钙晶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n(NH3·H2O)∶n(HCO3-)∶n(Ca2+)=2∶2∶1的条件下,向HCO3-溶液中以1 mL/min速度滴加Ca2+,反应30 min后制得针叶形碳酸钙,长径比为8.322 6、粒径(D50)为4.200μm、纯度为97.20%。在不加晶形控制剂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实现了针叶形碳酸钙的形貌控制,从降低原料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可对未来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针叶形碳酸钙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地还原Cu2+物种,生成不同含量的Cu0或Cu+物种。6种Na盐都可以提高Cu/SiO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而且Na2CO3最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适量的Na2CO3可以促进Cu+物种的形成,有利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过量的Na2CO3会导致Cu0物种的产生以及Cu物种的聚集,反而不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Cu+物种摩尔分数越高,Cu/SiO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环氧丙烷的形成速率也越大。小粒径的Cu<...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油相NaYF4∶Yb3+,Tm3+,经“超声去油”后得到水相NaYF4∶Yb3+,Tm3+,并对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油酸体积分数进行条件优化,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分子荧光光谱仪(MF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稀土离子掺杂比例为NaYF4∶25%Yb3+,0.3%Tm3+,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00℃,油酸体积分数为20.6%时,合成的水相NaYF4∶Yb3+,Tm3+为六方晶型结构,六边形两平面间的平均粒径大小约为50 nm,形貌均匀、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在452和478 nm处荧光强度最大,且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水相NaYF4∶Yb3+,Tm...  相似文献   

14.
以MgSO4·7H2O和K2CO3为原料、PEG为结构导向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轻质碳酸镁纤维,其废液为K2SO4/K2Mg(SO4)2溶液。通过XRD、SEM和TG-DTA对样品进行表征,探究了影响轻质碳酸镁组成和形貌的因素及活性碳酸镁纤维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室温,搅拌速率为300 rad·min-1、Mg SO4浓度为1.0 mol·L-1、Mg SO4与K2CO3摩尔比为1∶1.1、PEG添加量为MgSO4·7H2O质量的30%的条件下,可制备分散性良好、晶须平均长度约为15.89μm、直径0.97μm、长径比为16.38的轻质碳酸镁纤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CuCr2O4黑色颜料。研究了沉淀剂(即尿素、氨水、氢氧化钠)对相组成和颜色性能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以氨水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CuCr2O4的结晶动力学和结晶机制。结果表明,由于两种离子(Cu2+和Cr3+)的溶解度不同,沉淀过程的最佳pH值为7.5;由于产物中存在Cr2O3,尿素不适合作为沉淀剂。氨水作为沉淀剂时,CuCr2O4结晶的活化能为120.2 k J/mol,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剂时为141.3 k J/mol。CuCr2O4的结晶过程涉及成核和三维生长。较小的结晶活化能得到的CuCr2O4颗粒细小,分散均匀,呈色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6.
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CH3COONa·3H2O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沉淀结晶法制备MgCO3·3H2O晶须,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CH3COONa·3H2O对晶须结晶过程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晶须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3%的CH3COONa·3H2O时可以成功制备长径比约为30的棒状MgCO3·3H2O晶须,CH3COONa·3H2O的存在促进了MgCO3·3H2O晶须的形成。该体系中晶须的生长过程:首先形成无定形的4MgCO3·Mg(OH)2·4H2O,之后无定形4MgCO3·Mg(OH)2·4H2O逐渐转变为MgCO3·3H2O并生长成较大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这是因为CH3COONa·3H2O电离产生的Na +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轴向的(101)晶面,抑制了该晶面生长,而径向晶面生长速率未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无定形MgCO3·3H2O生长成棒状晶须。  相似文献   

17.
以含PO43-配水为处理对象、CaCl2为沉淀剂,得到无载体时PO43-去除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对比12种备选载体诱导HAP(Ca5OH(PO43)沉淀效果,选出最佳载体;考察不同来源最佳载体的诱导沉淀效果,分析了载体成分对诱导沉淀除PO43-、Ni2+、Pb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载体时最佳沉淀条件为:pH为10.0、沉淀剂投加摩尔比为4∶1、平衡时间为80 min;添加10种载体后,反应平衡时间均显著减少,PO43-去除率均提高,其中白云石诱导沉淀效果最佳;白云石中CaO、MgO、SiO2、Al2O3含量与PO43-平衡去除率呈正相关,Fe2  相似文献   

18.
掌握Fe2+/H2O2体系O2的生成路径,可为避免H2O2无效分解,开发经济高效的Fe2+/H2O2体系利用技术指明方向。采用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方法,探究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O2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Fe2+/H2O2体系内不会产生大量O2-·,O2-·不是生成O2的主要反应物质;O2-·被全部捕获后,体系中仍产生大量O2-·,但此时无O2生成,证明生成O2的反应由·OH和HO2·两种自由基直接参与。分析认为反应·OH+HO2·-H2O+O2是体系内O2生成的主要路径。控制Fe2+/H2O2体系定向生成·OH,抑制HO2·的产生,是提高Fe2+/H2O2体系中H2O2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水为溶剂,采用改进的颗粒溶胶工艺,通过溶胶制备参数的调控优化,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3 nm的ZrO2-TiO2复合颗粒溶胶。采用浸浆法,在平均孔径为5 nm的管式α-Al2O3底膜上,经过一次涂膜制备得到完整无缺陷的ZrO2-TiO2复合纳滤膜。ZrO2-TiO2复合纳滤膜的平均膜厚约为200 nm,纯水渗透率约为23 L·m-2·h-1·(0.1 MPa)-1,对PEG的截留分子量为600。在pH 3,压力0.9 MPa的条件下,该膜对低浓度的Co2+、Sr2+、Cs+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6 %、99.2 %和75.5 %。  相似文献   

20.
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后用于脱除H2S,同时实现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的循环利用和H2S的脱除。而溶解性Fe3+较高的生成量是保证该处理系统连续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在充足氮源和K+条件下大量Fe3+以黄铁矾沉淀形式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控制氮源种类及投加浓度,减少沉淀生成,增大溶解性Fe3+生成量,以期提高H2S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NH42HPO4可替代以往研究中的(NH42SO4作为氮源,确定适宜菌体生长的氮源浓度范围为0.33~1 g·L-1。在1 g·L-1 (NH42HPO4条件下细菌生长无明显停滞期、Fe2+平均氧化速率为0.221~0.229 g·(L·h) -1,Fe3+生成量为7.62~7.72 g·L-1,沉淀量为1.17 g·L-1,因此确定(NH42HPO4为1 g·L-1时最能保证H2S的脱除效率。为降低工艺成本,最低可采用0.33 g·L-1为运行浓度。该优化方案不仅保证了菌体的Fe2+氧化活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菌体培养过程中沉淀的产生,获得了较高的Fe3+生成量和增速,为使用含硫酸亚铁废溶液处理H2S的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