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伏发电输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影响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means++和混合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利用K-means++对历史数据集进行分类,选取合适的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其次,搭建以历史功率为输入的LSTM模型获得待修正预测功率值,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挖掘气象参数与光伏功率的非线性关系,获取修正系数,对待修正预测功率值进行修正,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在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给予输入参数一定的随机波动,进行多次预测,获取预测误差集,进而获得预测区间.通过澳大利亚沙漠太阳能研究中心光伏电站数据集,选择LSTM、CNN-LSTM及K-LSTM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且能实现准确的输出功率区间预测.  相似文献   

2.
分析光伏发电输出功率预测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功率预测模型,针对BP神经网络本身易陷入局部极值、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带扩展记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EM)这2种群智能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值和阈值,分别建立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和基于PSOEM-BP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模型。根据某光伏电站2月1日—6月30日的光伏发电历史数据,利用所提3种模型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功率预测。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基于PSOEM-BP神经网络的功率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功率预测精度,故采用PSOEM优化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光伏功率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光伏电站功率预测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改进相似日算法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功率预测方法.在该方法中,提出一种对日相似度与前趋势相似度进行多目标优化来选取相似日集的改进相似日算法,并建立了基于此算法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功率预测模型,以太阳辐照度、温度和湿度作为模型输入,光伏电站发电功率作为模型输出,提前一天预测间隔为1h的输出功率.利用甘肃某光伏电站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功率预测方法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挖掘电站锅炉NO_(x)排放数据中时序性特征联系,提高NO_(x)排放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NO_(x)排放预测方法。以某300 MW电站锅炉历史数据为样本,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NO_(x)排放训练样本集进行分组,再基于CNN网络的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NO_(x)排放变量的高维映射关系,构造高维时序特征向量,将抽象化的特征集输入到LSTM网络,通过训练LSTM网络参数建立基于CNN-LSTM的NO_(x)排放预测模型。通过某电站锅炉实际数据验证,所提预测模型对训练和测试样本的平均相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76%和3.85%,远低于其他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相似日和动量优化BP神经网络的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采用与输出功率强相关的辐照度作为相似变量选取相似日,通过动量法优化并以相似日历史数据和气象信息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新疆某光伏电站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晴天和非晴天天气环境下能够达到预测精度,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去噪/聚类/核主成分分析(KPCA)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应用二维小波阈值去噪法预处理光伏出力数据;然后,应用k-means算法将预测模型分为4种不同模式下的子预测模型;引入KPCA对输入空间降维重构,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基于聚类/KPCA/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采用某光伏电站的实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不同模式下的光伏出力较为精准的预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对电网调度有很大影响,但受到太阳辐射强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为合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建立一种基于气象预测信息以及BP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光伏出力的影响因子,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因素进行模型训练和功率预测。文中主要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双层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某光伏电站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精度,对发电计划的制定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功率预测模型受光伏功率波动性影响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聚类的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首先,采取k-means聚类算法将原始功率数据按不同天气类型划分为晴天、雨天和多云3种相似日样本集,并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相似日样本进行分解;其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优化支持向量机(CNN-SVM)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 LSTM)神经网络2个单模型分别对分解后的功率数据进行预测叠加并将预测结果进行加权组合,利用网格搜索(GS)算法寻找最优组合权重,提升组合预测模型性能;最后,以澳大利亚某光伏电站1年实测数据为例,验证所提出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天气类型,所提出模型均能很好地对光伏功率实现预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风光混合模型的短期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预测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对提高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调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光混合预测模型,将现有技术中分两次预测的风电功率和光伏功率采用同一个预测模型,同时实现整个区域风电场及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预测,在简化预测方法的同时提高预测准确度。通过某海岛的风电及光伏电站的实际数据验证,计算分析了预测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风光混合的功率预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时珉  许可  王珏  尹瑞  张沛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1):2298-2305
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对电网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GeoMAN模型的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某地区多光伏电站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选取与待预测光伏电站高度相关的周边电站;然后,基于GeoMAN模型动态提取待预测光伏电站的时空特征和外部气象因素,GeoMAN模型采用编解码结构,利用编码器动态提取待预测光伏电站的站内特征和与周边相关电站的站间空间特征,利用解码器提取输入变量的时间特性,并融合晴空指数和数值天气预报动态输出光伏发电预测功率;最后,采用实际光伏电站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预测方法与传统LSTM模型相比,实现了更高精度的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李光明  郑丽娜  范威  吉畅  刘龙 《电源技术》2021,45(8):1052-1054,1065
