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时空众包动态现实场景中任务分配总效用,提出一种基于在线随机森林的动态阈值算法(DTRF)。首先,根据众包平台中工人和任务的历史匹配数据初始化在线随机森林;然后,通过在线随机森林预测每位工人期望的任务回报率作为阈值,按阈值为每个工人选取候选匹配集;最后,从候选匹配集中选取当前效用总和最高的匹配,同时用分配结果更新在线随机森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提升总效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人的平均收益。与贪心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任务分配率提升了4.1%,总效用提升了18.2%,工人平均收益提升了11.2%。与随机阈值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任务分配率、总效用、工人平均收益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提升,且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在实时、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激励工人参与任务并得到高质量的感知数据是时空众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质量感知的时空众包在线激励机制。首先,为了适应时空众包实时性的特点,提出一种阶段性在线选择工人算法(POA),该算法在预算约束下将整个众包活动周期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在线选择工人;其次,为了提高质量预估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最大期望(IEM)算法,该算法在算法迭代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可信度高的工人提交的任务结果;最后,通过真实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激励机制在提高平台效用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POA相较于改进的两阶段拍卖(ITA)算法、多属性与两阶段相结合的拍卖(M-ITA)算法,以及L-VCG(Lyapunov-based Vickrey-Clarke-Groves)等拍卖算法,效率平均提高了11.11%,工人的额外奖励金额平均提升了12.12%,可以激励工人向冷门偏远地区移动;在质量预估方面,IEM算法相比其他质量预估算法,在精度和效率上分别平均提高了5.06%和14.2%。  相似文献   

3.
由于众包的组织模式自由松散,致使众包工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如何识别工人的欺骗行为并降低其影响,从而保障众包任务的完成质量,已经成为众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任务结果的评估与分析,针对众包工人统一型欺骗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Pareto分布(GPD)的权重设置算法(WSABG)。该算法对GPD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并用二分法逼近似然函数的零点以计算出尺度参数σ和形状参数ε。算法中定义了新的权重公式,并利用众包工人完成当前任务的反馈数据赋予每位工人一个绝对影响权重,最终设计出了基于GPD的众包工人权重设置框架。所提算法可以解决任务结果数据之间差异性小且容易集中在两极的问题。以烟台大学学生评教数据为实验数据集,提出了区间转移矩阵的概念,证明了WSABG算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博扬  成雨蓉  王国仁  袁野  孙永佼 《软件学报》2020,31(12):3836-3851
近年来,时空众包平台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时空众包平台中,任务分配是一个核心问题,即在满足时间和空间的条件约束下,如何为不同用户分配合适的工人来进行服务.现有的工作往往将最大化任务匹配个数或效用值之和作为研究目标,这些方法关注全局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考虑用户和工人的偏好来提高他们对于分配的满意程度.此外,现有工作大多只考虑用户和工人两种角色,即工人移动到用户当前位置进行服务.但是,新型时空众包平台的中往往包含用户、工人和工作点三种角色,即为用户和工人分配一个工作点来进行服务.基于以上不足,三维时空稳定分配问题被提出.但是,此问题只关注了静态场景,而时空众包平台往往是在线的,即工人和用户发出的任务都是实时出现的.因此,提出了面向新型时空众包平台的三维在线稳定匹配问题和一种基础算法.通过分析基础算法的不足,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大量的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集来验证算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O2O(offline-to-online)商业模式的发展,各类空间众包平台变得日益流行,如滴滴出行、百度外卖等空间众包平台更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空间众包研究中,任务分配问题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该问题旨在研究如何将实时出现的空间众包任务分配给适宜的众包工人.但大部分现有研究所基于的假设过强,存在两类不足:(1)现有工作通常假设基于静态场景,即全部众包任务和众包工人的时空信息在任务分配前已完整获知.但众包任务与众包工人在实际应用中动态出现,且需实时地对其进行任务分配,因此现存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行性;(2)现有研究均假设仅有两类众包参与对象,即众包任务与众包工人,而忽略了第三方众包工作地点对任务分配的影响.综上所述,为弥补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类新型动态任务分配问题,即空间众包环境下的三类对象在线任务分配.该问题不但囊括了任务分配中的三类研究对象,即众包任务、众包工人和众包工作地点,而且关注动态环境.本文进而设计了随机阈值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在最差情况下的竞争比分析.特别的是,本文还采用在线学习方法进一步优化了随机阈值算法,提出自适应随机阈值算法,并证明该优化策略可逼近随机阈值算法使用不同阈值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最终,本文通过在真实数据集和具有不同分布人造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效果与性能.  相似文献   

