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以南海海泥中筛选出来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WJS22(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WJS22)为菌种,优化固体发酵产谷氨酰胺酶的工艺。选择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培养基(淀粉原料、料水比、产酶诱导剂)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对料水比、产酶诱导剂、接种量进行进一步优化,将谷氨酰胺酶活力从(83.10±4.64)U/mg干基提高到了(2 690.02±28.80)U/mg干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V/m),温度37℃,时间48h;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豆粕20g,小麦粉5g,蔗糖脂肪酸酯(SE-1170)0.02g,料水比1.0∶0.6(m∶m)。对固体曲料中的谷氨酰胺酶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在料液比为1∶8(m∶V)、37℃下摇床提取1h最优。将粗酶液与同等酶活力的商业酶对谷氨酰胺进行酶解,通过测定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变化,验证了粗酶液将谷氨酰胺转化成谷氨酸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戴氏虫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同时提高戴氏虫草多糖的提取率。采用水浸提法提取戴氏虫草多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优条件,利用羟基自由基法和DPPH自由基法测定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在料液比1∶35(g/m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戴氏虫草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5.26%±0.01%;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45.9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0.24%。文章优化了戴氏虫草多糖的提取条件,为其它虫草多糖的提取提供了理论参考,其结果表明戴氏虫草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力,为进一步虫草多糖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五味子药渣用作蛹虫草菌发酵培养基且不添加其他任何营养物质,并以水料比、基质重量、接种量、发酵温度为考察因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以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响应值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响应面法分析得出蛹虫草菌发酵五味子药渣最佳条件:水料比为2mL/g,基质重量为37g,接种量为23%,发酵温度为26℃。在此条件下发酵15d,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高达5.1202mg/g;多糖含量为2.87%,相比发酵前五味子药渣中多糖含量提高了24.97%。结果说明,以五味子药渣作为蛹虫草菌发酵培养基,不仅可以提高五味子药渣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降低发酵蛹虫草菌生产虫草素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大米为原料,利用蛹虫草菌种固体发酵得到含有虫草特有成分的虫草米,并研究其体内抗氧化活性。以虫草酸、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虫草米的发酵最佳条件,并通过比较果蝇寿命、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来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体内抗衰老活性。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料水比1∶1.0(g/mL)、接种量20?mL/100?g、发酵温度22?℃、避光发酵时间8?d。不同虫草米添加量条件下饲养的果蝇半数死亡期、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大米对照组;培养40?d的实验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虫草米添加量的增大,酶活性增强;实验组果蝇体内的丙二醛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且随虫草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黄芪粗多糖含量为响应值,确定黄芪固体发酵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为响应因素,以黄芪粗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芪粗多糖含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3 d,发酵温度28.5℃,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粗多糖平均含量为84.74 mg/g,低于预测值1.57%。该工艺对黄芪粗多糖固体发酵优化效果显著,为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理论为基础,以大豆为发酵基质,利用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对大豆进行了固态发酵,以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因素,采用模糊数学函数隶属度和权重方法,以发酵菌质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及综合分值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蛹拟青霉固态发酵大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装瓶量100 g/250 mL情况下,10%的接种量,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12 d,发酵菌质中多糖和氨基酸含量达到223.62mg/g和130.13mg/g,正交试验中3个因素对发酵菌质综合评分的影响依次为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以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探讨菌种比例和辅料对发酵麸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麸皮深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表明,豆粕粉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和酿酒酵母接种量三个因素显著(p<0.05)影响发酵产物中多糖含量;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优化得到菌种比例和辅料添加量为:发酵总体系为100%,双菌总接种量10%(酿酒酵母接种量6.73%,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3.27%),固态培养基由40.23%麸皮、4.66%豆粕粉和5.11%玉米粉组成,料水比1:1。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麸皮中多糖含量可达55.92 mg/g,与预测值55.15 mg/g相近。  相似文献   