为准确掌握电站未来某段时间内的出力情况,以西南某大型光伏电站为例,对影响光伏电站出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BP神经网络出力预测模型,分别基于电站实测气象数据和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训练预测模型,并对电站2020年1月1日8:00~18:30时15 min分辨率的输出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以实测气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预测效果较优,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性系数(R)和合格率(Q)预测评估指标分别为9.03%、12.33%、0.980、95.24%.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难以得到所需复杂的气象数据,且光伏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将小波去噪后的光伏电站的历史功率数据利用C-C法挖掘数据自身所包含的各影响因子.利用鸡群算法(CSO)对小波神经网络(WNN)的初值进行寻优,来提升WNN的预测性能.由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处理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具有较好的效果,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分解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提出一种CSO-WNN-RBF组合预测模型,利用CSO-WNN模型和RBF模型有序预测序列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实现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超短期组合预测.最后进行算例分析,将CSO-WNN-RBF预测模型与CSO-WNN预测模型、RBF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各天气类型中均保持良好的预测准确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刘智宇  郝冬  张妍懿  侯永平 《电池》2023,(3):243-247
为减少燃料电池堆耐久性能试验物料成本,提升耐久性能预测效率,利用燃料电池堆稳态耐久性试验数据,基于遗传算法(GA)-极限学习机(ELM)算法结合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搭建燃料电池稳态耐久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为双输入[时间和电流(或电流密度)]单输出(电压)。利用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将GA-ELM模型与长短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比,在预测精度(误差2%左右)相当的情况下,GA-ELM模型计算时间仅为LSTM模型的1/5。搭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一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自身的缺陷对传统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预测方法。通过把历史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功率数据作为输入,将改进后的单一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串联组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组合模型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得到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可实现提前一天功率预测。某光伏电站群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区域风、光电站群的功率预测,由于各站建站时间不同、单站预报精度残次不齐,导致传统的单站功率累加法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分别对区域内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群进行合理划分,结合区域内各电站历史功率数据及区域总历史功率数据的相关性,选取出各区域的代表电站。在对数值预报要素进行优化订正后,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基于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集群划分的短期功率预测框架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集群式风电和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准确率高于或接近于传统单站累加的预测精度,且该方法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电压技术》2021,47(4):1185-1194
为进一步提升光伏输出功率短期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聚类的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和AdaBoost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algorithm,FCM)算法将初始数据集按照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类型进行划分;其次选用WNN作为改进AdaBoost算法的基学习器,构建WNN-AdaBoost模型,并使用改进混合灰狼优化(improved hybridizing grey wolf optimization,IHGWO)算法优化WNN的小波因子和权值;最后选用我国中部地区某光伏电站实采的输出功率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通过与其他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和天气类型下,所提模型均能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在有效提升光伏短期输出功率预测精度的同时,兼备了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伏电站气象站实际监测历史数据,建立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光伏电站超短期功预测模型来实现光伏电站超短期功率的实时跟踪和预测,为此,先用预测日实测数据进行辐照强度和气温ARIMA时间序列的单步预测;其次,辐照强度和气温预测结果输入SVR模型得到下一预测点的输出功率预测值;最后,采用预测点的实测辐照强度、气温、功率数据对原有ARIMA时间序列进行实时更新,以进行再下一预测点的功率预测,依次循环得到预测日全天的输出功率曲线。通过4种不同天气状况下光伏电站的超短期输出功率预测,对ARIMA-SVR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相似日和CAPSO-SNN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和云自适应粒子群优化(CAPSO)算法优化Spiking神经网络(SNN)的发电功率预测模型。考虑到季节类型、天气类型和气象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以综合相似度指标进行相似日选取;以SNN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其善于处理时间序列问题的特点为基础,结合CAPSO算法搜索的随机性和稳定性优化SNN的多突触连接权值,减少对权值的约束,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根据某光伏电站的实测功率数据对所提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规模的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其输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网调度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统计(历史光伏输出功率)和物理(历史和未来的气象信息)变量的混合灰色关联分析-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计算多元气象因子与光伏发电功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较高的气象因子确定为建立预测模型的气象输入因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算法计算历史日与待预测日的关联度确定最佳相似日,选取最佳相似日的光伏输出功率和气象输入因子以及待预测日的相关气象参数作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参数,得到待预测日各个时刻输出功率的预测值;最后,利用澳大利亚DKA太阳能中心网站所提供的光伏电站历史气象数据和功率数据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验证模型在不同季节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与所选择的对比模型相比,本文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通过分析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重阈值,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利用光伏电站的历史数据和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光伏功率预测.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