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绿松石相似的三种天然矿物的鉴别与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绿松石相似的三种天然矿物进行观察和测试,获取其宝石学基本参数以及谱学特征如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此探明三种天然相似品的矿物组成及与绿松石的鉴别方法。经测试发现,三种天然矿物分别为三水铝石、磷铝石和异极矿。外观上,可通过柱状集合体和解理等特征初步鉴别异极矿;低硬度的三水铝石、低折射率的磷铝石和高相对密度的异极矿也可大致区分出来。对三水铝石、磷铝石、异极矿和绿松石准确高效地进行定性区分,则可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每种矿物的谱学特征都存在明显差异。X射线粉末衍射测得的矿物组成发现,三水铝石和磷铝石的蓝色可能由Fe元素导致。  相似文献   

2.
绿松石和磷铝石外观上相似,且产地众多,本文选取3颗湖北竹山绿松石、4颗安徽马鞍山绿松石、3颗美国犹他州磷铝石和3颗安徽马鞍山磷铝石共计13颗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荧光能谱等测试,对绿松石和磷铝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对比、总结和归纳。绿松石与磷铝石的相对密度近似,红外光谱测试绿松石和磷铝石区别主要体现在3600~3400 cm-1范围内,绿松石有两个结构水的吸收峰,而磷铝石只有一个结构水吸收峰;1200~1000 cm-1范围内,绿松石具有四个与PO43-伸缩振动有关的吸收峰,而磷铝石只有两个,且绿松石的主吸收峰为1119 cm-1处,磷铝石的主吸收峰在1056 cm-1处。竹山和马鞍山绿松石紫外可见光谱出现由Fe3+6A14Eg+4A1(4...  相似文献   

3.
为了区分湖北天然绿松石与充填处理绿松石,本文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DiamondViewT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差热分析仪对充填处理样品的充填物进行判定,并对天然样品、充填处理样品的基本宝石学特征、微观特征、谱学特征及热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测试表明充填处理样品中的充填物为丙烯酸酯类树脂;扫描...  相似文献   

4.
Zachery又称电解处理绿松石,鉴别天然与电解处理绿松石是宝石检测行业难题之一。为了寻找两者的鉴别方法,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孔隙度测试、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小焦点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表明:(1)Zachery处理绿松石的孔隙度小;(2)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显示,Zachery处理绿松石K元素的质量分数异常高,颜色受K元素质量分数高低的影响;(3)Zachery处理绿松石的处理深度可从0.2mm到整个成品样品。综合测试结果显示,宝石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可有效鉴别Zachery处理绿松石。  相似文献   

5.
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近期湖北市场出现的一种仿绿松石材料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类仿绿松石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重晶石粉末,样品相对密度为2.83~3.08,隐晶质,不规则断口,用小刀刻划可产生划痕,与盐酸不反应,该仿绿松石材料与天然绿松石的外观相似,但成分结构差异较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结果,仿绿松石样品可能为重晶石粉末与有机物固化而成,利用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技术能快速有效的无损鉴别出天然绿松石与该仿制品。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红宝石矿床位于越南北部安沛(Yen Bai)的Luc Yen附近。选用越南安沛大理岩型红宝石为研究对象,根据颜色特征分为4大类:浅紫红色、紫红色、深红色及橙红色。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及X射线荧光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技术,对越南安沛红宝石进行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越南安沛红宝石晶体呈典型的板柱状,显微镜下常见丰富的气液包裹体,部分样品可见越南红宝石特征的蓝色色区。红外光谱显示红宝石的5个本征峰,部分样品可见由O—H基团伸缩振动引起的硬水铝石吸收峰。拉曼光谱主要由[AlO6]基团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引起。结合成分分析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量化红宝石颜色的主波长、补色主波长及纯度值,可将越南安沛红宝石的4类主要颜色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胡明  张汉东 《中国宝石》2008,17(1):181-182
中国绿松石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和安徽马鞍山两个地区。鄂西北绿松石矿的开采历史悠久,是国内外闻名的绿松石产地。安徽马鞍山地区由于开采时间短,对业界而言相对陌生。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两地出产的绿松石的特征,笔者在此对两地的绿松石使用历史,成矿条件、宝石学特征等做一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8.
近期市场出现的铬碧玺宝石学性质及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市场上出现一种翠绿色碧玺,商家称之为铬碧玺,常切割成戒面出售,价格高于其它绿色碧玺。为了探究铬碧玺与普通绿色碧玺的差别,对从市场上收集到的铬碧玺以及普通绿色碧玺样品进行了折射率、密度等测试并观察其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反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的折射率为1.618~1.638,双折率为0.018~0.020,相对密度为3.05,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红,其宝石学性质与普通绿色碧玺相近。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与普通碧玺在分子结构上并无明显差别,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铬碧玺中存在一定量的Cr元素,且在可见光波段中表现典型的Cr元素的吸收光谱,该特征与普通绿色碧玺明显不同,可以作为鉴别铬碧玺与普通绿色碧玺的诊断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绿龙晶”是产于俄罗斯的绿泥石玉,因其独特的颜色和花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绿龙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技术手段,对俄罗斯“绿龙晶”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绿龙晶”颜色为深绿色至灰绿色,折射率约为1.57,相对密度为2.43~2.59,紫外长短波下呈荧光惰性,放大观察可见绿泥石晶体交叉排列,形成独特的花纹图案。红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3660 cm-1吸收峰为OH的伸缩振动所致,1045、1002、972 cm-1三个吸收峰为Si-O对称伸缩振动所致,同时也是鉴定叶绿泥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绿龙晶”的拉曼特征峰出现在127 cm-1、196 cm-1、241 cm-1、284 cm-1、354 cm-1、390 cm-1、472 cm-1<...  相似文献   