6.
韩丽霞  张占营 《计算机科学》2021,48(z1):203-205,219
移动劳务众包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服务定价问题是劳务众包平台的核心问题,它与任务完成度和企业利润密切相关.针对移动互联网中劳务众包平台的定价问题,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探究定价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研究了用户拍照任务执行情况、任务地理位置与拍照任务定价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分治思想,使用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网络(TAN)将地理信息划分为5个区域,将每个任务执行点用元组{任务完成度,任务标价,经度、纬度,信誉度}表示,对散点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任务未完成原因以及任务位置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提出区域会员信誉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每个区域的信誉度,由信誉度和地理位置导出不同区域的价格,并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琦  高铭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3,(12):284-289+304
针对当前空间众包任务分配中存在用户等待时间长和工人位置隐私保护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位置隐私保护的空间众包任务分配方法。利用虚拟生成算法为众包工人提供一个虚拟位置,并发送到空间众包服务器中;为了提高任务分配效率,设计一种基于ε-贪婪算法的自适应批处理机制;根据动态批量大小,采用最大分数分配策略来解决众包平台中动态任务分配问题。该方法不仅减少了工人行进距离和保护了工人的隐私信息,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任务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8.
叶晨  王宏志  高宏  李建中 《软件学报》2020,31(4):1162-1172
传统方法多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清洗.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存在计算难度大、缺乏充足的知识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众包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众包引入数据清洗过程,通过众包来提供机器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由于众包的有偿性,研究如何将机器学习算法与众包有效且低成本结合在一起是必要的.提出了两种支持基于众包的数据清洗的主动学习模型,通过主动学习技术来减少众包开销,实现了对给定的数据集基于真实众包平台的数据清洗,最大程度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时空众包任务推荐方法大都是针对有奖励约束、全职做众包任务的众包工人,忽略了有兴趣偏好、不受奖励约束完成任务的兴趣型众包工人,如何将众包任务推荐给这些兴趣型工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提出考虑兴趣型时空众包工人的时空行为规律和兴趣偏好的推荐方法。引入基尼系数,在数据中筛选出兴趣型时空众包工人的数据,利用地理-社会关系模型的聚类方法对众包任务进行聚类,用高斯分析的马尔可夫模型预测众包工人在下一转移时间点可能到达各个地点的概率,把位于众包工人可能到达地点的任务按概率降序推荐给兴趣型工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兴趣型时空众包任务的完成率。  相似文献   

10.
任务分配是众包流程的关键所在,也是众包价值的重要体现。从众包活动参与者即主体企业、众包平台、平台会员的视角出发,研究服务众包定价问题。在考虑会员信誉度和任务聚集度的基础上,针对含有地理因素的众包任务设计打包分配定价方案。以服务成本、任务价值、会员收益等为导向,对不同任务进行组合配置,从而设计多目标规划任务配置及定价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构建了精英蜂群算法。在精英蜂群算法中,充分利用蜜源信息并着重考虑成长性较好的蜜蜂,进而避免了局部最优问题,提高了搜索效率。通过对众包服务企业运营数据分析,获取到众包服务会员特征及任务完成相关基础信息,以此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众包任务打包定价机制,任务完成率、企业总成本、三方总收益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化。综合模型及数据实验可知,众包任务在定价与发布过程中根据自身特征差异,在无差异服务中只需要考虑会员信誉度,对于具有服务差异性的任务则需要考虑打包发布。  相似文献   

