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哺育设施建设是体现我国城市文明和人性关爱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探索该类特殊附属型设施规划编制的理论及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哺育设施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基于母乳哺育设施建设现实,厘清了母乳哺育设施配置理论基础,构建了母乳哺育设施规划框架。以国内首倡并实践"公共场所母乳哺育设施规划"的苏州市为例,结合规划框架提出了协调总体布局、分类供给体系、分级配建标准、分区规划落实和地方法规保障的空间配建策略。通过母乳哺育设施为代表的附属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探索,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将让城市更有"温度"。  相似文献   

2.
夏菁 《城市规划》2019,43(2):46-51,66
残疾人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确保其基本生存空间需要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责任,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城市人"规划理论中典型城市人与典型人居的匹配关系切入,用满意度来衡量残疾人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水平,以南京市域为实证范围,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南京市老旧小区、保障性小区、农村社区三类典型人居共计6个样本单元进行满意度总体评价,并通过对残疾人出行场所的偏好分析,识别最高满意度样本单元(凤栖苑社区)的人居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人居单元的残疾人出行空间偏好差异。研究发现,残疾人聚居存在对"家及周边"这一空间范围的强偏好与对突破"家及周边"空间弱依赖的双重特征。为提升残疾人对聚居空间的满意度,研究提出下一步规划应遵循"从全面到重点、从基础到提升"的原则,在空间供给时应优先强化"家及周边"这一空间范围内的残疾人出行保障,再拓展"家及周边"范围外的残疾人偏好场所。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近郊村镇作为城市与乡村功能交界区域,成为受城镇空间蔓延影响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是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建设区域。近郊村镇在城市资源辐射下,在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享有多重选择,同时乡村振兴推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导致城市近郊村镇出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配置过饱和等问题,设施配给的错位导致村镇产生不同层面的“借用”现象,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分析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配置现状,剖析评价村镇的“双向借用”“跨功能借用”和“越级借用”机制;为城市近郊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布局提供针对性的策略,构建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纽约、伦敦、东京的最新规划和相关政策解读,本文总结了全球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导向、分类分级和供给机制等方面的特征。本文认为,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社会公平性,应当注重设施配置与不同社会群体需求在空间、时间这两个维度的匹配,并且通过设施的有效运营来提升可达性的公平度,最终迈向公平供给公共服务的目标。具体应从顶层设计引入公平供给的导向,在技术准则的分类分级中关注弱势群体,在规划和供给层面打开由下至上的事权和财权通道,在评估和更新层面注重动态调整,在运营和维护方面探索与非政府力量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胡畔  张筠  程嘉璐 《规划师》2023,(3):44-50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多样化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人本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城乡生活的基本单元,是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空间。文章指出当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静态规划建设标准和管理方式与社区动态需求不匹配,普适化供给模式与不同区域社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匹配,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空间韧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以南京市为例,针对其社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分别从全周期、全域空间治理以及多情景风险治理3个视角分析了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提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治理应从强化时间弹性动态调控供给重点、强化空间弹性精准匹配供给模式、强化情景弹性灵活转变治理方式3个维度入手,实现由“刚性”管控向“弹性”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匹配的配置半径为:综合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设施为300~500m,文化休闲类设施为500~700m,提取出影响养老设施满意度的人居要素为道路密度、周边环境和设施质量,最终从"点、量、质"3方面提出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体视角从规划主体、使用主体与供给主体三方面梳理并审视目前国内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涉及设施规划主体相关标准的演化、设施空间布局模型的理论方法、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然后基于复杂科学范式,重新审视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特征转变,初步构建了“公众本位”思想下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理论框架,阐述了以公平与效率的合理协调为中心、以空间与时间为表现形式、以满意度和需求为评价标准的框架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0.
