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许慧芳 《门窗》2020,(6):254-255
基于我国城乡融合的发展背景,借鉴“生活圈”体系构建的理念,结合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构建大同市云州区居民点“生活圈”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满足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治国理政新理念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城乡规划改革需要,建立与各级政府事权和城市治理内容相融合的空间治理体系和规划管控体系,加强各类规划合理衔接,确保公共服务分级配置到位,如何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各级生活圈成为规划界必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无论是对城市空间问题解决还是城市管理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利用POI开源大数据与相关规划获取的一手数据创建山西省原平市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并构建中心城区全城路网数据集;继而对公共设施进行服务区与可达性分析,初步划分10 min社区生活圈,根据开发边界范围及河流、铁路、主干路等限制要素,进一步修正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与多方充分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在此基础上,划分5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各级生活圈边界基本符合原平市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了城市多方认可,证明了基于交通网络分析研究城市各级生活圈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可为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姚远  叶小群 《城市住宅》2022,29(3):193-195
近年来,生活圈理念凭借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功能空间相结合的特点,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带来了新契机.结合生活圈理念,在对舒城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借助泰森多边形划分舒城县中心城区各级生活圈,结合各级生活圈的人口预测规模及相关规范,确定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案,并通过核密度分析对比验证生活...  相似文献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对生活圈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规划,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也逐渐走入社区.但我国生活圈起步较晚,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布局历程,以生活圈的视角对我国公共服务社设施现状从需求、特性、品质、交通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关布局优化策略,探讨如何进行改善人居环境与便民服务,以此满足人们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孙德芳  沈山  武廷海 《规划师》2012,28(8):68-72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由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构成的生活圈层系统,构建基于生活圈理念的以县域为完整单元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有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正由快速发展转向稳步提质阶段,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作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生活圈理论的兴起,从居民需求角度评价公共服务配置水平的研究日趋成熟,反之,从资源统筹角度评价公共服务配置效率的研究则被学界所搁置。文章梳理传统规划与生活圈视角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研究,对其立足视角、技术手段及局限性进行归纳,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合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和下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公共资源配置方法重等级轻布局、重设施轻人员,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非均等化,村镇设施供应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主流配置方法的局限性,文章着重对影响设施配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设施划分为区域协调型和半径依赖型;在设施布局上,以等级式布局为基础,划分不同层次生活圈,同时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动态配置"研究,并以山西省孝义市乡村建设规划为例进行配置方法的阐述,以期对村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城市绿色共享发展诉求,多地相继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强调15min步行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性及完备性。社区生活圈作为组织城乡居民社区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发生空间,其街道步行环境质量应受关注。目前,各地社区生活圈导则中对街道步行网络规划设计要求集中在道路间距、人行道宽度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程度与城市居民步行意愿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尚未受到重视。本研究在提升社区生活圈步行环境质量目标下,以济南市西部新城社区生活圈为例,识别了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供给程度、城市居民对街道绿色基础设施感知需求程度及其供需的空间分异,并基于供给—需求匹配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圈作为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城市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自上而下进行乡村生活圈规划的方法在圈层划分和范围界定方面过于武断,存在忽略村民的时空间行为规律、难以落地和缺乏可实施性的问题,亟需自下而上的乡村生活圈空间识别和模式剖析方法。研究以张公垡村为案例,采用GPS数据采集法和问卷调查法自下而上的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进行识别,并通过“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剖析其空间模式,最后尝试提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北京市周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由村庄向市郊辐射拓展具有明显方向性,空间模式由基本生活圈、扩展需求圈、高级需求圈和替代需求圈四圈层构成,规划策略一方面需要基于圈层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层级配置,从而强化圈层差异性需求的空间匹配,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各圈层获取空间设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系统以强化时间匹配。  相似文献   

11.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优化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则促使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更高效、便捷。为此,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除了要关注城市的高效运转,也要照顾乡村的需求,让人们能在繁华城市和宁静乡村之间自由穿梭。基于这一理念,本文结合北海市的案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乡社区生活圈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针对规划路径和设施配置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和人口分布分散,难以按照传统行政单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亟需重构生活单元以指导设施配置。本文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为例,结合"生活圈"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村民设施需求及生态空间单元为依托,采用中心性评价、改进引力模型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划定"设施单元"与"流域单元"耦合的乡村生活圈。研究划定了安沟镇"初级生活圈—次级生活圈—综合生活圈"三级生活圈圈层,并提出各圈层设施配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镇村体系优化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指导乡镇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关于生活圈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宏观都市圈层面城市间的通勤圈,以及微观社区层面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圈,而中观层面构建生活圈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例,在中观层面通过对小城镇生活特征进行总结,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特征构建基本生活圈和品质生活圈两类圈层,利用GIS软件可达性分析各城镇的辐射范围,空间上落实两类圈层,结合各类设施时间特征和功能特征,以及城镇的功能特色,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同时对中心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完善全国广大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一个可以考虑的修正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之一,演绎了我国较发达地区城乡关系转变的一种方式.一体化进程中苏州村镇地区发生的变化对原本就滞后于农民生活需求及村镇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苏州城乡一体化下新的村镇空间体系结构及特征,结合现阶段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要求,以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苏州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内容和方式,形成“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苏州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框架体系,以期对推动快速城镇化地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麻迪 《规划师》2019,35(z2)
公共服务设施是公共服务得以良好运转的基础保障,是从特定的公共利益出发,在公众对于社会达成一定共同认识后,以维护国家和地区经济及社会稳定为目的,为保护不同个体的基本生存权益及发展权益而提供的公共服务。从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中心城区城乡统筹发展及空间规划建设的视角看,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可以作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对拉近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平衡地区间的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建设问题、配置影响因素与未来建设趋势,并结合居民需求的实际调查,对明水县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布局、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为东北地区城镇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不断深入,乡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以老年人口为主体的乡村地区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本文以苏南乡村地区为例,以乡村生活圈理论为指导,基于多源数据了解苏南地区乡村特征和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同时着眼于乡村地区老龄居民的切身需求,自下而上地提出问题和对策,以期对乡村配套设施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管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的城乡管治理论强调多方协作参与,但对中国国情条件下具体参与机制总结不足。基于日本生活圈规划的组织理念,探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城乡管治模式,指出生活圈的构建有利于发挥城乡管治中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化解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区域共赢发展。具体以广东省鹤山市为案例,尝试通过生活圈规划应对公共服务供给低效不足的现状,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多元的公共服务配给方式,以期为我国开展基于生活圈的城乡管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缺乏县域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现状,本文提出以“行政区”为单元转变成以“生活圈”为单元统筹布局设施,基于“总量控制、分级配置、需求导向、镇村分类”原则,构建“保障生活圈、基本生活圈、拓展生活圈、品质生活圈”四级生活圈体系,并明确各级生活圈的建设重点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当前,老龄化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老年群体日益增加的养老设施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仅是对城市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政策反馈,也是应对老龄化城市养老问题的极佳方式。本文旨在研究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划分方式,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出行特征,以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片区、光华片区、清泉片区为范本,提出城市道路、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老年人可出行范围,以及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4个社区生活圈划分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进行梳理与陈述,探讨其具体的影响,着重考虑老龄化视角下的标准制定。根据研究过程得出结论 :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应关注老年人出行难点;应保留、合并集中用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