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追踪模型以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行为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概念表示来描述学习者的概念掌握状态,从而预测学习者未来的学习表现。然而在概念的外延表示方面,当前知识追踪研究的概念外延信息被限制在一阶相关的范畴内,无法表征概念的一阶以上外延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方法首先使用图结构描述概念内涵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次使用图神经网络的池化操作等提取概念的外延表示,这保证了概念的外延信息来源于多阶相关关系;再与概念的内涵表示进行融合;最后预测学习者未来的答题情况。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效率,选取了四个主流知识追踪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在四个常用的知识追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在若干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说明了它的有效性;在模型性能方面,提出模型达到最优评价指标所需的迭代次数最少,说明了它的效率;在实际应用方面,以该模型为基础实现了一个智能学习平台,在三门线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和预测学习者未来答题情况,取得了优于其他知识追踪模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知识追踪模型主要使用学习过程、学习结束和学习间隔等三类学习行为数据,但现有研究没有融合上述类型的学习行为,无法准确描述多种类型学习行为的相互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多学习行为协同的知识追踪(MLB-KT)模型。首先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描述每类学习行为的同类约束性,然后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建模三类学习行为的多类协同性。将MLB-KT模型与深度知识追踪(DKT)、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知识追踪(ATCKT)模型在3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LB-K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有明显增加,且在ASSISTments2017数据集上的表现最佳,与DKT、ATCKT模型相比分别提升了12.26%、2.77%;表示质量对比实验的结果也表明MLB-KT模型具有更好的表现。可见建模同类约束性和多类协同性能更好地判断学生的知识状态、预测学生未来的答题情况。  相似文献   

3.
认知追踪是一种数据驱动的学习主体建模技术,旨在根据学生历史答题数据预测其知识掌握状态或未来答题表现.近年来,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加持下,深度认知追踪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深度认知追踪模型普遍存在黑箱属性,决策过程或结果缺乏可解释性,难以提供学习归因分析、错因追溯等高价值教育服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注意力网络的认知追踪模型.通过挖掘题目之间多维度、深层次的语义关联信息,建立一种包含题目元素、语义和记录等3层注意力的网络结构,利用图注意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等对题目进行嵌入表示、语义融合和记录检索.特别是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提升模型可解释性的正则化项与权衡因子,实现对模型预测性能与可解释强度的调控.同时,定义了预测结果可解释性度量指标——保真度,实现对认知追踪模型可解释性的量化评估.最后,在6个领域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4.
琚生根  康睿  赵容梅  孙界平 《软件学报》2023,34(11):5126-5142
知识追踪任务是根据学生历史答题记录追踪学生知识状态的变化,预测学生未来的答题情况.近年来,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知识追踪模型在灵活性和预测性能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知识追踪模型.但是现有深度模型大多只考虑了单一知识点题目的情况,无法直接处理多知识点题目,而智能教育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多知识点题目.此外,如何提高可解释性是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的关键挑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多知识点融合嵌入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所提模型考虑涉及多知识点的题目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出两种新颖的多知识点嵌入方式,并且结合教育心理学模型和遗忘因素提升预测性能和可解释性.实验表明所提模型在大规模真实数据集上预测性能上优于现有模型,并验证各个模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追踪任务旨在根据学生历史学习行为实时追踪学生知识水平变化,并且预测学生在未来学习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与遗忘行为相互交织,学生的遗忘行为对知识追踪影响很大.为了准确建模知识追踪中学习与遗忘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兼顾学习与遗忘行为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LFKT.LFKT模型综合考虑了四个影响知识遗忘因素,包括学生重复学习知识点的间隔时间、重复学习知识点的次数、顺序学习间隔时间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结合遗忘因素,LFKT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利用学生答题结果作为知识追踪过程中知识掌握程度的间接反馈,建模融合学习与遗忘行为的知识追踪模型.通过在真实在线教育数据集上的实验,与当前知识追踪模型相比,LFKT可以更好地追踪学生知识掌握状态,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6.
