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8)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华北地区兴起的颇具规模且有相当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以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和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最为著名。而梁漱溟通过构造整个乡村社会组织进行实践,晏阳初则是主要通过乡村教育的改革推动整个乡村建设运动。  相似文献   

2.
要以增城大埔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实例,结合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剖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总结岭南地区乡村营造中的低碳设计策略,力求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找低碳可持续的营造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乡村策划:寻找乡村触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辉 《室内设计》2016,(2):15-17
针对近期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中 普遍存在的照搬城市规划理念、不切实际、 实效性弱等问题,借鉴建筑策划和城市触 媒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通过强调乡村触 媒找寻乡村策划,寻求一条适合乡村自身 “系列发展”需求的、可以激发乡村活力的、 “反规划”的乡村建设之路:强调触媒的乡 村建设应该基于一村一策的、过程调适的 策划和界定,而非“八股”的、终结版的规 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文章以西安市南大康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针对南大康村建设存在的产业支撑薄弱、乡村文化特色缺失、生活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不足等问题,基于其现状,从建设模式、布局规划、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特色风貌塑造四个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思路,推动我国乡村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建设实验演变及其特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乡村建设实验的4个发展时期:帝制时代乡村建设、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乡村建设实验、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实验,指出乡村建设实验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乡绅"主导到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而更为综合、多元和创新的乡村建设,将是未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达到乡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2014,(8):13-14
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自7月起,河南省开封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启动了“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活动,并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活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8)
从20世纪20年代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卢作孚先生所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缘由,在于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教育建设为重点,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建设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机关改革与廉政建设。而且,抗战特殊的历史时期也给卢作孚领导的峡区建设提供了机遇。此外,卢作孚独特的人格魅力诸因素使得北碚完成了乡村现代化之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乡村建设道路。尤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保证了北碚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整个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史上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乡村问题是中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地广泛开展了乡村建设实践,学术界提出了乡村复兴概念。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乡村复兴的提出背景,总结其概念内涵、途径策略等理论框架,并从规划与设计视角关注乡村复兴模式、乡村空间活化和建筑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为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16)
乡村建设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视的一项事业,美丽乡村是乡村建设的方向,同时,它也是我国乡村向城市转变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速度,我国的政府部门推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方针,这项方针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乡村地域特色缺失的现状,笔者尝试以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解决平台,基于“乡村地域基因”传承的视角探索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新方法,对以往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策略优化与修正。本文结合大洋镇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通过“乡村地域基因”在乡村建设空间格局的构建与落实,达到乡村地域特色的修复与彰显。  相似文献   

11.
杨栗 《四川建材》2020,(2):60-61
美丽中国建设中乡村建设是其核心部分,是农村在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革命。美丽乡村建设中包含设计规划以及建设等其他内容。本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概括在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原则等内容,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推进乡村建设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阐述当今村庄规划编制、实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通过科学的村庄规划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乡村理想与住宅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芳 《华中建筑》2003,21(2):56-58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多,住宅扩建、重建成为小城镇和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宅的可生长性是基于社会需求和现实意义的考虑,应成为小臧镇和乡村建设的必备特征。通过分析柯里亚在贝拉布尔低收入者住宅设计中运用的模数生长,以及海南文昌市后稳村住宅区的水平生长两个例子,探讨建立了种竖向生长的乡村住宅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载体.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与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征与性格是未来乡村规划的重要途径和共同愿景,而识别与评价乡村景观特征与性格的关键在于其表征体系的构建.基于新时期乡村景观的认知,以...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 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 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 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 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 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 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 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例表明,现阶段大 多数乡村通过外力型路径达成治理目标,内 生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 决,也难以建立长效机制。基于对不同治理 类型的路径与成本的分析,总结乡村治理模 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乡村治理 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沈艳 《建筑与文化》2021,(9):193-194
从建设规划背景出发,对洞桥镇大溪村在"五美"乡村建设项目的背景和特征下进行高度概括和深度发掘,从而确定乡村建设规划的发展模式和形象策划.再以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展创新的规划实践与探索,并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设规划方案.最后基于项目探讨"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键点,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优秀经验和样板.  相似文献   

17.
正促进乡村地区健康发展是当前国家城镇化战略转型的重要任务,也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城乡规划学科转型的焦点领域之一。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正式组建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旨在积极推进有关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学术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首届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论坛将于2015年1月10日在同济大学举办,邀请在乡村建设、社会治理、乡村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规划管理、技术人员及关心乡村事业的人士与会,共同探讨乡村规划与建设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期将举办乡村发展与建设案例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及首届年会。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1):215-216
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逐步发展与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也受到了重点关注。基于此,本文强调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作用,并从提升乡村司法的公信力、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1):126-129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已有阐述,但是缺乏反映和数量化评价美丽乡村发展程度的研究,不能实现不同地区美丽乡村间的比较。基于此,笔者提出美丽指数的概念,以数量化地反映乡村的美丽程度,具体是通过村庄规划、卫生状况、绿化情况、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共5项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德尔菲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计算出乡村美丽指数,反映出不同美丽乡村的美丽度及其特征。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直观的、数量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
2008年颁布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使得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进而催生了乡村的社区化建设。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社区化建设,给乡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乡村聚落形态、制度结构和文化价值结构,社区化建设打破了原有的乡村社会网络,就其本质而言,这一举措是新时期国家权力深入乡村汲取资源的典型体现。为了实现乡村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乡村社会的变革要尊重传统、循序渐进,做到因地制宜,减少激进的变革带来的结构性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