社区养老设施是支持老年人实现“在地化养老”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大量配置。文章聚焦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以深圳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收集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数据,并基于设施供需匹配水平及布局公平性,综合评价设施配置的现状。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落后于老年人口增长,且存在设施运营不佳等现实问题;第二,老年人使用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出行,可接受的最大范围远大于设施的服务半径;第三,综合分析设施供需匹配情况及布局公平性评价,认为目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处于供给不足且分配不均阶段。文章结合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特征、设施供应能力与空间服务水平评价,从设施分级体系构建、设施15分钟生活圈配置优化和设施功能空间耦合三方面,提出促进设施配置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在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中的协同作用是基层共建共治的核心议题,长期广受关注。开埠百余年来,香港特区不断改革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高效、精细、特色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回顾了香港环卫、康体、养老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总结了当前供给模式的主要特点和策略,解析了以“地区为本”的行政和规划导向、财政资助的多渠道下沉、“空间—社会”分级协同治理、社会福利的多主体供给和“疗养全周期”导向的地区医疗联网等具体举措。通过审视香港模式下治理主体、空间配置、机制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提出了针对内地大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政策启示,包括建立稳健的专项财政保障和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明晰社会参与服务供给的边界和优化资源分配机制,协调空间分级与需求分级,兼顾空间集约与管理精细化以及强化相关法律和条例的引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研究,有助于从需求角度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及公平性。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系统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消费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服务消费的可接受距离差异显著,医疗消费出行空间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较高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居民医疗消费空间更大,且外来人口比户籍居民出行距离更远,出行方式选择是医疗消费空间差异的关键。总体上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三带四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因此基于需求导向视角,要求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消费空间的混合供给、提升一般医疗消费空间服务品质、提高重要医疗消费空间利用效率和凸显关键医疗消费空间服务特色,共同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圈作为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城市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自上而下进行乡村生活圈规划的方法在圈层划分和范围界定方面过于武断,存在忽略村民的时空间行为规律、难以落地和缺乏可实施性的问题,亟需自下而上的乡村生活圈空间识别和模式剖析方法。研究以张公垡村为案例,采用GPS数据采集法和问卷调查法自下而上的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进行识别,并通过“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剖析其空间模式,最后尝试提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北京市周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由村庄向市郊辐射拓展具有明显方向性,空间模式由基本生活圈、扩展需求圈、高级需求圈和替代需求圈四圈层构成,规划策略一方面需要基于圈层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层级配置,从而强化圈层差异性需求的空间匹配,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各圈层获取空间设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系统以强化时间匹配。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规划的重点。本文基于"城市人理论",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研究与实践方法、空间组织方式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友好性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武汉市两个典型的新旧社区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两社区的满意度及满意度影响因素,解读社区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人居要素调控和公共资源的供给两方面提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友好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社区的快速推进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供应普遍滞后,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保障效果及社会公平.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方法,以上海宝山顾村"四高小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群体特征和居民行为偏好特征着手剖析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需求行为偏好与居民群体特征的相关关系;辨析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其供应特征,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了影响保障性社区的设施满意度关键因子.成果揭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求特征,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和郊区大型社区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村镇分离”与“村镇合体”两种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为样本,通过田野调查、地图描点和问卷调查的实地考察方法,围绕生活服务和产业服务两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类型、功能聚集特征、服务内容、建设方式、建设运营主体和使用状态六方面,考察并比较设施功能配置异同,挖掘供需特征,发现两种乡村社区的生活服务类设施存在配置层级差异,产业服务类设施配置根据产业定位各有侧重;进而提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应一概而论,两种村镇格局下的乡村社区应有不同发展导向:“村镇分离”型社区应继续巩固夯实支柱产业的服务设施,着力促进生活服务类设施体系建构,依据居民需求增添品质提升类设施,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对设施闲置考虑功能的转换或分时段切换;“村镇合体”型社区应以“局部补全”为导向逐步对标城市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同时兼顾城镇化产业发展与对周边乡村地区产业服务辐射引领,灵活多元配置产业服务类设施,最终形成导控结合的配置思路,为未来不同村镇格局的乡村社区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准确把握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意愿是科学制定住房保障规划的基础。基于13667份广州市2019年政策性住房需求调查数据,对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的住房保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住房保障意愿受性别、单位系统、月收入、婚姻、居住人员构成、居住地点、住房满意度七大因素影响。建议以“以需定供”为政策导向,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领域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与偏好,分层次改善和解决其住房困难,实现住房保障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宜居水平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居民满意度以及使用需求等,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的建议,为制订完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当前以市场为主导的 住区建设中原有基于“组团—小区—居住 区”城市住区层次架构的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方法失效问题,运用美国新城市主 义TND模型和英国可持续邻里相关理 论,结合成都市新都城区实际,提出基于 可持续社区建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 置思路,进而建构出由“划分社区类型— 建立社区层次—探寻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形态—分级配置”所组成的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