10.
湖北秦古绿松石的可见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SB2000微型光纤光谱仪测试了湖北秦古绿松石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该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存在a1(425~428 nm)和a2(683~688 nm)两处特征的吸收宽谱带,其可见吸收光谱主波长和纯度的变化与颜色特征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变温实验中样品的可见变温吸收光谱和差热测试结果推测,秦古绿松石的颜色特征与其所含Fe离子价态、水的存在形式及其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胭脂螺是一种颜色鲜艳,极具经济价值的观赏性海螺,近年在文玩珠宝界中越来越流行,其价值超过了市场中流行的砗磲,万宝螺等其他相似的有机宝石。本文选取了市场购买的胭脂螺外骨骼样品为研究对象,使用宝石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对胭脂螺外骨骼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究胭脂螺外骨骼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为其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胭脂螺外骨骼的主要矿物组成是文石,内部存在棱柱状、条带状、纤维状等生物结构。不同色层具有相似的元素及质量分数,颜色成因可能与致色元素无关,而与有机物的种类及质量分数相关。红外光谱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区域有机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橙色,黄色区域质量分数居中;白色区域质量分数最低。结合其他测试数据,推测不同种类的有机物产生了不同颜色的胭脂螺外骨骼区域,黄色橙色的成因与金属卟啉有关,粉色的成因则与类胡萝卜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绿松石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玉石种类,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就有大量应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实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根据造型和功能的不同,将二里头绿松石器分为管珠类装饰品和嵌片类礼器,总结出其工艺、造型和风格的审美特征。工艺上,使用了切割、钻孔、镶嵌等技术;造型上,注重对称、规整、因材施艺;风格上,古朴庄重,凝重神秘。目前,竹山绿松石发展潜力大但产品缺乏创新性,如何实现我国绿松石首饰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社会背景、文化内涵、材料搭配、原料特点等方面探讨二里头绿松石器的审美特征对竹山绿松石首饰设计的启示,意在向大众展现更丰富的松石之美和文化底蕴,推动当代绿松石首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胶的粘度行为和谱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深入研究了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系温度、溶液PH值对溶液粘度的影响,明胶溶液紫外光谱吸收与PH值的关系,并归属分析了明胶固体的红外光谱吸收,对明胶的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做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玉婷  郭颖 《中国宝石》2008,17(3):76-77
绿松石Cu(Al.Fe)6[PO4]4&#183;4H2O,也被称为“土耳其石”或“土耳其玉”.因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最初是途经土耳其运往欧洲而冠名,是西方普遍接受的十二月份的生辰石。我国古代绿松石就位居四大玉石之列.一直以来被视为吉祥幸福的圣物.在清代更有”天国宝石”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成果。该处理方法的对象主要有天然钻石、高温高压合成钻石以及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钻石。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该类处理钻石的谱学特征,包括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荧光特征,提供了其主要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主要有伟晶岩脉型和云英岩脉型两种矿化类型,通过野外矿床地质勘测,配合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对麻栗坡祖母绿的矿床地质特征、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予以初步探讨,证实麻栗坡祖母绿由Cr^3 和V^3 杂质离子致色,属贫Cr和Fe、富V的祖母绿类型。  相似文献   

