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脱除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精馏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脱除法等,指出了每种脱除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脱除及费托合成油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费-托合成油中含有含氧化合物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除去费-托合成油品中的有机含氧化合物。讲述了费-托合成油品中有机含氧化合物主要脱除方式:加氢脱氧法、化学脱除法、液液萃取法、精馏法、物理吸附法等脱除方法及其脱除原理。举例分析了各种脱除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的方法对于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因此,在脱氧时应该根据脱氧目标灵活结合不同脱氧方式达到最优脱氧效果。其分析结果及结论对脱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费-托合成油轻组分中所含1-庚醇和1-辛醛为模型化合物,系统研究含氧化合物对固载型Al/Ti双金属α-烯烃聚合催化剂结构、活性及其催化合成聚α-烯烃(PA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庚醇和1-辛醛处理后,催化剂微观形貌、酸性、活性组分含量及结合形式均发生变化.随着含氧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Lewis酸和B...  相似文献   

4.
郝昭  王超  冯乐刚  糜家铃 《润滑油》2004,19(1):56-58
利用正交实验法将2种碳数分布不同的烯烃按比例调合生产聚α-烯烃合成油,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了影响合成油粘度指数和凝点的显著因素。充分了解到裂解烯烃的平均碳数分布对产品的粘度指数和凝点的显著性影响。此试验对聚α-烯烃合成油的工业生产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烯烃原料组成是影响PAO合成油性能的关键因素,文章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不同平均碳数组成的α-烯烃聚合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α-烯烃的平均碳数对聚合产物的性质影响显著:平均碳数越大,黏度指数越高,倾点越低。通过调节混合α-烯烃的平均碳数,可以获得不同产品特点的聚合产物,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费-托合成油中存在少量的含氧化合物,会影响烯烃聚合制备聚α-烯烃(PAO)的收率和产物选择性。将费-托合成油中的含氧化合物(主要为醛、酮类)选择性加氢生成相应的醇,然后通过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再通过蒸馏脱除醇钠,达到脱除含氧化合物的目的。分别将Cu,Cu-Zn,Cu-K,Cu-Ni,Pt负载在α-Al2O3和γ-Al2O3上制备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对费-托合成模拟油的加氢脱氧反应性能,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费-托合成油中主要组分为烯烃和烷烃,少量含氧化合物主要为酮和醛;通过加氢可以将费-托合成油中的含氧化合物转化为醇,但对烯烃有饱和作用,以α-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的选择性优于以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Cu-Zn/α-Al2O3催化剂效果最好,在温度为180 ℃、压力为1 MPa、体积空速为2 h-1、氢油体积比为50的条件下进行模拟油的加氢试验,烯烃损失12%,醛加氢转化率达到95.3%,没有发现醇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聚α-烯烃合成油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广泛用作航空润滑油。概述了聚α-烯烃合成油在美国及俄罗斯军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SiO2/Ag-Al2O3双柱固相萃取技术将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分离为饱和烃、烯烃、芳烃、氧化物等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和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MS)表征各组分的类型和碳数分布。结果表明:低温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以正构烷烃、正构α-烯烃、正构醇为主,分别为41.0%,30.3%,8.8%,其他化合物基本为异构化合物;高温费-托合成油中间馏分组成复杂,正构化合物含量减少,异构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其饱和烃中存在环烷烃,烯烃中出现双烯烃、三烯烃或环烯烃,芳烃以单环芳烃为主。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聚α-烯烃合成油(PAO)生产工艺及生产状况.介绍了国外PAO主要生产商的工艺.对我国聚α-烯烃合成油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α-烯烃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直链α-烯烃的用途、生产工艺并重点介绍了其在合成油中的应用.合成油中聚α-烯烃(PAO)是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与矿物油相比,PAO合成润滑油具有挥发度低、高黏度指数、低倾点、高闪点和高温氧化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同时介绍了国内外PAO合成油市场需求、生产技术进展及其在改善国内润滑油产品结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用紫外光谱法检测白土吸附混合α-烯烃中杂质的光谱特征,同时讨论了温度、时间、白土用量、pH、白土含水率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酸性白土的吸附效果较中性白土好,但在高温下易使α-烯烃发生异构化和阳离子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中1-癸烯齐聚制备聚α-烯烃合成油的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中三氯化铝摩尔分数、反应条件对聚α-烯烃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铝摩尔分数大于0.57、温度低于60℃条件下,离子液体对1-癸烯齐聚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合成油100℃下具有40 mm2/s以上的运动黏度;试验发现反应温度是影...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α-烯烃合成油与双酯类合成油以5种不同比例复配的油品作为基础油,在相同锂皂含量以及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5种锂基润滑脂试样,通过考察试样的热安定性、低温性能、剪切安定性与胶体安定性,分析黏度相近、类型不同的合成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双酯类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其剪切安定性与胶体安定性均优于以聚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而聚α-烯烃合成油由于倾点低、高温蒸发损失小,以其为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具有优异的热安定性和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α-烯烃合成油是合成烃基础油的一种,其性质受催化剂影响最为明显.综述了α-烯烃齐聚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催化剂发展历程、作用机理、存在问题以及工业产品性能比较.讨论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对产品分子骨架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α-烯烃齐聚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合成和研究了含不同特性元素有机官能团的二叔丁基酚衍生物,用动态氧化法测定了它们在α-烯烃合成油中的高温抗氧性能,考查了不同的有机官能团对酚的抗氧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抗氧性能的关系,评选出在α-烯烃合成油中有较好抗氧性能的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6.
废气中三氯乙烯的脱除及回收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比较几种吸附剂对三氯乙烯吸附和不同再生方式 的再生效果, 提出了采用变温变压 吸附、利用净化气加热再生吸附剂以脱除并 回收三氯乙 烯的新工艺 流程, 得到了较高 脱三氯乙烯 精度, 简 化了传统工 艺。新工艺投资和操作费用低, 工艺简单, 脱除精度高, 几乎没有环境污染,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吸附工艺常用的吸附剂、脱除芳烃的原理及吸附分离工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阐述了柴油吸附脱芳烃应用较多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碳材料吸附剂、硅基介孔材料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吸附芳烃的π络合作用、π—π相互作用和酸中心作用机理,以及固定床、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的吸附分离工艺.并指出开发新型高选择性、易回收芳烃的吸附剂及吸附工艺是...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环管型反应器中、催化剂下存在下,进行乙烯与至少一种C5—C8的α-烯烃的淤浆聚合反应,其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钛催化剂组分和有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的密度较低,所需共聚单体的用量较少,使环管聚合反应工艺中经稀释剂闪蒸脱除后聚合物中残留的共聚单体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吸附脱硫过程的反应机理,对多种吸附剂包括金属氧化物、沸石分子筛、介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碳基材料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比了各种吸附剂性能的优缺点。指出今后研究方向是采用低成本路线合成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的吸附剂,且其对燃料油中的硫化合物选择吸附性要高,再生后吸附能力下降最小。  相似文献   

20.
直链α-烯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烷基铝和四氯化钛为主的齐格勒-纳塔络合催化剂的乙烯齐聚法在0.5升反应釜合成直链偶碳α-烯烃。α-烯烃单程收率56.27%。C_(4-24)α-烯烃占总烯烃的70%以上。碳分布的高峰以重量百分数计为C_(8-12)。曾对各碳α-烯烃成品进行初步应用试验,为进一步开发直链α-烯烃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