知识追踪任务通过建模用户的习题作答序列跟踪其认知状态,进而预测其下一时刻的答题情况,实现对用户知识掌握程度的智能评估.当前知识追踪方法多针对知识点建模,忽略了习题信息建模与用户个性化表征,并且对于预测结果缺乏可解释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解释的深度知识追踪框架.首先引入习题的上下文信息挖掘习题与知识点间的隐含关系,得到更有表征能力的习题与知识点表示,缓解数据稀疏问题.接着建模用户答题序列获得其当前知识状态,并以此学习个性化注意力,进而得到当前习题基于用户知识状态的个性化表示.最后,对于预测结果,依据个性化注意力选择一条推理路径作为其解释.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模型不仅取得了更好的预测结果,还能为预测结果提供推理路径层面的解释,体现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知识追踪模型建模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状态推断其知识总状态,预测其未来的学习表现。但现有研究在建模知识总状态时,没有融合知识点状态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最终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点状态关系的知识追踪模型。首先向量化表示数据集中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点表示图;其次将知识点表示图扩散至潜式空间以反映其内在结构和本质信息;融合当前时刻的习题与知识点作为引导向量,从知识点表示图的潜式表示中提取知识点状态图;以知识点状态图为基础,推导知识总状态,预测当前习题的表现。通过在三个数据集上对比四个相关模型的实验证明,提出的模型在AUC、ACC和表示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其中,在 ASSISTments2009数据集上表现最佳,与对比模型中的最优值和最低值比较,AUC分别提升了1.17%、10.57%,ACC分别提升了3.23%、12.17%,表示质量分别提升了1.95%、10.40%。进一步地,可视化地展示了知识点状态及其关系的内部推导过程,以及它们与真实答题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三门课程以预测学生的表现,与相关模型对比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说明模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邵小萌  张猛 《计算机应用》2023,43(2):343-348
针对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存在的可解释性不足和长序列依赖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知识追踪(ATCKT)模型。首先,在训练阶段学习学生历史交互的嵌入表示;然后,使用基于题目的注意力机制学习特定权重矩阵,从而识别并强化学生的历史交互对每一时刻知识状态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使用时间卷积网络(TCN)提取学生动态变化的知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扩张卷积和深层神经网络扩大序列学习范围,缓解长序列依赖问题。将ATCKT模型与深度知识追踪(DKT)、卷积知识追踪(CKT)等四种模型在ASSISTments2009、ASSISTments2015、Statics2011和Synthetic-5这4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ACC)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ASSISTments2015数据集上表现最佳,分别提升了6.83~20.14个百分点和7.52~11.22个百分点,并且该模型的训练时间与DKT模型相比减少了26%。可见,所提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学生的知识状态,更高效地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张鹏  文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4):1070-1074
智慧教育中,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追踪是很重要的技术之一。传统的深度知识追踪方法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上,但RNN存在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的问题,并且很多知识追踪方法没有考虑到学习过程中遗忘行为对结果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准确地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一种融合遗忘因素的深度时序卷积知识追踪模型(temporal convolutional knowledge tracking with forgetting, F-TCKT)。该模型引入了三个影响学生遗忘行为的因素,包括学习相同知识点的时间间隔、学习的时间间隔和同一知识点的学习次数。首先利用全连接网络计算得到表示学生遗忘程度的向量并与学生的答题记录进行拼接,然后使用梯度稳定的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和注意力机制预测学生下一次答题正误的概率。经实验验证,与传统方法相比,F-TCKT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追踪通过对知识点的表示来描述习题,以此建模知识状态,最终预测学习者的未来表现。然而目前的研究在知识点的表示方面既没有建模历史知识点对当前知识点产生的时间关系上的影响,又未能刻画习题内部各知识点之间产生的空间关系上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时空相关性融合表征的知识追踪模型。首先,以知识点之间的时间相关程度为基础,建模历史知识点对当前知识点的时间作用;其次,利用图注意力网络建模习题所包含的若干知识点之间的空间作用,得到蕴涵了时空信息的知识点表示;最后,利用上述知识点的表示推导出习题的表示,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得到当前的知识状态。在实验阶段,与五种相关知识追踪模型在四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性能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特别地,在ASSISTments2017数据集中所提模型比五个对比模型在AUC、Acc方面分别提升了1.7%~7.7%和7.3%~2.1%;消融实验证明了建模知识点之间时空相关影响的有效性,训练过程实验表明了提出的模型在知识点的表示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建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实例也可看出该模型优于其他知识追踪模型的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知识追踪研究忽略知识点之间的拓扑关系,从而限制了知识点状态的表示并最终影响预测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知识状态神经推理知识追踪模型。首先建立知识点关系图和知识点状态图;其次利用扩散模型得到关系图和状态图的投影并完成融合;然后利用逆扩散过程得到融合了知识点关系的整体知识状态表示;最后预测学习者的表现。在模型有效性方面,在若干数据集上对比四个相关模型,所提模型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在可解释性方面,展示了知识状态进化过程与真实答题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方面,以该模型为基础的智慧学习环境已分别应用于一门人工智能课程和英语语法课程,并取得了优于对比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Bayesian knowledge tracing,BKT)被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中追踪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并预测其掌握水平和未来表现.由于BKT容易忽视记忆遗忘现象,以及未考虑学习行为对表现结果产生的影响,导致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学习者的行为和遗忘因素的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behavior-forgetting Bayesian knowledge tracing,BF-BKT).首先,采用决策树算法处理学习行为数据,引入行为节点;然后初始化遗忘参数并赋值,更新学习者知识掌握水平的算法;最后,利用ASSISTMENT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对相关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实验验证,BF-BKT能够达到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行人轨迹预测研究仅考虑影响行人交互因素的问题,基于状态精细化长短期记忆(SR-LSTM)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用于行人轨迹预测的社交生成对抗网络(SRA-SIGAN)模型,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学习获得目标行人的运动规律。