11.
崔景妹  孙玉娥  黄河  辛煜  郭寒松  杜扬 《软件学报》2018,29(S1):105-114
现有的众包任务分配模型大都假设仅存在一个任务请求者,难以满足存在多个任务请求者的应用场景.因此,该文假设众包系统中存在多个任务请求者,且每个任务请求者或工人在每轮任务分配中可以请求或完成多个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众包系统的双向拍卖机制,以激励众包任务被高效地完成.首先,将对多个任务感兴趣的工人抽象为多个虚拟工人,以低报价优先匹配原则,设计了一个高效任务分配机制;根据统一定价原则,为其设计了诚实的定价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机制可以满足诚实性、个体理性以及收支平衡这3项经济学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众包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任务执行者的阅历和技能,使他们更加了解任务且倾向于同时完成多种任务,因此根据执行者对任务的主观偏好进行分配成为一种常见的任务分配方式;但是出于个人利益,执行者可能采取恶意竞价行为换取更高的收益,这对众包平台的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提出一种防恶意竞价的众包多任务分配激励机制GIMSM(Greedy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Single-Minded)。该机制定义了一个线性比值作为分配依据,再根据贪心策略从执行者比值递增的序列中依次选取并分配任务,最后按照支付函数对分配算法选中的任务执行者进行支付,得到最终的任务分配结果。在Taxi and Limousine Commission Trip Record Data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较于TODA(Truthful Online Double Auction mechanism)、TCAM(Truthful Combinatorial Auction Mechanism)和FU方法,GIMSM在不同工人数下的任务结果平均质量水平分别提高了25.20、13.20和4.40个百分点,GIMSM在不同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基于自助式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拍照赚钱"APP逐渐受到欢迎。为了解决众包任务定价问题,笔者依据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提供的数据,通过系统聚类、逐步回归和二值响应回归等方法,对众包任务的价格建立了定价模型,并利用非线性规划建立了定价的优化模型。研究得出:周围人数越多或距离高信誉值会员越远,任务定价会越高;任务未完成是由任务过于分散、距离会员过远或价格过低等因素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众包采集大规模感知数据变得越来越容易。众包工人的自私性使得他们想通过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多的报酬,甚至互相勾结、随意提交众包数据,导致众包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陪审团的质量控制策略,该机制解决了数据验证问题。针对降低众包质量的行为,在判断是否存在垃圾邮件员工和共谋组织后,使用社区影响力检测算法(CIDA)来检测出共谋团伙领导者及其所在组织,最后使用改进的相似性检测算法(PI-Cosine)筛查垃圾邮件员工。从这两个方面来提高众包数据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accuracy和F1-score衡量指标上相比Cosine相似度检测算法提高了12.3%。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众包的快速发展,市面上的众包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发布任务并利用人群的力量来执行任务、收集数据。此时,移动众包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变得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激励机制只片面地考虑工人的信誉度、所在位置和执行时间等,这使得众包平台在有限的预算或其他约束的情况下选定优质工人并分配多个任务变得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约束工人择优的激励机制(Multi-constrained Worker Sele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MSIM),该模型依赖于两个相关算法:一是基于改进逆向拍卖的工人择优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工人信誉度、地理位置、任务完成度、结果质量等多个重要约束来选择最优的工人执行任务;二是评估和奖惩算法,该算法对任务执行结果和工人信誉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对工人的奖励与惩罚规则。实验结果表明,MSIM可以选出优秀的工人,并提高任务执行结果的可信度和工人信誉度,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时空众包任务分配研究中未考虑多方参与对象的效益和连续任务分配的全局优化,导致分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方综合效益全局优化的在线任务分配算法。首先,基于在线随机森林和门控循环单元网络预测出下一时间戳内众包对象(众包任务和工人)的分布情况,进而结合当前时间戳内众包对象的情况构造二分图模型,最后采用带权二分图最优匹配算法完成任务分配。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在连续任务分配过程中实现了综合效益的全局优化。与贪心算法对比,该算法在任务分配成功率方面提升25.7%,在平均综合效益方面提升32.2%,在工人平均机会成本方面提升37.8%;与随机阈值算法对比,该算法在任务分配成功率方面提升27.4%,在平均综合效益方面提升34.7%,在工人平均机会成本方面40.2%。  相似文献   

17.
任务调度问题是空间众包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工作主要针对欧式空间中的个人任务,忽略了群组任务以及底层的路网信息,实用性有待提高.有鉴于此,本文研究路网场景下群组任务匹配和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索引的群组任务匹配和调度算法框架.该框架由网格索引、搜索有效工人集算法和组建团队算法组成.该框架首先通过网格索引存储的路网信息和...  相似文献   

18.
余敦辉  王意  张万山 《计算机应用》2018,38(12):3612-3617
针对现有软件众包平台对工人能力考虑不足,导致分配给工人的任务完成质量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件众包工人能力动态度量算法(ADM),实现工人能力的动态度量。首先,基于静态技能覆盖率,实现工人初始能力的计算;其次,对于工人历史完成的单个任务,综合任务复杂度、任务完成质量及任务开发时效,实现开发能力的计算,并根据时间因子计算随时间衰减的开发能力;然后,根据所有历史完成任务的时间先后顺序,实现能力度量值的动态更新;最后,基于历史任务技能覆盖率,计算工人对于待分配任务的开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用户可靠性度量算法相比,所提出的能力动态度量算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能力度量吻合度平均值最高达到90.5%,能有效指导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19.
刘辉  李盛恩 《计算机应用》2018,38(2):415-420
针对时空众包环境下任务分配随机性过高且效用值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预测的自适应阈值算法。首先,实时统计众包平台中空闲的任务、工人及工作地点的数量以设置阈值;其次,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将任务与工人的分布分为均衡的两个部分,并用Min-max normalization方法为每个任务匹配一个确定的工人;最后,计算匹配到的工人出现的概率,以验证任务分配的有效性。使用相同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证实,与随机阈值算法相比,基于统计预测的自适应阈值算法的效用值提升了7%;与贪心算法相比,其效用值提升了10%。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统计预测的自适应阈值算法能够减少任务分配过程中的随机性并提高效用值。  相似文献   

20.
如何为面对繁多任务的工人推选出与之偏好密切相关的任务是当前时空众包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已有任务推荐方法大多只关注工人与任务的静态信息匹配,却忽略了工人选择偏好的动态变化,本文提出了考虑众包工人时空行为偏好的top-k任务推荐模型.首先采用时空转移矩阵聚合工人与任务的历史映射信息,然后通过空间注意力机制来增强序列信息的表征能力,再将其纳入到时空循环网络中挖掘工人局部和全局性的移动偏好,进而预测工人的意图动向.最后构建worker-tasks亲和力相关度分数并形成概率个性化任务推荐池,评估工人与他们即将到达区域内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帮助工人快速选择和定位所需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相较于对比模型具有更好的任务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