17.
Zultanite(变色水铝石)是仅产自土耳其的奇异变色宝石。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测试仪器分析变色水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谱学特征,并对其变色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变色水铝石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OH和—OD的振动引起,其拉曼光谱主要由—OH和Al—O键的振动引起;变色水铝石样品的主要杂质元素有Fe、Si、Ti,还含微量的Ga、Cr元素;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中Fe~(3+)的d—d电子跃迁与Fe~(3+)—Fe~(3+)离子对的跃迁共同作用引起371、385、397、448nm处的强吸收。Fe~(2+)—Ti ~(4+)的电荷转移与微量Cr~(3+)引起575nm左右的宽缓吸收。由此推断,变色水铝石的变色效应主要由Fe、Ti元素的综合作用导致,Cr元素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8.
近期,云南珠宝市场盛行一种新型“绿松石”品种,商家称作“云南绿松石”,上品全绿,以大而美著称。现有资料表明云南省仅安宁对门山区域曾有绿松石出产,但该矿点已被列为保护矿区禁止开采。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电子探针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绿松石”进行了样品鉴定和颜色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绿松石”实际为磷铝石质矿物集合体,在宝石学基本性质和谱学特征上与绿松石具有较大差异,抛光后呈现弱玻璃至玻璃光泽,表现为由浅至深的绿色,色泽浓郁,部分间杂白色、褐色条带;折射率为1.56~1.57;密度为2.52~2.56,紫外荧光均呈惰性;该产地磷铝石以“富铁贫铬”为致色元素特征,XRF和电子探针测试显示出Fe2O3和Cr2O3富集现象,紫外光谱显示出360 nm,640 nm吸收峰和690 nm吸收带,匹配为Fe3+和Cr3+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荆山玉因产于湖北保康县古荆山一带而得名,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石英质玉品种,其外观颜色艳丽,质地坚硬,雕刻性能良好。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荆山玉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荆山玉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含少量的赤铁矿、针铁矿、磷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等次要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含少量Na_2O、MgO、Al_2O_3、P_2O_5、K_2O、CaO、Fe_2O_3、FeO等,据TFe/Ti和Al-Fe-Mn比值及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组成荆山玉的硅质晶体属于热水沉积成因。外观上,荆山玉的产出状态呈角砾状和块状居多,颜色以黄色和红色为主,镜下观察具有隐晶质结构、隐晶-微晶结构、镶嵌结构及角砾结构;黄色和红色色调与铁质有关,分别赋存于针铁矿、纤铁矿和赤铁矿等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因Fe的价态和量的多少而呈现色调和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金色南洋珠与染色金珠的谱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中出现不同类型的染色金珠,很难通过肉眼和镜下观察将其与金色南洋珠区分。为了找到区分两者的无损鉴定依据,实验对比金色南洋珠和部分类型的染色金珠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拉曼光谱特征,结果发现:(1)金色南洋珠的拉曼光谱谱线无毛刺、荧光背景弱、文石振动峰清晰明显。若拉曼光谱毛刺多、荧光背景强、文石振动峰消失,应为染色处理金珠;(2)金色南洋珠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两处特征吸收带,285nm处的窄吸收带和360~440nm处的宽吸收带。若紫外-可见光谱在285nm处的吸收带消失或明显减弱,同时360~440nm处的宽吸收峰位移至420nm以后或吸收带变窄,或分裂为两处独立的吸收带,可判定为染色金珠。若紫外-可见光谱在360~440nm处的吸收带与金色南洋珠相似或位移不明显时,紫外-可见光谱特征易引起误判,不应作为染色处理的鉴别依据。由此可见,部分染色金珠的谱学特征与金色南洋珠仍有重合,在鉴定过程中,应结合镜下观察、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综合判定,对存有疑问的样品,应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