首先,使用SR-LSTM作为位置编码器提取运动意图信息;其次,通过设置速度注意力机制合理地为同一场景中的行人分配影响力,以更好地处理行人的交互;最后,由解码器生成预测的未来轨迹。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SRA-SIGAN模型的总体表现良好。特别是在Zara1数据集上,与SR-LSTM模型相比,SRA-SIGAN模型的平均位移误差(ADE)和最终位移误差(FDE)分别减小了20.0%和10.5%;与社交生成对抗网络(SIGAN)模型相比,SRA-SIGAN的ADE和FDE分别下降了31.7%和24.4%。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教师-学生的知识蒸馏框架在图神经网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表现.然而这类知识蒸馏框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模型的知识信息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模型;学生模型自身学习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通道知识蒸馏的节点分类方法.具体而言,该方法引入双教师模型,分别从拓扑结构和特征属性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保证了教师模型知识信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学生模型采用参数化标签传播和邻居特征聚合两种预测机制,保证其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最终,双教师模型分别从拓扑结构和特征属性两个方面对学生模型进行指导.在5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最优基准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晨  刘娟  沈恂  郭城 《现代计算机》2022,(21):39-45
为了帮助C++教学实践,根据蚌埠学院网络习题平台积累的学生答题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深度知识追踪和协同过滤的C++教学辅助方法 SAINT-Lite-CF,对C++教学预警和个性化习题推荐进行研究。使用裁剪后的SAINT-Lite方法进行知识追踪,获取学生知识水平矩阵进行教学预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利用预测的学生答题正确概率,基于协同过滤进行个性化习题推荐,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不牢固知识。实验证明SAINT-Lite知识追踪方法对于小数据集有较好性能,后续的习题推荐结果也都符合期望。同时,教学实践表明SAINT-Lite-CFC++教学辅助方法有很好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预测学生知识状态为目标的知识追踪正成为个性化教育中一项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知识追踪作为一项教育数据挖掘的时间序列任务,与深度学习模型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建模能力相结合,在处理顺序任务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简要分析传统知识追踪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以深度知识追踪发展历程为主线,总结基于循环神经网络、记忆增强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的知识追踪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并对该领域的已有模型按照方法策略归类整理。同时梳理了可供研究者使用的公开数据集和模型评估指标,比较和分析不同建模方法的特点。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知识追踪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奠定进一步深入基于深度知识追踪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知识追踪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诊断方法,往往被用于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辅导系统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中.知识追踪模型通过分析学生与课程作业的交互数据,即时模拟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模拟的结果可以用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表现,并帮助他们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过去20多年中,知识追踪模型的构建通常基于统计学和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开放和应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以下简称“深度知识追踪模型”)以其简单的理论基础和优越的预测性能,逐渐取代了传统模型,成为知识追踪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根据所使用的神经网络结构,阐述近年来代表性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的算法细节,并在5个公开数据集上对这些模型的性能进行全面比较.最后讨论了深度知识追踪的应用案例和若干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深度知识追踪模型存在输入习题间复杂关系捕获能力弱、无法有效处理长序列输入数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双向GRU神经网络的深度知识追踪优化模型(KTSA-BiGRU)。首先,将学习者的历史学习交互序列数据映射为实值向量序列;其次,以实值向量序列作为输入训练双向GRU神经网络,利用双向GRU神经网络建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最后,使用自注意力机制捕获练习题之间的关系,根据双向GRU神经网络输出的隐向量和注意力权重计算学习者正确回答下一问题的概率。实验在三个公共数据集上的性能分析优于现有的知识追踪模型,能提高深度知识追踪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方法在表格结构识别问题中存在的先验知识依赖、鲁棒性不足、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边特征与注意力的表格结构识别模型——GEAN-TSR。首先,提出图边注意力网络(GEAN)并作为模型的主干网络,在边卷积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并改进图注意力机制聚合图节点特征,解决图网络在特征提取过程中的信息损失的问题,提高图网络的表达能力;然后,引入边特征融合模块融合浅层图节点信息与图网络输出,增强图网络的局部信息提取能力与表达能力;最后,将门控循环单元(GRU)提取的图节点文本特征融入文本特征融合模块对边进行分类预测。在SciTSR-COMP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中,相较于目前最优的模型SEM,GEAN-TSR的召回率与F1值分别提升2.5与1.4个百分点。在消融实验中,GEAN-TSR采用特征融合模块后,所有指标都取得了最优值,验证了模块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EAN-TSR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性能,更好地完成表格结构识别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现有知识追踪研究大多使用习题蕴涵的知识点等内隐信息或历史交互数据等外显信息建模习题表示,没有注意到内外信息的异质性特征,缺乏对习题内外信息的异质融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内外异质信息的知识追踪模型。首先,基于知识点等内隐信息,计算历史知识点与当前知识点之间的相关程度,刻画历史知识点对当前知识点的影响,建模习题的内隐表示;其次,基于交互数据等外显信息,计算历史习题与当前习题之间的相关程度,获取历史习题对当前习题的影响,建模习题的外显表示;再次,基于上述习题的内外表示,使用通道注意力机制融合得到习题的内外异质表示,从而预测学习者的作答表现。为了验证提出模型的性能和有效性,选取了四个相关的基线模型,在三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性能方面,提出的模型在多个评价指标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有效性方面,消融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模型可以更好地根据内外信息建模习题表示;在应用方面,设计智慧学习环境证明了提出的模型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