8.
以金针菇废菇柄为研究材料,利用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为发酵菌种,对金针菇废菇柄进行了双向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比(w/v)、料层厚度、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菌质还原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BBD)试验设计,以发酵菌质还原力为响应值,对还原力影响较大的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3个因素为考查变量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多因素的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并测定了发酵菌质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蛹拟青霉发酵金针菇废菇柄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5,料层厚度2cm,接种量15%,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15 d。在此条件下发酵金针菇废菇柄的抗氧化能力到达83.46%,比未发酵前增加了16.16%。发酵金针菇菌质多糖是未发酵金针菇菇柄的1.8倍,虫草素含量达到90.9μg/g。金针菇菇柄发酵菌质对ABT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比未发酵金针菇菌柄的清除率提高16.16%、17.13%、26.15%和18.34%。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值化金针菇废菇柄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大米生料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以发酵结束后的乙醇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米生料发酵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米生料发酵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50目,料水比1∶3.0(g∶mL),α-淀粉酶添加量10 U/g,糖化酶添加量200 U/g,酸性蛋白酶添加量30 U/g,酵母液接种量1%,硫酸铵添加量0.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乙醇含量为10.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贵州特色药用真菌戴氏虫草为实验材料,探究其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的活性炭脱色工艺。方法:选取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脱色pH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别对两种多糖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戴氏虫草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的最佳脱色条件分别为活性炭用量1.5和2 g/100 mL,脱色时间10和30 min,脱色温度50和70 ℃,脱色pH为4和8。各自最优条件下,水提多糖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92.12%±0.45%和73.46%±0.33%,碱提多糖的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5.67%±0.66%和56.72%±0.47%。结论:活性炭吸附法对戴氏虫草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具有明显的脱色效果,且多糖保留率高。该脱色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微生物能否转化提高山楂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以山楂粉为发酵基质,分别与20种食用真菌进行共同发酵,通过监测发酵液中总黄酮含量,筛选转化效率最高的食用真菌,并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20种供试真菌中,蛹虫草发酵山楂液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在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7 d、接种量6%及料液比1∶35(g∶mL)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7 d,蛹虫草发酵山楂液中总黄酮含量为42.8 mg/g。  相似文献   

12.
多菌种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小肽饲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4株实验室保藏的菌株对豆粕进行二元混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对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和料水比进行优化,研究二元混菌发酵对豆粕中小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肽总含量由1.61%(干基)提高到8%(干基)以上,其中最高的一组达到了12.01%,小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通气量60g/mL,发酵温度40℃,料水比1:1.2。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皮为基本碳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和白地霉联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以提高真蛋白含量为主要目的,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7%,固态发酵培养基料水比1:1.8(g:mL),发酵温度31 ℃,发酵时间80 h。在此条件下,真蛋白含量可达15.6%,是发酵前的1.94倍。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马铃薯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以下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 ℃,料水比1∶5.0(g∶mL),耐高温淀粉酶添加量15 U/g、糖化酶添加量160 U/g、纤维素酶添加量10 U/g,酵母接种量0.4%、发酵时间为84 h,优化后的发酵液中乙醇含量可达9.06%vol。获得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可为马铃薯发酵生产乙醇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以及Box-Behnken实验对中华白僵菌(Beauveria sinensis)产孢内粗多糖浸提条件与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经正交实验优化后,中华白僵菌产胞内粗多糖提取含量提升37.0%,经Box-Behnken实验优化后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添加量5%、酵母浸膏添加量2.5%、装液量100 mL/250 mL、初始pH值5.5、温度27℃、转速160 r/min,多糖最高产量为(31.5±1.0) mg/g,对比优化前提高了5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发酵条件并对其多糖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柳蘑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接种量、pH和发酵时间对柳蘑菌丝体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多糖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蛋白胨1%,VB20.006%,硫酸镁0.1%,温度25℃,接种量15%,pH4,发酵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柳蘑菌丝得率为(11.50±0.29)g/L,多糖含量达到(1.330±0.035)g/L。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分别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组成。结论:本研究条件能够提高菌丝体多糖产量,可作为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啤酒糟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二水平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蛋白质含量的6种因素进行筛选,得到接种量、料水比和温度3个影响最大的显著性条件,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料水比1∶1.07、发酵温度32.87℃,在此条件下,优化后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41.31%,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仅相差0.818%.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种量、培养温度、料水比、培养时间为试验因素研究蛹虫草的适宜培养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0mL/瓶,培养温度25℃,料水比1∶1,培养时间40d。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与麸皮为主要原料,对影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JD-1固态发酵的因素如玉米芯与麸皮的比例、氮源浓度、发酵温度、时间、料水比等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取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即玉米芯与麸皮质量比为7∶3,培养温度30 ℃,料液比1∶2.0(g∶mL),培养时间96 h,接种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8.95 IU/g,滤纸酶酶活力达2.00 IU/g。  相似文献   

20.
肖代敏  肖建辉  张志敏 《食品科学》2010,31(11):132-135
戴氏绿僵菌是食药用虫草戴氏虫草的无性型,以其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戴氏绿僵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即木糖40g/L、黄豆浆4g/L、硫酸铵0.2g/L、VA+VD 1g/L、KH2PO4 1g/L、MgSO4·7H2O 0.5g/L初始pH6.0,胞外多糖的产量高达(22.72 ± 0.55)g/L,比发酵基础培养基产量增加30 多倍,也明显高于迄今已见报道的虫草相关真菌的胞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